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变局下的东北亚地区合作:机遇与挑战

2020-03-11 19:38周锡生
国际关系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东北亚韩国日本

周锡生

导 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就国际形势进行重要阐述。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习近平接见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 》,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7-12/28/c_1122181743.htm。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胸怀两个大局》,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8/05/c_1124837776.htm。世界大变局给东北亚带来了很大冲击和挑战,也带来了崭新选择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地区各国逐渐意识到,只有正视历史和开辟未来,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聚焦互利共赢合作,形成扎实的共同利益链,东北亚才有希望和前途,才符合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顺应时代的潮流。虽然有干扰因素,但这些因素阻挡不了东北亚合作发展的势头。在此背景下,大变局已成为学者观察东北亚局势的关键性变量。(3)参见张蕴岭:《百年大变局下的东北亚》,《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年第9期,第4~23页。但如何理解大变局下的东北亚地区合作的走向,仍然是需要进一步论述的问题。本文即从大变局的维度梳理当前东北亚地区合作所面临的变化、机遇及挑战,从中分析未来的东北亚合作走向。

一、世界大变局下的东北亚地缘格局变化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历史演进的战略高度,深刻洞察国际风云,精准把握世界局势演变的总趋势,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对于这一科学论断,我们可以从三大维度来深入学习思考和理解。

首先是历史的维度,即通过回望最近一百年来世界发生的一系列历史性变革来理解这一判断的深刻历史内涵。过去一百年中,牵涉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事件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后长达44年的东西方两大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冷战等。但对中国而言,只有在当前时期,才实现了“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其次是现实的维度,即通过观察当前世界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格局性变化理解这一判断的重要现实意义与面临的深刻挑战。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国产业分工深度调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世界主流共识和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与此同时,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考验,美国大肆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强权政治。

最后是未来的维度,即通过研判世界未来格局变化,理解大变局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世界大变局还只是开始,远未完成。建构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间还会有很多波折。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崛起的大趋势不会变,合作共赢的主潮流不会变。

东北亚是一个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多元地区,(5)刘雪莲、范为:《中美在东北亚的战略博弈:间接路线与类型混合》,《东北亚论坛》2018年第6期,第32~48页。也是世界大变局中的一个独特地缘政治板块。在世界大变局下,东北亚延宕多年的紧张局势有所松动,彼此对立争斗格局与相互隔绝的坚冰在融化。如果结合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来看,东北亚国家间无论实力对比还是双边关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东北亚国家经济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是中国超越日本再次成为东北亚地区实力最强国家。经济上,日本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到了2010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4742亿美元,中国达到了58786亿美元,日本在东北亚的最强经济地位和世界经济的第二的地位被中国取代。日本自此终结二战后40多年的“经济奇迹”。(6)Donald W. Katzner, “Explaining the Japanese Economic Miracle,”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Vol.13, Issue 3, 2001, pp.303~319.201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达到日本的两倍。2018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仅相当于中国大陆的36.52%,中日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7)《2018年日本经济总量降至中国大陆的36.5%》,https://new.qq.com/omn/20190215/20190215B0EN5R.html。虽然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高于中国,但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迅速上升,两者的差距迅速缩小。另外,日本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经济领域与中国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国家统计局2019年9月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2013~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28.1%。(8)《70年中国跃居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http://www.gov.cn/xinwen/2019-08/29/content_5425698.htm。在科技领域,虽然日本在高端制造业、精细化工、精密仪器设备、高端半导体原材料、新型显示屏材料、医疗诊断技术、汽车制造和相机生产等诸多领域依然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但中国的制造业种类和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市场规模和中等收入群体等都已远远超过日本。特别是2019年底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到3.5万公里,高居世界第一。在军事上,中国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但日本主要依靠美国。(9)许刚雁:《试析日本在日美防卫合作体制中的地位和变化》,《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28~34页。总体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超越日本和中日经济差距不断拉大,是中日关系乃至东北亚地区一个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突破意义的力量格局转变。

二是韩国对日本的追赶态势。韩国曾长期遭受日本占领和奴役,后来又发生朝鲜战争。韩国经济在上世纪60年代前与日本经济有天壤之别。但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步,70年代以来持续高速增长,从二战废墟中走出的弱小国家摇身一变,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强国,塑造了“汉江传奇”。目前,韩国的造船、汽车、电子、钢铁、纺织等产业和产量强劲发展,均已进入世界前10名,与日本的差距不断缩小。如韩国2019年承接的船舶订单占全球总量的37.3%,达943万修正总吨(CGT),连续两年排名全球第一。(10)《韩造船厂订单量有望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https://m-cn.yna.co.kr/view/ACK20191229000400881。韩国逐渐培育了三星、现代汽车、SK、LG等多个可与日本领先企业媲美的大型国际化现代企业。韩国在产业上、科技上不断追赶日本,目前虽仍有差距,但在电子科技消费品生产等方面与日本已各有千秋。在文化产品方面,韩日已不分伯仲。日本有游戏和动漫,韩国有韩剧和流行音乐。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其现代文化产品的塑造力、创新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堪称亚洲和世界一流,从而大大增强了韩国的“软实力”。当然,韩国在一些关键的科技产业领域仍然受制于日本,处于弱势地位。2019年日本对三项关键电子原料出口韩国实行管制就是一例证。尽管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在总量上仍远远超过韩国,但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日韩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10月公布的世界经济前景展望报告排名,2019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0,847美元,世界排名第24位;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1,431美元,世界排名第30位。(11)“Projected GDP Per Capita Ranking (2019~2024),” http://statisticstimes.com/economy/projected-world-gdp-capita-ranking.php.长期以来日强韩弱的实力格局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改变,将对东北亚地缘格局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是俄罗斯经济振兴乏力、朝鲜受困于国际制裁,与其他国家实力差距拉大。俄罗斯在普京经济学推出之初,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一度年均在4%以上,财政预算消除了赤字,外汇储备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但是,2008 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形成了严重冲击,2011年以后俄罗斯经济开始出现明显的收缩趋势。2014 年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及乌克兰东部两个地区宣布独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加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其中对俄罗斯的金融、能源、军工和高技术领域的制裁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显著的破坏。俄罗斯经济增长从金融危机后的逐年下降最后变成负增长,一直到2017年才开始恢复正增长。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2019年初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由于经济不景气, 俄罗斯居民收入水平和实际购买力大幅降低。(12)赵传军:《普京经济学的坚守与调整》,《北方经贸》2019年第6期,第7页。

冷战结束后,失去外援的朝鲜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加上后来因为朝核问题遭受国际制裁,其经济发展一直面临严重困难。金正恩执政后,朝鲜政府虽然采取了国有经济改革,扩大市场经济,促进涉外经济发展等措施,但其效果仍有限。(13)权哲男、金彦:《朝鲜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前景》,《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5~12页。朝鲜是小型经济体,资源禀赋条件本来就严重失衡,需要依赖外汇来重建经济。但是2016~2017 年自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朝更加严厉的国际经济制裁以来,朝鲜依靠传统的出口如煤炭、海产品、铁矿石和其他矿产的对外贸易获得外汇来源的困难急剧增加。(14)韩全会、柳·弗·扎哈洛娃:《当今朝鲜劳动力资源出口论析》,《东北亚经济研究》2019年第5期,第70、71页。当前,朝核问题陷入僵局,解除联合国制裁的前景仍不乐观,朝鲜的经济可能因此受到长期困扰。在东北亚国家中,俄、朝实力相对下降不能不影响到其在东北亚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对外政策行为。

(二)东北亚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东北亚的关系历来错综复杂。历史上的纠葛与传承,现实中的利益关系与诉求,加上前述国家间实力对比的关系,使得地区关系出现了如下变化:

第一,中俄关系全面改善并深入发展。70年前,毛泽东主席首次访问苏联,两国领导人拉开了中苏友好的历史序幕。后来中苏关系经历了起伏。苏联解体后,1998年11月中俄两国在莫斯科发表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之后双方着眼时代发展潮流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推动中俄关系实现正常化,开创性建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中俄关系,为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面对国际形势新变化,双方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2005年6月中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这标志着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对地区国家通过协商解决领土争端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俄,中俄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经过70年的考验,中俄关系愈加成熟、稳定、坚韧。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的加强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第二,中日关系几经波折逐步转入正轨。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灾难。中日两国在1972年恢复邦交,但邦交后的中日关系仍处于波动之中。面对世界大变局和两国关系的现实与未来,日方对华态度逐步转变,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改善举措。2019年6月中日两国领导人就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达成10点共识,确定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并取得新发展。(15)王毅:《乘风破浪,坚定前行——在2019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演讲》,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_673089/zyjh_673099/t1724297.shtml。这说明,“日本虽然总体上在政治、外交和安全上受制于美国,但在对美关系上, 它也不是始终依赖的关系,而是强调一定的自主性。”(16)朱锋:《中日相互认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兼议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日本学刊》2019年增刊,第211页。当前,尽管中美间的战略竞争态势日益明显,但日本安倍晋三政府至少在表面上维持了对华友好姿态。而且,中日之间有良好的经济贸易优势互补合作条件,有较好的民间交流、交往基础,如果日本正视历史,把握好中日关系大局,避免受外来干扰影响,改变不平衡心态,特别是切实做到言行一致,则中日关系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2020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日,届时中日关系有望进一步巩固,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也将因此而有更多的保障。

第三,日俄虽有很深的矛盾但关系有所改善。历史上,当年的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进行了残酷战争,此后及冷战时期日俄关系持续紧张。如今,日本和俄罗斯之间存在领土争端问题。日本要求俄罗斯归还“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俄罗斯同意与日本合作开发,但坚称“南千岛群岛”已属俄罗斯领土,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商量余地。双方争议很大,民众相互抵触强烈,但两国政府均意识到不能让双边关系因此恶化,因此双边关系并没有完全被领土争端所绑架。近年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频频互动,两国维持了平稳向好的关系,截止2019年底仅安倍与普京就会面了27次之多。2020年是俄日两国之间的“地区交流年”,普京甚至向安倍发出了参加二战胜利阅兵式的邀请。(17)《普京向安倍发出邀请:希望能在二战胜利阅兵式上见到你》, https://military.china.com/global/37480738.html。但是,除了领土问题外,日俄关系的改善还严重受制于美俄关系。由于美俄关系持续陷入僵局,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在发展对俄关系时,需顾及美国的利益,目前看日俄双边关系中的表面文章多于实际改善。

第四,朝韩关系虽仍很紧张但南北友好互动有所增加。朝鲜半岛南北自朝鲜战争以来一直处于对立对抗和对峙状态,因此朝韩关系历来是东北亚地区最紧张的双边关系之一。冷战结束后,由于核问题的干扰,南北关系更是起落不定。朝韩两国领导人在2000年6月和2007年10月曾有过互动,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但后来由于韩国领导人更换,朝韩关系再度紧张。2017年5月文在寅上任以来,在世界大变局和半岛内外因素的促动下,“朝韩和解进程成为化解朝核僵局的关键”(18)王生、胡玥:《冷战后朝韩关系发展在解决朝核问题中的地位、经验及展望》,《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第12页。。通过邀请朝鲜派人出席平昌冬奥会,2017年一度高度紧张的半岛局势开始转寰。随后朝韩领导人亲密互动,分别签署了《为实现半岛和平、繁荣和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和《9月平壤共同宣言》,并一起到白头山宣示南北世代友好。但是,影响半岛北南关系的两大症结不但没有根除,进入2019年后反而日益突显。一是美朝核问题谈判陷入僵局,朝鲜重新奉行“通美封南”政策;二是韩国受到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制约,美国屡屡提醒甚至警告韩国不要越过对朝制裁,韩国在实质改善对朝关系上也难以有所作为。2020年,文在寅在新年贺词中再次高调宣示对朝友好政策,提出“扩大自主韩朝合作空间”的政策,但美国驻韩大使哈里斯马上就回应说尽管“乐观主义可以给我们带来希望”,但“在将这些乐观论调付诸行动时,需要与美国进行商讨”。(19)《美驻韩大使:文总统乐观虽好,对朝政策仍需与美协商》, https://chinese.joins.com/gb/article.aspx?art_id=195338。由此可见,韩国的对朝政策深受美国影响,只要美朝关系有所改善,朝韩关系会随即升温。

第五,中韩关系在风波中逐步转回正轨但仍存隐忧。中韩关系因受制于美韩关系和朝韩关系,在冷战时期关系紧张。1992年8月中韩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高层往来不断,互信共识增进,尤其经贸科技合作不断深化。2015年9月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给中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但2016年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严重风波,中韩关系急剧降温。2017年5月文在寅上任以来,中韩关系逐步回暖,两国重启各领域合作,但两国在萨德方面的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意欲在亚洲部署中程导弹,韩国则是其首选的部署地之一,这无疑又为未来的中韩关系投下了新的阴影。正如有学者所说:“新时期,中韩关系发展需要迈过的不只是美韩两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一个槛,诸如美韩军事同盟持续强化和中朝友好关系实现新发展等结构性因素的新变化,将对新时期中韩关系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20)郭锐:《新时期推动中韩关系发展的思路探讨》,《东北亚学刊》2019年 第 1期,第36页。未来的中韩关系能够走到哪一步,仍然难以做出明确的判断。

第六,日美韩军事同盟关系出现嫌隙但仍基本稳固。日韩两国作为美国的军事盟友,长期来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紧跟美国。冷战后美国为了延续和巩固自己在亚太的霸权,仍不断加强对日韩两国的牵制与掌控,甚至试图将两个双边同盟打造成一个三边同盟。但到了特朗普时期,美国在东北亚的同盟圈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一方面,日韩关系由于二战劳工、慰安妇等问题而出现摩擦,日本对韩国加强贸易管制,而韩国则威胁要退出与日本的军事情报协定。另一方面,美国特朗普政府把美国优先摆在突出位置。在经贸问题上,“特朗普总统就任后利用关税措施,强势启动与日本的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并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政府调整与日本和韩国的贸易协议,其实质是要求日韩以‘外围’身份向霸权国输送资源的同时,再承担延缓甚至终止与中国一体化进程的成本。”(21)吕平、张慧智:《美国调整与日韩贸易协定的内涵与影响解析》,《国际观察》2019年第3期,第78页。在军事问题上,美国则利用军事保护者这一角色,不断迫使日韩增加驻这两个国家美军的军费分摊比例,甚至是以撤军相威胁。这些变化使得两国与美国的矛盾分歧增加并有所公开化。日本国际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田中仁志先生2019年10月撰文指出,美国盟友和伙伴对美国失去了信心。但整体上看,日美、日韩关系比较牢固,日本和韩国难以摆脱美国,也需要利用美国,它们和美国真正分道扬镳的可能性不大。

上述实力对比与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包含了诸多挑战性因素,从而使得未来东北亚的地区合作呈现出一幅机遇与挑战并存、合作与斗争同在的复合图景。

二、世界大变局推动东北亚地区合作势头增强

东北亚和欧洲虽都经历了二次大战和冷战,但东北亚并没有像欧洲那样在战后取得共识,走向基于地区联合的历史和解和一体化进程,相反继续保持对抗和对立。环顾世界,主要地区都相继成立了地区合作组织,如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中东有阿盟,即便是东南亚地区也早已成立了东盟。但东北亚在地区合作上长期处于停顿、分散和滞后状态。尽管如此,世界毕竟在改变。地区国家面对世界大变局的现实与未来,逐步意识到加强地区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也由此不断形成合作共识,逐步集聚合作动能。当前,主张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意愿正在增强,而合作路径也日益明显,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一)合作意愿

第一,中日韩有关东北亚一体化建设的呼声渐高。东北亚地区无论是在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工农业和畜牧业等方面,还是在先进科技、产业和人文方面,都具有实现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条件。2018年,中日韩三国作为东北亚经济的重心,分别为世界第二、第三、第十一大经济体,三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占全球20%以上,占亚洲70%以上;三国的贸易出口总额占全球的近20%(中国12.8%,日本3.8%,韩国3.1%)。(22)《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推进三国自贸区谈判》,http://fta.mofcom.gov.cn/article/chinarihan/chinarhgfguandian/201805/37858_1.html。三国不但都是亚洲乃至世界创新经济和科技的主引擎,而且在经贸、科技结构上各具优势,互补性强,依赖性强,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基于此,在上个世纪东北亚就不断有人提出推动构建东北亚一体化。(23)刘忠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与实现途径》,《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6期,第15~19页。但当时受制于地缘政治的分割,这一呼声长期未能变现。近年来,从中国到韩国,从俄罗斯、蒙古到日本,推动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呼声都在增高,其中主要动因是世界大变局,地区各国权衡利弊后将地区合作作为战略突破与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2019年12月,文在寅在中日韩领导人成都会晤时指出,“韩中日三国是经济上的命运共同体,三国拥有不同的技术和优势,依靠经济价值链紧密相连”;“贸易保护主义、气候变化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等时代巨变,要求三国进一步巩固合作”。(24)《文在寅总统:韩中日是经济共同体,应加强合作》,https://chinese.joins.com/gb/article.aspx?art_id=194953&category=002002。日本态度的变化尤其明显。它曾经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很冷淡,但进入2017年以后,尽管在经济以外领域始终保持对中国的警惕态度,但日本开始大力提倡并支持国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5)王晓博:《“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日本亚太战略新动向》,《日本研究》2018年第4期,第27页。第三方合作正在成为中日、中韩之间强化合作的契机。

中国领导人更是在多个场合,积极呼吁东北亚地区以大局为重,加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合作,积极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共享远东发展新机遇,开创东北亚美好新未来》的致辞,强调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维护地区和平安宁,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巩固人民传统友谊,实现综合协调发展,促进本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习近平提出了促进东北亚地区和平发展的四点倡议:要增进互信,维护地区和平安宁;要深化合作,实现各国互利共赢;要互学互鉴,巩固人民传统友谊;要着眼长远,实现综合协调发展。(26)《习近平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全会并致辞》,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2/c_1123420719.htm。

第二,联合国下属组织和东北亚民间机构智库积极助推地区合作。尽管由于受制于地缘政治等因素,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长期来进展不顺,但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等国,都有一些民间机构和智库,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合作。近年来这些机构和组织更是频繁开展各种研讨活动,以二轨方式建言献策,寻求合作途径和突破方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门设立了东北亚区域合作计划,积极推进地区合作项目。韩国成立了东北亚发展合作论坛,近年来该论坛日趋活跃。2014年首届东北亚发展合作论坛在首尔举行,之后在北京、东京、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轮流举行。首尔举行的论坛上重点探讨了东北亚合作项目、方案和政策一级的发展合作评价体系,并将讨论结果反馈到相关国家政府部门。此外,论坛还为各当事方建立国际网络并增强东北亚社区的潜力提出了具体方案。东北亚合作对话会(NEACD)吸纳了来自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外交和国防部、军事官员和学者,就区域安全问题进行了坦率讨论。官员以私人身份参加会议。会议提出东北亚国家应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平等,并接受其他国家拥有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体系,有权决定自己的法律和法规以及其他内政,强调东北亚各国应避免相互威胁或使用武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保证使用协商、谈判和其他和平手段防止彼此之间的冲突。此外,东北亚地区还有能源、环境、人文等多个民间合作组织,在各自偏重的领域咨政建言,推动合作。

中国也有多个民间组织、机构和智库一直在深入研究东北亚局势和合作,提出智库报告,进行政策建言。例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东北亚智库论坛迄今已举办七届,成为东北亚各国学者表达合作诉求、提出合作倡议的重要平台。第七届东北亚智库论坛以“深化共识,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为主题,来自日本、韩国、蒙古国、俄罗斯、美国、英国和中国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出席会议。论坛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东北亚互联互通、推进中日韩合作、新科技革命环境下的新经济关系、加强东北亚人文交流、深入推进东北亚务实合作与吉林全面振兴等一系列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并通过了《推动东北亚智库合作倡议》。(27)《第七届东北亚智库论坛在长举行》, http://ex.cssn.cn/dq/jl/201908/t20190820_4959612.shtml?COLLCC=2068958141&。

(二)合作路径

第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加速推进。东北亚地区合作需要强有力的抓手。从2002年中日韩自贸区构想的提出,到2012年11月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再到今天,这一构想已经跨过了17个年头,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构想中的中日韩自贸区涵盖15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美元,一旦建成将对国际经济和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在贸易方面,2017年中日韩对外出口之和约占东亚地区总出口的70%,进口占67%,且三国在东亚区地区内的贸易占比接近60%以上;投资方面,中日韩吸引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约占东亚整体的40%,对外直接投资之和占东亚对外直接投资的68%。在经济结构方面,建立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产业间互补性优势。(28)《全球GDP20%,这个自贸区谈判要提速》,http://fta.mofcom.gov.cn/article/chinarihan/chinarhgfguandian/201903/40059_1.html。同时通过自贸区可使区域内的投资和贸易壁垒得以消除或降低,并大大有利于区域内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使有关各方都得益。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5国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是对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重大促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谈判已举行16轮磋商,三方商定将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则标准,提升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最终打造一个“RCEP+”的自贸协定。中日韩领导人成都会议,进一步实质性推动了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进程。三方在成都会晤期间签署的《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文件表示,三方将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成果的基础上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力争达成全面、高质量、互惠且具有自身价值的自贸协定。(29)《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全文)》,http://www.gov.cn/xinwen/2019-12/24/content_5463712.htm。从目前的势头和进程看,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有望在2020年达成协议,启动开建,为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打造新平台。

第二,远东开发为东北亚合作提供新愿景。远东开发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地区各国对此热情都比较高。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普京总统亲自倡议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并发表重要致辞。2019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东方经济论坛”。日本首相安倍几乎每年都参加“东方经济论坛”。韩国和蒙古等国的领导人对“东方经济论坛”也颇有兴趣,韩国期望以此为平台有力推进“新北方政策”。俄方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远东地区发展,并借助邻国经验制定措施,为这一地区的企业提供支持。俄罗斯拥有广阔、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能源资源;中国拥有先进产业、强大的投资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并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很大的合作潜力;日本和韩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产品。远东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可期。远东地区的大开发,可以为地区合作增强新的活力,也将为振兴中国东北地区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第三,共建“一带一路”为东北亚合作创造新机会。“一带一路”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平台,东北亚国家不仅可以充分享受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红利,还能通过第三方和第四方市场合作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之中。俄罗斯积极参与支持共建“一带一路”。蒙古对此也很积极。“一带一路”建设同俄罗斯倡议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已取得早期收获。日韩起先对“一带一路”倡议有疑虑、警惕甚至抵触情绪,但在中日关系转圜的大背景下日本逐步转变了对“一带一路”的消极态度。安倍首相近年来多次公开表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提出希望与中国在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中日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已取得进展,两国民企等之间签署了52项合作备忘录。(30)《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在成都举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临行前答中国驻日媒体提问》, http://www.livejapan.cn/news/news_between/20200107/24693.html。韩国对“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热情也在增高。日本和韩国在开发国际市场方面都很有经验,并有成熟的技术与品牌。如果中日韩真诚合作,“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的合作潜力会很大,由此也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双方和三方的良性合作将有效避免恶性竞争,也可让沿线国家免去选边站队的尴尬。

第四,东北亚人文交流合作正成为新亮点。在世界大变局的触动下,中国与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和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人文合作交流正在进行,彼此友好感和亲近感有所增加。合作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奥运合作、体育合作、康养合作、旅游合作和文产合作等多个方面。2019年中国赴俄游客数量达到130万人,在游客数量和增长趋势上都超越了其他国家。(31)《2019年中国赴俄游客数量达到130万人》,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fuwzn/oymytj/201912/20191202924011.shtml。日本和韩国已成为中国人出境游的优先国家,而且日本的动漫和韩国的创意文化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学习中文的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朝鲜等国的民众大量增加。俄罗斯已有170所大学教授汉语,大约占高等院校的20%。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48%的俄罗斯人认为中文是最有前途的外语。大约有8万俄罗斯人掌握汉语,约5000人正在中学学习汉语。(32)《民调:约半数俄罗斯人认为中文是最有前途的外语》,http://sputniknews.cn/russia/201909301029694047/。东北亚地区的文化具有多样性。推动和加强东北亚人文交流是化解地区矛盾,增进沟通了解和相互认知的应有之义,也是有效手段。在西方的渲染和抹黑挑拨下,中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壮大也引起了一些地区国家的担忧和非议,甚至警惕。人文交流的增多起到了积极作用。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等地区国家的年轻人期望通过人文交流和中文学习,更好地了解中国,接近中国,到中国工作或从事与中国有关的业务,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

三、未来东北亚地区合作面临的挑战和阻碍因素

尽管东北亚的和解与合作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出现了积极发展的势头,但现实看,地区内外依然暗流涌动,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和不太平因素,对地区合作起着制约和阻碍作用。这些因素可以分成利益、观念与内外干扰因素三个层面:

(一)利益层面的挑战

利益是决定国家间是否合作的根本性因素,而东北亚国家对地区合作的心态、诉求和利益考量仍存在重要不同。即便在经济贸易上,地区国家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其中较为棘手的是各自利益诉求与优势领域不同,如农业方面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矿业方面韩国更具优势,制造业方面日韩两国优势大于中国。(33)袁源:《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最大难题:农业成为敏感区》,《国际金融报》2012年11月21日。因此,各自到底开放多少领域,市场开放到什么程度,仍然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博弈过程。日本更在意的是与美国、欧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成员国的自贸合作,更重视的是全球市场的拓展。日本与中国和韩国的经贸有优势互补的一面,也有相互竞争的一面。日韩经贸摩擦涉及深层次问题,不会轻易得到解决。中日韩“第三方市场”合作还面临诸多实际困难,日本和韩国更看重的是推进自己的外向战略政策,拓展自己的国际和地区经贸合作市场。远东地区开发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也都存在困难和制约因素,需要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条件和营商环境政策,需要吸引更多的企业的参与。

从具体的双边关系来看,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还十分突出。第一,中美关系出现倒退。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产业、军事、网络安全、人文交流等各个方面打压、施压中国,将中国多个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在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等问题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引发中美关系全面恶化。

第二,日韩关系因历史问题和继而引发的经贸争端而恶化。2019年7月起日韩两国关系恶变。双方领导人虽表示要和解,也做出了一些姿态,但日韩矛盾很深,历史问题和岛屿争端等问题都不易化解,韩国民众反日情绪高涨,因此短期内两国关系难以改善。2019年下半年仅往返于釜山和日本四地的轮渡航线乘客就同比减少76.2%。(34)《2019年下半年釜山至日本轮渡乘客减八成》,https://cn.yna.co.kr/view/ACK20200107006400881?section=economy/index。

第三,半岛南北积怨甚多,矛盾重重,互信严重缺失,双方的和解之路艰难曲折。文在寅已执政过半,朝韩关系的改善并没取得实质性进展,而未来的韩国领导人的对朝政策不明朗。

第四,美俄关系矛盾重重。美国提防俄罗斯在东北亚的势力发展壮大并与中国联手控制东北亚。美国坚持对俄制裁,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第五,中日关系波动不定,表面与实际有较大差距。美国拉拢日本最大的军舰加入美国超级航母作战群,在南中海进行双边部署。美日在印太海域联手行动,动作频频。日本与美国联手在多线对中国施压,这很难相信日本对华关系已经改善。

第六,中韩关系逆流不断。韩国反对派舆论指责“韩国政府和执政党的‘中国偏向’正在越来越严重”,称韩国推进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和自贸区建设将使韩国受制于中国。(35)《韩国站队中国后会遭遇的未来》, http://cnnews.chosun.com/client/news/viw.asp?cate=C08&mcate=M1001&nNewsNumb=20191052504&nidx=52505。而且韩国在地区战略与安全上紧靠美国,关键时刻站队美国的可能性不小。

(二)观念层面的挑战

第一,东北亚缺乏地区身份认同。东北亚国家间虽地缘相近,文化相似,但地区的认知与共识一直都较脆弱,近代以来各种复杂的原因和干扰使东北亚的区域身份认同被进一步削弱。相反作为区域外围“他者”的美国却总是试图主导东北亚事务,并得到部分国家和民众的认同。区域身份认知认同缺失必然带来地区向心力、凝聚力的涣散与弱化,进而掣肘区域一体化建设与发展。要加强东北亚的身份认同感,必须增强地区各国的“我们性(weness)”。阻碍东北亚地区身份认同的主要障碍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差异较大。东北亚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并各自根据传说、记载和流传进行宣介彰显,以致对历史的看法很不相同。二是文化态度倾向不同。如日本虽重视历史文化但更重视塑造迎合西方的现代文化,尤其推崇美国文化。三是宗教信仰不同。日本人对宗教的态度比较模糊,不信奉特定的宗教,一个家庭可能信奉多个宗教。日本由于天灾多,传统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这与韩国人主要信奉佛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很不相同。

第二,东北亚国家总体缺乏政治与战略互信。对任何国家间关系而言,领导人与民间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信任关系至关重要。东北亚一些国家之间甚至毫无互信,彼此的不信任在不同层次人群之间和领域都明显存在。因为缺乏互信,一旦彼此间局部发生问题或纷争,就会引发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各种争端,并在舆论的压力下走向极端,导致关系和局面失控。有学者曾对东北亚各国之间的战略互信进行量化研究,认为在东北亚两边和三边战略互信中,中韩之间互信度最高,为56%,中日之间为40%,日韩之间为46%,而中日韩三边战略互信度为42%。其结论是,中日韩三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战略互信关系,但是战略互信度严重不足,其影响因素包括历史问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以及韩美、日美同盟等。(36)魏志江:《中日韩三国的战略信赖度分析》,《东疆学刊》2011年第1期,第81~87页。要培育和发展政治互信,东北亚各国就必须防止一些国家利用外部因素应对、操弄内政问题的恶劣做法,同时要以地区合作和民众的福祉为大局,防止极端化和冒险性。

(三)内外因素的挑战

客观地看,中日韩是东北亚合作的主体,但能否合作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三国自身,还取决于如何克服两个重大的地区内外因素:对内是半岛问题,对外则是美国的干扰。目前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不容乐观。

第一,朝鲜半岛仍处于分裂状态,半岛紧张局势隐患很大。朝鲜半岛是东北亚的核心地带,也是一只随时可能点爆的火药桶。如果再次爆发,东北亚地区合作势必受到根本性冲击。1953年的《停战协定》使朝鲜战争暂时停止,按协定各方本应在三个月内通过谈判达成正式的和平解决方案,“但这从未实现。从那时起,朝鲜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就以不信任和担心战争随时可能恢复为特征”。(37)Korea Peace Now, “A History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North Korea,” https://koreapeacenow.org/resources/a-history-of-relations-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north-korea-2/.70年来,美朝经过了无数次较量争斗,美国多位总统试图解决朝鲜问题,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特朗普上台以来试图创造一些奇迹,双方进行了三次首脑会晤,但因立场悬殊,诉求不同,美国不能照顾到朝鲜的安全关切并改变对朝敌视态度,目前美朝关系仍处于严重僵局之中。2020年是美国大选年,朝美关系不会平静。美国坚持“极限制裁”、主张一步到位与朝鲜的诉求相距甚远。朝鲜劳动党最近召开的七届五中全会透出了重要信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警告美国若坚持对朝敌对政策,半岛将永远无法实现无核化。(38)《朝鲜新路线浮出水面:正面突破重推核武经济并进》,https://cn.yna.co.kr/view/ACK20200101001200881。

在美国改变敌对政策、半岛构建永久稳固的和平体制之前,朝鲜将继续开发战略武器,而美方则继续宣称对朝鲜保持军事威胁和全面压力。美国定点清除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后,朝鲜发展战略武器以保安全的决心和动力会更大。由此,美朝关系争端冲突升级的可能性增加。朝鲜问题、朝核问题和半岛局势将继续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最大隐患和长期隐患。

第二,美国不断强化东北亚战略,对东北亚的干扰不减反增。东北亚战略是美国印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印太战略的重要保障与依托。因此,美国尽管是域外国家,但长期深耕东北亚地区,并不时在这一地区制造不稳定因素。这是因为,一旦东北亚实现地区和平稳定,驻扎在日韩和周边的大量美军就没有再驻留的理由,而东北亚地区局势越是混乱紧张美国就越有可乘之机和强化东北亚战略的借口和条件。因此,美国无论是从全球战略、地缘政治、军事安全还是经济贸易竞争出发,都不会希望东北亚国家联合自强一体化,如同美国一贯抵制和反对欧洲联合自强一样。东北亚国家对这些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美国不是在弱化而是在大力强化东北亚战略并进而推进印太战略。美国2017~2019年间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评估报告》和《导弹防御评估报告》,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或间接涉及到东北亚国家。如《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称,“中国和俄国挑战美国的实力、影响和利益,试图侵蚀美国的安全和繁荣”,“来自朝鲜的威胁是对美国家安全和地区利益最严重的威胁”。《国防战略报告》指称,“中国正利用其军事现代化、影响力行动和掠夺式的经济活动来胁迫邻国,重塑对其有利的印太地区秩序”,“朝鲜、伊朗等流氓政权正通过追求核武器和资助恐怖主义来破坏地区稳定。为了确保政权稳固、增加谈判筹码,朝鲜发展核、生物、化学、常规、非常规武器及弹道导弹能力,以此胁迫韩国、日本和美国”。(39)吴天昊:《美国2018年版〈国防战略报告〉概要(全文翻译)》,http://www.daguoce.org/article/83/215.html。美国介入并试图掌控东北亚地区,大大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冲突风险性,影响了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

结 语

东北亚的和解与合作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出现了积极发展的势头。但这既需要强大外力推动,也需要内部强烈的联合自强意识接应;既需要有从地区国家领导人开始的自上而下的引领推动,也需要有民间交流与非官方机构智库出谋划策等自下而上的呼应配合;既需要有政治、战略层面的共识推进,也需要有经贸人文合作的有力促进。总的来看,在不断演进的世界大变局中,东北亚局势将进一步震荡,积极与消极因素将长期交织存在,博弈和较量将贯穿于东北亚的合作之路。

猜你喜欢
东北亚韩国日本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在韩国走马观花
《黄金时代》日本版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