何关银 杨茜 雷晓莉
乡村振兴重点、难点在产业振兴。没有产业振兴这个基础,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都将困难重重。从沿海相对发达农村到西部农村,各个地方创造了值得理论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一个做法:党在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
一、各个主要地区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做法与效果
江苏余干县有农业龙头企业32家,各类基地78个。怎样发挥党组织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余干县在农村产业上成立了102个党支部,386个党小组,有力地发挥了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浙江省宁海县黄坛镇决定发展香榧果产业。可是,香榧果产业需要在6个村连片发展,才能有市场规模效益。于是,在宁海县黄坛镇党委领导下,6个村建起了香榧果产业党建联盟。在产业党建联盟的领导下,小小香榧果很快成了群众的致富产业,收入最多的农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宁海县还在民宿、旅游等产业上建立了党组织,纠正了各种欺诈、压低价格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制定了准入、运营、考评、退出机制,促进了乡村民宿、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安徽省合肥市大圩镇将”红色党建与绿色发展”相统一,使农村党员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提高到70%,在产业的生产、营销各个主要环节,“党员能人”都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大圩镇都市农业产业联合会党总支书记李孝东表示,下一步,农村党建“聚合”工程要向纵深推进,培养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领头人,加快大圩“二次创业”的进程,助推乡村振兴。
二、理论界对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研究状况
2019年1月14日,中央组织部負责人就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答记者问时指出,有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发挥领导作用,认识上存在偏差,实践中没有完全落地,导致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探索,是符合中央组织部要求的。[1]
2018年12月5日,舒隽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中提出,要树立“大党建”的思维。所谓“大党建”,是将抓党建这个最大政绩,与抓脱贫、助力乡村振兴这个最大任务紧紧结合在一起。[2]显然,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探索,也是符合“大党建”思维。
如何认识、评价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仅局限于从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视野。农村产业发展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我们认为,如果缺乏从经济学视角对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相统一的认识,从学术上讲是不完整的。从实践上看,也不利于对“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探索。我们尝试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广义发展经济学角度,对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进行探索,并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三、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经济理论既可以从微观、宏观去划分,又可以从经济学基本理论和部门经济学去划分。我们认为,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探索,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第一,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其所创立的经济学理论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被叫做“政治经济学”。从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经济与政治是不能分割的。《国富论》的完整主张是:要发展企业内部的分工与专业化,外部要搞市场自由竞争,还要国家实行“鼓励自由竞争的政策”,国民财富才能不断增长。[3]马歇尔著的《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分界线,马歇尔以后,经济学名称就由“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即“边际效率递减”。“经济学”似乎要告诉人们,只要牢记各曲线、模型,企业就能够赚钱,经济也自然发展。固然凯恩斯后来提出了“宏观调控”理论,似乎拉近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但是,“好了疮疤忘了痛”,用这句话来比喻资本主义经济一点也不为过。不久,凯恩斯的宏观调控主张,就受到哈耶克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蒙代尔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的否定。哈耶克用激烈言辞否定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权利,认为那样会助长专制的“威权主义”;[4]蒙代尔主张用货币供给来解决经济中的不平衡问题,而不是像凯恩斯那样主张用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来解决经济不平衡问题。哈耶克与蒙代尔都是经济学理论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影响力可想而知。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坚持经济发展与政治正确发挥作用相统一,政治优势与发展动力结合可以“办大事”。中国共产党执政70多年所创造的发展成就,证明了我们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传统,也弘扬了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又一次实践。
第二,经济组织是单一性还是复合性?现通行的经济学教材比较明确地讲经济组织只是强调企业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讲政府,强调的是政府按“逆周期”调节经济的政策,不是强调整个政府组织的作用。但是,根据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是“合力”的观点,只强调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绩的事实,证明了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是“合力”的观点,否定了只强调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片面性观点。有一个简单且普遍的事实是,中国不少落后地区发展的起步阶段,这里原来没有企业,至多存在零星的小商店之类。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这里发展不知是猴年马月了。中国的做法是:没有像样的企业,这里有政府,政府在中国落后地区的发展中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承担了“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的角色。这看似违背经济学理论,可实际效果很好。当然,在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政府就要通过改革转变成服务型政府。乡村振兴中,我们又继续运用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是“合力”的观点,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扶贫攻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在上级顶层设计的规划下,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搞乡村振兴等等。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是贯彻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是“合力”的若干举措之一。
第三,经济环境中还包含着人吗?西方社会、理论界都比较重视发展环境,这没有错。经济学理论讲发展环境,强调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基础是企业。自从马歇尔将“政治经济学”改名为“经济学”之后,西方“主流经济学”有一种片面性偏好,热衷于数字公式模型,但藐视人。有人认为是数学使经济学变成了“社会科学中的物理学”,甚至提出要把经济学变成自然科学那样的“硬科学”。我们认为,经济学永远离不开人,经济学因为与人永远割不断的“脐带”只能属于软与硬相济的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就必须给人以恰当位置。马克思主义讲经济,既不否认经济创造财富“硬”的一面,同时强调创造财富是一个依靠人和为了人的过程,即“软”的一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讲环境时,强调环境创造人、人改造环境的辩证法。经济环境也一样,经济环境创造人、人也改造经济环境。在农村产业中建立党组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关于环境的辩证法的正确性。浙江宁海县、广西兴山县在产业中建立党组织以前,不是民宿、旅游、茶叶生产中各种欺诈、恶性竞争怪象频发么?产业中建立党组织以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下,制度规范与榜样示范并举,发展环境有了良性发展。
四、对经济学发展理论的促进作用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大家族中有一个学科,叫做“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有狭义发展经济学与广义发展经济学之分。广义發展经济学有诸如以下观点,比如,制度经济学的产权观点、凯恩斯的宏观调控的观点、新结构经济学的阶段比较优势的观点,等等。我们认为,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探索,主要对广义发展经济学有四个促进作用。
第一,落后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开放点”内涵。落后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力首先来自开放,这是被“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发展反复证明了的经验。但是,要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选择一个“开放点”,中国办特区、沿海开放带、新区、工业园区,都是这些“开放点”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开放点”的选择证明都是空间选择。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的探索,证明了“开放点”的选择还有一个内涵就是主体性的组织选择。农村中的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统一,不仅改善了产业内部的生产,也改变了产业与市场接轨的开放性。党组织成为了农村产业向市场、向社会开放的权威代表,开放内引外联的促进力量,共产党员成为了农村开发开放的中坚力量。
第二,创新驱动与创新组织及能人的关系。发展要依靠创新,这个道理已经家喻户晓了。但是,创新不会自然发生。必须要有创新组织推动、创新能人示范。众多参与发展组织中,哪个组织能够充当创新推动者?事情是说起容易做起难,创新推动者是要从无中创造有、在关键时刻有克服困难的办法、有岔路口能正确抉择。实践证明,在中国只有共产党及其基层组织可以充当创新推动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能够充当各条战线、各项事业的创新示范能人。农村也一样,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高德荣到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文秀都证明了这个事实。
第三,要素投入与要素激活。经济学认为,任何发展,都是投入的结果。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西方学者论述要素投入的较多,对要素激活似乎有所忽视。但是,同样的投入,实际产出差异很大的实证不少。什么原因?与要素激活关系很大。重庆日报记者汤艳娟用重庆市38个村的“三变”实证材料,证明了要素激活的重要性。怎么才能激活投入的要素?关键在于内部组织有凝聚力、引领力,组织构成成员能在关键时刻攻得上“山头”、守得住“阵地”。在农村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及其党员,就是这样有凝聚力、引领力,共产党员也是在关键时刻攻得上“山头”、守得住“阵地”的人。
第四,边际效率递减的延缓狙击力量。发展供大于求阶段,边际效率递减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像个人生命必然走向死亡与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健康长寿一样,边际效率递减也是可以延缓的。农村中许多产业、产品传统比重大,边际效率递减的延缓,显得更具理论与实验双重价值。怎样才延缓边际收益递减?关键还在于增强内部活力。党的组织建在产业上以后,在党组织与党员的努力下,农村许多传统产业焕发了现代社会的活力,为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答记者问,人民日报[N].2019-01-14.
[2]舒隽.多措并举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2-05.
[3]亚当·斯密.国富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惠建利,李叶宏.哈耶克的“政府干预理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8(04).
作者:何关银,重庆市南方翻译学院国际贸易管理学院教授
杨茜,重庆市南方翻译学院国际贸易管理学院讲师
雷晓莉,重庆市南方翻译学院国际贸易管理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胡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