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明 翟化胜
里海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地缘政治的关键区域。苏联解体前,里海及其资源由苏联和伊朗共享,随着苏联的解体,里海沿岸国家(Caspian littoral states)由此前的两国变为五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和伊朗。由于在利益诉求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五国围绕里海的法律地位和划界问题展开了20多年的争论。2018年8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举行的第五次里海国家峰会上,五国签署了《里海法律地位条约》(下称《公约》),从而暂时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公约》将里海界定为“非湖非海”,并规定里海沿岸国家“海岸线”往外延伸15海里的水域为该国领海,领海往外再延伸10海里的水域为该国专属捕鱼区,其他水体以及这些水体的渔业资源将由五国共同拥有。(1)《推进资源开发合作,禁止域外国家驻军:五国签署〈里海法律地位公约〉》,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814/c1002-30226426.html。《公约》还规定非里海国家不得在里海部署军事力量。《公约》的签署,解决了里海法律地位争论,并将促进里海地区的安全稳定、能源开发乃至国际能源安全。然而,《公约》的签署仅仅是里海沿岸各方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做出的妥协,且《公约》在一些易产生争议的关键问题上并未做出明确规定,因而不能排除五国围绕里海资源划分等问题再度产生争议,从而沿岸国家间关系和地区稳定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因为涉及到战略资源的分配,国内外学者对冷战后里海的划界问题十分关注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体上讲主要集中于三种解读视角:地理、经济与地缘政治。国际政治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后两个,包括对里海划界的过程以及各方的考量进行梳理与分析,(2)里海各方就里海划界的谈判过程及战略考量参见肖军正:《里海法律地位问题与中亚地缘战略》,《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高淑琴、刘岳峰:《里海的国际法状态:成因、关键要素及对区域安全的影响》,《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第3期;王然:《里海油气资源开发与国际争夺》,《国际研究参考》2014年第10期;何亮:《浅谈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关于里海水域划界问题》,《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第6期;Paul Kubicek, “Energy Politics and Geopolitical Competition in the Caspian Basin,”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Vol.4, Issue 2, 2013, pp.171~180; Gawdat Bahgat, “Pipeline Diplomacy: The Geopolitics of the Caspian Sea Region,”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Vol.3, Issue 3, 2002, pp.310~327; Hanna Zimnitskaya and James von Geldern, “Is the Caspian Sea a Sea; And Why does it Matter?”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Vol.2, No.1, 2011, pp.1~14。对里海划界和开发对欧盟以及美国的影响和挑战进行分析,(3)里海油气资源对于欧美国家的重要作用及由此引发的国际争夺参见刘晓玲、刘朝峰:《俄美中亚—里海能源博弈分析》,《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6期;王然:《里海油气资源开发与国际争夺》,《国际研究参考》2014年第10期;Mert Bilgin, “Geopolitics of European Natural Gas Demand: Supplies from Russia, Caspian and the Middle East,” Energy Policy, Vol.37, Issue 11, 2009, pp.4482~4492; Gawdat Bahgat, “Europe’s Energy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82, Issue 5, 2006, pp.961~975; Gawdat Bahgat, American Oil Diplomacy in the Persian Gulf and the Caspian Sea,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2003; Elkhan Nuriyev, “Azerbaijan and the European Union: New Landmarks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he South Caucasus-Caspian Basin,” Southeast European and Black Sea Studies, Vol.8, Issue 2, 2008, pp.155~167。对里海资源勘探与开发的前景进行展望。这些成果构成了研究当前里海问题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对2018年签署的《公约》的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目前,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公约》的学术性研究仅有两篇。(4)匡增军、马晨晨:《〈里海法律地位公约〉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11期,第24~31页;焦一强:《〈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及其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19年第1期,第107~120页。这两篇文章围绕里海划界的历史进程、未达成协议的根源、《公约》签署原因、《公约》影响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文章对里海五国在里海划界中的战略利益考量、《公约》相较前四次里海峰会达成的协议有何变化与继承的分析较为欠缺。相较于国内成果,英文学术成果稍多,视角较为多元。(5)Temirtay Toktassynov, “Caspian Sea Convention: The Settlement of the Longlasting Dispute and its Implic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Economics, Law and Politics, Vol.6, No.3, 2019, pp.1~9; Pierre Thévenin, “The Caspian Sea Convention: New Status but Old Divisions?” Review of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Law, Vol.44, No.4, 2019, pp.437~463; Serik Orazgaliyev, “From Conflict to Consensus: Energy Geopolitics in the Caspian Region,”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2370946_From_Conflict_to_Consensus_Energy_Geopolitics_in_the_Caspian_Region; Agnieszka Legucka, “Establishing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The Pol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27, No.116, 2018, pp.1~3; Agha Bayramov, “Great Game Visions and the Reality of Cooperation Around Post-Soviet Transnational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the Caspian Sea Region,” East European Politics, Vol.35, Issue 2, 2019, pp.159~181.除了总体上分析《公约》达成的背景、历史过程和不足之外,还从里海五国的各自角度出发简要探讨了《公约》的影响,以及《公约》对里海能源开发的影响。(6)里海国家基于各自视角对《公约》签署后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请参见Ilgar Gurbanov, “Caspian Convention and Perspective of Turkmenistan’s Gas Export to Europe,” Caucasus International, Vol.8, No.2, 2018, pp.159~179; Temirtay Toktassynov, “Caspian Sea Convention: The Reasons Behind Iran’s Landmark Agreem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1, Issue 1, 2019, pp.1~7; Fatma Asl Kelkitli, “Russia’s Caspian Policy: Efforts to Hold Ground in a Contested Region,” Gazi Akademik Bak, Vol.24, No.12, 2019, pp.67~89; Stanislav Pritchin, “Russia’s Caspian Policy,” pdf, pp.2~5; Luca Anceschi, “Caspian Energ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2018 Convention: The View from Kazakhstan and Turkmenistan,” pdf, pp.6~9。但总体来说,关于《公约》的英文研究成果目前仍然较少,主要关注对里海划界过程的历史梳理,关于五国在划界过程中的战略利益考量的分析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文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公约》得以签署的原因及其影响。
当前,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稳步推行,里海地区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里海沿岸国家均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研究里海地区的当前形势有助于预防“一带一路”开展过程中所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能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开展以及加强同里海国家的能源合作提供更多背景知识。本文将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简要分析《公约》签署前里海沿岸国家的战略利益和立场,探究以往沿岸五国无法就里海法律地位问题达成一致的症结;第二部分将重点分析里海各方达成协议的原因;第三部分将分析《公约》达成后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将对全文作简要总结。
苏联的解体和新独立国家的诞生,导致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苏联时代签署的《苏波友好条约》和《苏伊通商和航海条约》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新独立国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要求获取各自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利益,提出重新划分里海地区的资源。这对伊朗以及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专属权提出了挑战。五国难以就里海资源分配方案达成共识,由此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纷争之中。缺乏对里海法律地位进行明确规定的地区性文件是导致里海陷入纷争的首要原因。各国在里海的法律地位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里海是湖还是海”的争论上。(7)之所以对“里海是湖还是海”展开争论,是因为它将决定里海按何种方案划分。如果里海是湖,沿岸各国则应当共同开发或有限划分;倘若里海是海,则应当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按照海岸线的长度按比例划分。里海也将被划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沿岸国家对水域和海床享有不同程度的主权。而域外国家将在里海的公海地区拥有公海自由权、公海管辖权,并能对国际海底区域进行开发。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自由包括:(1)航行自由;(2)捕鱼自由;(3)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4)公海上空飞行自由;(5)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6)科学研究的自由。公海管辖权包括:(1)船旗国专属管辖权;(2)船旗国专属管辖的例外,如登临权、紧追权。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则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按照海洋法公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国作为内陆国可以使用伏尔加—顿河和伏尔加—波罗的海运河过境以进入公海。
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国对里海法律地位的认知与划分方式也持不同意见,这进一步导致里海法律问题的复杂化。下文将对里海沿岸各国对里海问题的战略利益考量和立场演变做简要介绍。
1.俄罗斯的战略利益考量及立场变化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里海法律地位及其划分的立场经过多次变化,这与其里海地区的战略利益考量及其实现程度有关。俄罗斯是里海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在管道运输系统上享有垄断地位,并维持着地区最强大的海军。因此俄罗斯在里海地区的战略目标有两个,一是在经济能源领域控制里海地区的能源勘探、开发及运输,二是在安全领域防止域外势力进入里海地区。因此,俄罗斯努力阻挠沿岸国家修建绕过其领土的油气运输管道,并打造以俄罗斯为主导的区域多边安全组织。
俄罗斯一开始坚持与伊朗继续享有对里海的共有主权。由于里海沿岸油气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国,位于俄罗斯的里海沿岸蕴藏的油气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在苏联解体伊始,俄罗斯认为里海不是海,不适用国际海洋法,并坚持1921年条约和1940条约的有效性,并以1991年独联体签署的阿拉木图宣言作为这一立场的合法性来源:即独联体成员有义务遵守苏联时期签署的条约或协定。(8)Koutsouradi Markella et al., “The Complexity of the Caspian Basin,” European Scientific Journal, Vol.14, No.26, 2018, p.163.这一立场遭到了除伊朗外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随后,俄罗斯又提出每个沿里海国享有20英里的主权区,并在里海其余部分实行共管,即要求沿岸国之间均分里海,并享有其资源的共同主权。与此同时,面对沿海国家以及域外国家对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运输,俄罗斯反对沿海国家单方面开发里海能源,并在1994年10月致联合国的信中说俄方将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在里海采取可能的单方面行动。(9)Fatma Asl Kelkitli, “Russia’s Caspian Policy: Efforts to Hold Ground in a Contested Region,” Gazi Akademik Bakis Dergisi, Vol.24, No.12, 2019, p.70.
面对强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国引入域外势力,尤其是美国势力来对俄进行平衡,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在欧美介入里海事务,尤其是油气勘探、开发后,俄罗斯不得不改变原有立场,并于1996年提议沿岸国在45英里的沿海地区内拥有海底矿物资源的主权,但中心部分要作为五国共同财产保留,其中的油气资源由五国组成的股份公司共同进行开发。(10)Gawdat Bahgat, “Prospects for Energy Cooperation in the Caspian Sea,”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Vol.40, No.2, 2007, p.162.然而这一主张再一次遭到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两国的反对。
由于多边主义的失败,俄罗斯开始尝试采用双边方式解决里海划界问题,并主张在邻国之间划分海床及其资源的原则。(11)Ibid., p.162.1990年代中后期,俄罗斯爆发了第一次车臣战争并以中央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独立初期进行的经济休克疗法也使俄罗斯一直深陷经济衰退的泥潭之中。俄罗斯的政治动荡和经济问题使其意识到无法阻止沿岸国家与西方能源公司进行合作。而此时里海北部地区发现了丰富碳氢化合物储藏。同时,开发油气资源对俄罗斯政治、经济稳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因此,俄罗斯的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积极与邻国进行里海划界谈判。1998年7月,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划分里海北部的协定。2000年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加快了与沿岸国的谈判,努力防止里海地区出现替代俄罗斯的能源管道。为此普京任命了里海特别总统代表,以监督和协调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政策,并加强与沿海国家的双边关系。2000年7月,俄罗斯成立了里海石油公司,在俄罗斯和里海周边国家开发新的油气田。(12)Fatma Asl Kelkitli, “Russia’s Caspian Policy: Efforts to Hold Ground in a Contested Region,” Gazi Akademik Bakis Dergisi, Vol.24, No.12, 2019, pp.71~72.2001年11月、2002年9月,阿塞拜疆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签署了划分里海北部的协定。2003年5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接受了修正的中间线划界方法,签署了划分里海北部海床和里海陆架的协定。(13)Hanna Zimnitskaya and Geldern Von James, “Is the Caspian Sea a Sea; and Why does it Matter?” Journal of Eurasian Studies, Vol.2, No.1, 2011, p.10.但即便如此,由于阿塞拜疆已经修建起绕过俄罗斯的能源管道,俄罗斯无法实现自己在里海地区的第一个战略目标。
安全问题是俄罗斯在里海政策中的另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俄罗斯认为,不能接受第三国在这一地区任何形式的军事存在。由于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两国开始与美国合作以提升军事实力,俄罗斯特别担心美国会试图通过与这两国的合作对里海进行渗透。因此,从2000年代初开始,俄罗斯不仅加强其里海舰队建设,还一直建议在里海建立多边安全计划,以阻止外国势力的影响。(14)Fatma Asl Kelkitli, “Russia’s Caspian Policy: Efforts to Hold Ground in a Contested Region,” Gazi Akademik Bakis Dergisi, Vol.24, No.12, 2019, p.75.2005年7月,俄罗斯城市阿斯特拉罕主办了里海国家海军代表国际会议。俄罗斯在会议上建议沿岸国家建立里海海军作战行动小组(KASFOR)。2006年俄罗斯正式提议组建里海海军作战行动小组,但遭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国拒绝,只有伊朗赞同该计划。因此俄罗斯决定将重点转移到发展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加强里海舰队的建设,使俄海军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15)Stanislav Pritchin, “Russia’s Caspian Policy,” pdf, p.3; Pierre Thévenin, “The Caspian Sea Convention: New Status but Old Divisions?” Review of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Law, Vol.44, No.4, 2019, pp.452~453.
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变化以及西方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启动迫使俄罗斯将里海的能源问题降到了第二位,而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在无法打造统一的多边区域安全机制的背景下,阻止第三国军事力量进入里海地区成为俄罗斯在安全领域的主要目标。而阿塞拜疆划分水域的要求不仅意味着俄罗斯将失去对里海海底管道建设的控制,面临外国军事力量在里海区域出现的可能,而且还将阻止其部队在里海其他地区的部署。因此,俄罗斯努力阻止域外势力在里海的存在,尤其是防止里海地区出现任何外国军事力量。为此,俄罗斯的里海政策变得更加现实和灵活。在加快与其他沿岸国家开展联合能源项目的步伐的同时,也努力说服沿海国家阻止外国海军进入里海。在与沿岸国家谈判的过程中,里海国家最终确定了新的划界原则“分开的海底,共同的水”。这一原则帮助俄罗斯找到了与邻国合作划定里海边界的妥协方案。(16)Ibid.
2.伊朗的战略利益考量及其立场变化
伊朗在里海地区的战略目标与俄罗斯相似。其一是在经济能源领域尽可能多的获得里海划界份额,其二是在安全领域维护伊朗政权的生存与安全。伊朗境内的里海海岸线较短,为了获取更多资源,伊朗坚持里海是湖,并先后提出了沿用苏伊里海协议、(17)王然:《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国际争夺》,《国际研究参考》2014年第10期,第13页。“共管公寓”(Condominium)、(18)Barbara Janusz-Pawletta,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Current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Heidelberg: Springer, 2015, p.25.平均分配的划分方法,但均遭反对。面对其他国家签订双边协议开发油气资源,伊朗仍坚持拒绝任何形式的双边条约,也反对以双边的方式解决里海问题。2000年伊朗通过了在其认为属于自己的海床进行开采的法律授权。伊朗不与邻国谈判导致其与积极开发里海油气的阿塞拜疆发生摩擦。1998年,伊朗与阿塞拜疆在里海天然气探测开采方面发生纠纷。2001年,伊朗还派遣军舰阻止英国石油公司在伊阿有争议的油田进行勘探。(19)Pierre Thévenin, “The Caspian Sea Convention: New Status but Old Divisions?” Review of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Law, Vol.44, No.4, 2019, pp.448~449.
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使伊朗逐渐更加重视安全目标的实现。阻止里海地区以外的国家在里海存在成为伊朗在这一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恶化。长期以来,美国及其盟友不仅在中东地区对伊朗构成安全威胁,还在经济上对伊朗实施制裁和石油禁运,企图推翻伊朗现政权。因此,伊朗将里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放在首位。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国的军事、经济合作力度,伊朗担心里海未来可能出现军事化、遭外国敌对势力渗透以及自己被排除在未来的里海区域集团之外。因此,伊朗选择在避免与俄罗斯的中亚、高加索、中东政策发生冲突的前提下与里海国家发展良好关系。从2002年起,伊朗一反此前不与其他里海国家进行谈判的态度,参加了历次里海沿岸国家元首峰会,商讨里海问题。此外,为了维护自身在里海地区的安全以及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伊朗还通过积极参加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来与里海相关国家进行合作。
3.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的战略利益考量与立场
自从苏联解体之后,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作为新生国家,哈土阿三国在里海问题上的战略利益目标均是维护本国政治、经济独立。因此,三国追求在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大前提下最大化本国经济利益,即在里海划界中的份额,并积极实现能源出口多样化。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里海沿岸的油气资源较俄罗斯和伊朗两国更为丰富,因此在里海划界问题上,阿哈两国均坚持里海是“海”,并且阿塞拜疆主张对里海水域和海底进行彻底分割。土库曼斯坦在里海法律地位上的立场则飘忽不定。作为里海地区较为弱小的国家,三国都不同程度的引入了域外力量(主要是美国)来平衡俄罗斯和伊朗。
里海法律地位的争论严重影响了哈土阿三国开发里海能源资源的进程,因此,它们开始不同程度的与西方国家合作以加快能源的开发以及提升本国军事实力。阿塞拜疆是将域外力量引入里海最积极的国家。在未能与其他沿岸国家达成协议的情况下,1994年阿塞拜疆同西方能源公司迅速签订了多个商业开采合同,使其开采沿岸能源资源成为既成事实。不仅如此,阿塞拜疆还积极修建由美国推动的绕过俄罗斯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能源运输管道(BTC)。哈萨克斯坦也有意参加这一运输管道的修建。土库曼斯坦希望开辟南向运输管线。总之,三国都希望多元化其能源出口通道,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此外,1990年代中期,哈土阿三国均开始建立或发展自己的海军力量。阿哈两国还参加了美国发起的“第二线防御计划”、“大型港口倡议”、“里海海上封锁”和“里海警卫”等多个倡议,通过与美国合作提高防御能力。1994年5月,哈土阿三国成为“和平伙伴计划”的成员。1997年7月“和平伙伴计划”的军事演习在里海举行。同年,三国还参加了北约举办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会议。美国通过各种倡议和北约不断推进与里海沿岸国家的合作,并对其进行渗透。(20)Fatma Asl Kelkitli, “Russia’s Caspian Policy: Efforts to Hold Ground in a Contested Region,” Gazi Akademik Bakis Dergisi, Vol.24, No.12, 2019, pp.76~77.美国极力主张里海是“海”,并赞同阿塞拜疆彻底划分里海的要求,因为这不仅有利于美国参加三国的里海油气资源开发,打造绕过俄罗斯和伊朗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也为未来美国军事力量进入里海地区提供了跳板。美国政府甚至宣布里海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一部分。(21)Anar Valiyev, “U.S. Disengagement From the South Caucasus: The Throne is Never Vacant,” pdf, p.5.在美国的压力和支持下,伊朗与地区国家发展友好关系面临障碍。如阿塞拜疆与伊朗的关系长期较为紧张,除了受能源、领土、文化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外,美国因素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与此同时,哈土阿三国也希望维持里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里海沿岸的中亚国家均为内陆国,在向世界市场运输能源方面受到能源通道的制约。相对于阿富汗的动荡不安、印巴冲突、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纠纷不断,濒临波斯湾和印度洋的伊朗可以为追求能源出口通道多样化的哈土阿三国提供稳定的通向世界市场的海洋通道。里海国家在打击三股势力、毒品贩卖、武器走私方面有着共同关切。阿富汗局势的动荡及其外溢效益也迫使周边国家必须加强与伊朗和俄罗斯的合作。因此,土库曼斯坦认为里海沿岸各国应该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划分里海。哈萨克斯坦虽然认为里海是“海”,但并不主张对水域进行划分。即便是坚持里海彻底划分的阿塞拜疆也意识到,美国会在里海地区出入,但俄罗斯和伊朗永远留在那里。(22)Luke Coffey, “Time for a U.S. Strategy in the Caspian,” pdf, p.25.因此,三国一直与俄伊两国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举行里海峰会,商谈里海的划分、安全及合作事宜。即便三国不愿意加入以俄罗斯为主导的里海海军作战小组计划,但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两国也在2015年与俄进行了首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总之,在过去20余年中,由于里海沿岸五国战略利益考量不同,在里海法律地位的立场上存在差异,加上域外国家的介入,里海法律地位迟迟不能确定。有学者恰如其分地指出存在于里海五国间的法律地位之争只是表象,利益之争方为实质。(23)焦一强:《〈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及其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19年第1期,第110页。虽然五国之间存在利益差异,但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各国实现自身利益的大前提。因此,五国一直通过里海峰会进行沟通磋商,协调彼此的立场。
经过22年的谈判,里海国家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签署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结束了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争论。《公约》是里海五国以《联合国宪章》以及国际法的原则为依据商定而成,共包括25个条款。(24)Rizal Abdul Kadir, “Convention on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International Legal Materials, Vol.58, No.2, 2019, pp.400~401.《公约》赋予了里海非湖非海的法律地位,规定了各国在海域、海床、海底、自然资源和海上领空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并就区域内非军事化、打击恐怖主义及跨国犯罪、环境保护、油气开发等议题做出规定,为里海沿岸五国建立合作的制度框架。之所以能够就上述问题达成共识,是因为里海各国在当前形势下做出的妥协。下文将着重分析各方做出妥协的原因。
1.急剧上升的安全压力迫使伊朗签署《公约》
一直以来,因油气资源在里海地区的分布不平衡这一缘故,伊朗主张“共管”或均分里海,反对通过双边协议解决里海问题,并否定已经签订的双边协议的有效性。伊朗对于能源收益的坚持是其不肯做出妥协的原因,也是里海争端难以解决的最大障碍。然而,急剧上升的安全压力迫使伊朗就相关问题作出妥协,签署《公约》。
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是伊朗急于同里海各国实现妥协的根本原因。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同美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后来出现的伊朗核问题更是美伊交恶的症结所在。虽然,2015年签署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一度令美伊关系走向缓和,但好景不长,特朗普上台后对伊朗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政策,美伊关系因而再次陷入困境。2018年5月8日,特朗普不顾欧洲盟国和伊朗的反对,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在90天或180天的缓冲期过后,对伊朗进行全面制裁。(25)尚艳丽、王恒亮等:《美国重启伊朗制裁及相关影响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18年第6期,第69页。蓬佩奥在就任国务卿后的首次公开演讲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对伊朗政权施加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迫使其做出选择;与国防部和地区盟友密切合作,遏制伊朗的侵略行为;坚持不懈地为伊朗人民发声”。(26)《美国‘新伊朗战略’缺乏‘战略思维’》, http://www.banyuetan.org/gj/detail/20180612/1000200033136201528768825358082235_1.html。此后,美国不仅连续多次对伊朗的一些个人和实体进行制裁,遏制其能源出口,对其施加财政压力,而且还纠集多个中东国家,组建“阿拉伯北约”,在外交和军事上形成对伊朗的遏制态势。(27)范鸿达:《美国特朗普极限施压伊朗:内涵、动因及影响》,《西亚非洲》2019年第5期。不仅如此,特朗普政府还加强了对伊朗北部即里海地区的渗透。有消息称,阿塞拜疆与土库曼斯坦均可能成为美国向阿富汗运送物资的中转站,(28)Arkady Dubnov, “What the New Status of the Caspian will Change,” https://carnegie.ru/commentary/77078.这将为特朗普政府在北方遏制伊朗提供了可能性。对此,伊朗深感忧虑。伊朗总统鲁哈尼说:“里海海域里蕴藏着美国人乃至北约的阴谋,他们在里海沿岸部署他们的士兵、护卫舰、直升机和基地”。(29)Lachin Rezaian, “Iran Received Special Privileges in Caspian Sea Convention: Pres. Rouhani,” https://en.mehrnews.com/news/136792/Iran-received-special-privileges-in-Caspian-Sea-Convention-Pres.由此,美国的“极限施压”战略对伊朗的内政外交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在内政方面,美国的全面制裁战略进一步恶化了伊朗的投资环境,加剧通货膨胀,甚至威胁到鲁哈尼的政治基础。(30)唐志超:《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后的四大关键问题》,《世界知识》2018年第11期,第49页。在外交上,中东局势不断恶化,美国、沙特和以色列同伊朗在叙利亚、也门等问题上的博弈更加激烈。
里海在伊朗油气产业中的地位较低,这为伊朗在里海划界问题上作出妥协,追求安全利益提供了条件。伊朗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伊朗原油储量占据世界原油储量的近1/10,其中有71%位于陆地,其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主要分布在伊朗南部领土和波斯湾近海。目前,伊朗在里海已探明的和可能的石油储量为5亿桶。(31)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Background Reference: Iran,” https://www.eia.gov/beta/international/analysis_includes/countries_long/Iran/background.htm.但由于里海南部水域深度远超里海其他部分,其水体总量几乎占到里海水体总量的2/3,(32)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Caspian Sea Region,” https://www.eia.gov/beta/international/regions-topics.php?RegionTopicID=CSR.伊朗在里海南部进行油气开采将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伊朗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心都远离里海盆地,而集中在陆地和波斯湾。
面对美国“极限施压”,同里海各国加强合作以及防止美国对里海地区的渗透成为伊朗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正如相关评论所言,在美国的制裁压力下,伊朗被迫转向俄罗斯、中国及其地区盟国,以保障其经济发展。(33)Lachin Rezaian, “Iran Received Special Privileges in Caspian Sea Convention: Pres. Rouhani,” https://en.mehrnews.com/news/136792/Iran-received-special-privileges-in-Caspian-Sea-Convention-Pres.在美国重新制裁后不久,伊朗便与欧亚经济联盟(EAEU)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议。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既是里海沿岸国家又是欧亚经济联盟的主要成员。(34)Peter Korzun, “Caspian Sea Convention Signed to Open New Prospects for Region: The Convention Puts an End to the International Dispute That has Lasted More Than Two Decades,” https://www.mintpressnews.com/caspian-sea-convention/247676/.在诸多问题上,伊朗尤其需要获得俄罗斯的支持。一方面,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主要的外国能源公司撤出伊朗,伊朗需要俄罗斯在能源投资方面提供更多支持。伊朗国际事务伊斯兰革命领袖高级顾问阿里·阿克巴尔·维拉亚蒂(Ali Akbar Velayati)曾访问俄罗斯,在与俄罗斯官员进行谈判后,俄罗斯准备向伊朗的能源部门投资50亿美元。(35)“Identifying and Explaining Geopolitical Opportunities of Energy (Oil and Gas) as part of a Long-Term Strategy for Iran and Russia,” https://uwidata.com/245-identifying-and-explaining-geopolitical-opportunities-of-energy-oil-and-gas-as-part-of-a-long-term-strategy-for-iran-and-russia/.另一方面,中东各方博弈的白热化使伊朗不得不仰仗俄罗斯的支持。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能够给予伊朗必要的支持,帮助伊朗应对来自美国及其中东盟国的压力。对此,有学者指出,伊朗之所以签署《公约》,是因为“如果伊朗拒绝签署,俄罗斯将通过强迫伊朗军队离开叙利亚的方式,降低伊朗在叙的影响力”。(36)Babak Taghvaee, “Caspian Sea: How Iran Gives Up Territory to Increase Influence,” https://theglobepost.com/2018/08/23/caspian-sea-iran/.基于此,伊朗为同里海各国尤其是俄罗斯加强合作以及防止美国对里海地区渗透,就必须妥善解决各国在里海法律地位上的分歧。
总而言之,在美国的“极限施压”的背景下,加强与里海其他各国尤其是俄罗斯的合作以及防范美国对里海地区的渗透成为伊朗当前在里海地区的主要政治诉求。而实现这些政治诉求的前提便是妥善解决里海争端,因此伊朗将政治目标置于经济利益之上,愿意就里海法律地位及其划分同其他国家做出妥协以换取俄罗斯的政治支持(37)《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签署将导致伊朗所占的里海份额从原来的20%下降到11%。参见Babak Taghvaee, “Caspian Sea: How Iran Gives Up Territory to Increase Influence,” https://theglobepost.com/2018/08/23/caspian-sea-iran/。以及其他里海国家对“外来军事力量不得进入里海”这一条款的支持,以缓解伊朗的巨大安全压力。
2.多重原因推动俄罗斯签署《公约》
首先,与西方国家战略竞争的加剧提升了俄罗斯解决里海争端的紧迫感。总体而言,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和美国不断走向对抗。特朗普上台以来,“通俄门”等消息甚嚣尘上,给特朗普政府带来巨大压力。特朗普非但没有实现竞选时要改善美俄关系的愿望,而且还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38)李勇慧:《中俄美三角关系:现状、特点、成因及应对》,《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8年第5期,第59页。美俄双方深陷制裁战、媒体战,以及由间谍中毒案引发的外交战的同时,在地缘政治和战略斗争上也日趋白热化。(39)李莹莹:《美俄关系的现状、特征及趋势分析》,《国际政治参考》2019年第10期,第1页。近些年,美国对中亚及里海地区的渗透同样也引起了俄罗斯的隐忧。一直以来,俄罗斯坚决反对域外国家对里海的军事介入。前文提到,阿塞拜疆与土库曼斯坦均可能成为美国向阿富汗运送物资的中转站。哈萨克斯坦将开放里海港口阿克套和库里克给美国作为非军事物资转运站,以帮助美国开辟一条绕开俄罗斯进入阿富汗的物流运输路线,这一举动将为美国在里海地区建立军事基地提供帮助。(40)Arkady Dubnov, “What the New Status of the Caspian Will Change,” https://carnegie.ru/commentary/77078.虽然,哈萨克斯坦方面否认了这一点,但俄罗斯仍旧深感忧虑。在与西方战略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反对美国及北约对里海地区的军事渗透成为当前俄罗斯里海战略的重要考量。
其次,里海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俄罗斯维护地区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对安全问题的关切是俄罗斯里海政策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俄罗斯意图建立统一的多边安全框架体制,如里海海军作战行动小组,以维护里海安全,但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国的响应,因此俄罗斯不得不重点发展自身在里海的军事力量。(41)Ministry of Defence of the Russia Federation, “Caspian Flotilla,” http://eng.mil.ru/en/structure/forces/navy/associations/structure/forces/type/navy/kasp/history.htm.在俄美两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博弈也逐渐白热化的背景下,里海的战略价值更加凸显。俄罗斯可以借助里海这片水域对中东局势尤其是叙利亚问题的解决施加影响。如俄罗斯的里海舰队曾使用卡利班(Kalibr)导弹击中1200~1500公里外叙利亚领土上的目标。(42)“Establishing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http://www.pism.pl/publications/bulletin/no-116-1187.由此可见,里海水域对俄罗斯介入中东事务提供了有力跳板。在此背景下,尽快解决里海争端,不仅有利于保持里海地区的稳定,加强里海国家的合作,而且利用“禁止域外国家在里海的军事存在”这一条款,有助于拆除一个可能引发西方国家干预的引信,也为俄罗斯借助里海影响中东局势提供一个重要的跳板。
再次,在伊朗面临美国“极限施压”的情况下,俄罗斯能够促使伊朗在里海划界问题上作出让步,实现将域外势力排除在里海地区之外这一共同战略目标。俄罗斯与伊朗正面临相似的国际环境,合作的牢固基础逐渐形成。他们共同支持叙利亚的巴沙尔政府,而且俄罗斯能源公司计划投资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气部门。(43)Henry Foy,“Caspian Countries Ready to End Their Sea of Troubles:Deal Would Settle Status of Largest Enclosed Body of Water and Promote Energy Deals,” https://www.ft.com/content/3d52c160-9af1-11e8-9702-5946bae86e6d.两国在里海地区也有共同利益,如削弱西方在这一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在里海划界谈判中将“反对域外国家介入里海”这一条款写进《公约》。伊朗在里海划界问题上的不妥协是导致《公约》迟迟难以达成的一大原因。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希望能够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在里海争端的解决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因此无论在双边还是多边谈判中,俄罗斯表现得一直非常活跃。如今,伊朗因面临巨大外部危机而有求于俄罗斯,俄罗斯势必将抓住机会,给伊朗施加压力,推动《公约》的签署。(44)在《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相关条款还未完全敲定的情况下,时任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便向媒体爆料,这被视为俄罗斯向伊朗施压的表现。参见“Iran Under Pressure by Russia to Accept a Small Share of the Caspian,” https://en.radiofarda.com/a/iran-russia-caspian-sea-rsources-borders/28922776.html。对此,有学者指出,伊朗之所以签署《公约》,是因为“如果伊朗拒绝签署,俄罗斯将通过强迫伊朗军队离开叙利亚的方式,降低伊朗在叙利亚的影响力”。(45)Babak Taghvaee, “Caspian Sea: How Iran Gives Up Territory to Increase Influence,” https://theglobepost.com/2018/08/23/caspian-sea-iran/.
最后,里海法律地位问题能够达成妥协的另一关键原因是俄罗斯对跨里海管道建设态度的松动。俄罗斯在里海的主要利益是保持对里海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和运输的垄断地位,控制由里海通往欧洲以及亚洲市场的能源管道,降低西方国家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强化自身能源对于欧洲市场的重要性。(46)Carlo Frappi and Azad Garibov, eds., The Caspian Sea Chessboard: Geo-Political, Geo-Strategic, and Geo-Economic Analysis, Milan: Egea Publisher, 2014, p.114.为防止垄断地位受到挑战,俄罗斯极力反对跨里海管道(trans-Caspian pipeline)的建设,因此一直坚持“管道的修建必须建立在多边的基础上,即管道修建必须在五国一致同意的情况下方可修建”的方案。但跨里海管道建设项目却是里海沿岸各国尤其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国谋求能源出口市场多元化的重要项目。故俄罗与哈土阿里海三国之间的分歧成为里海法律地位共识难以达成的结构性矛盾。美俄关系持续动荡,在中东乃至里海地区的地缘竞争不断加剧,使俄罗斯不得不在修建跨里海管道这一问题上作出妥协,以换取其他里海国家对“域外军事力量不得进入里海”这一主张的支持。俄罗斯之所以在跨里海管道修建上松口,还存在其他客观原因。其一,自乌克兰禁止俄罗斯的输欧油气过境后,俄罗斯一直致力于打造“土耳其流”和“北溪2号管道”(Nord Stream 2)。如今,“土耳其流”已经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北溪2号管道”也完成了2/3的铺设,俄罗斯仍旧能够在对欧洲能源输送的竞争中占据优势。(47)陈宇:《“回归G8论”反映俄与西方关系新动向》,《世界知识》2019年第18期,第34页。其二,俄罗斯曾认为里海的天然气出口至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造成竞争,而现在土库曼斯坦将天然气出口至欧盟更有可能会对美国的液化天然气产业产生冲击。(48)Warsaw Institute, “Caspian Convention or Russian Concession?” https://warsawinstitute.org/caspian-convention-russian-concession/.其三,据有关媒体报道,从中亚国家进口天然气所依赖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这一主管道目前已经达到运输能力的极限,因为近些年中亚国家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增长率,远远高于该天然气管线更新换代的扩容速度。
由此看来,俄美关系的持续恶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俄罗斯里海立场转变的根本原因。如随着中东博弈的加剧,里海地区的重要性逐步凸显,俄伊在美国压力下合作基础的出现等均促使俄罗斯在里海法律地位及划界上改变此前的立场。俄罗斯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实现多个方面的目标。相对于伊朗而言,俄罗斯仅仅以较小的代价便赢得了里海区域的主导权,是《公约》签署的最大受益国,这是俄罗斯外交的胜利。(49)Stanislav Pritchin, “Russia’s Caspian Policy,” pdf, 2019.
3.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和出口市场多元化等因素推动哈土阿三国签署《公约》
与俄罗斯、伊朗的里海战略兼具政治与经济双重诉求不同,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以及土库曼斯坦在里海地区的利益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里海法律地位及其划分的争论,不仅导致哈土阿三国的里海油气资源开发进程严重受阻,而且严重影响里海国家之间的关系,甚至引发冲突。对于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而言,油气资源一直是这两国的经济命脉,因此加快油气资源的开发是其关注的重点。多年来,哈阿两国虽然已经对里海的油气资源进行开发,但里海法律地位悬而未决导致这种开发的合法性缺失和效率低下。对土库曼斯坦而言,受俄罗斯垄断天然气出口管道的影响,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出口数量及价格受制于俄。(50)王海燕:《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多元化出口战略(1991~2015):一项实证主义分析》,《俄罗斯研究》2015年第5期,第80页。因此,长期以来,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促进出口多元化,一直是土库曼斯坦的愿望,而解决里海法律和划界问题是实现里海地区合作,进而实现出口多元化的前提。因此,土库曼斯坦期望解决这一问题。早在1998年土库曼斯总统尼亚佐夫曾说:“各国应要通过区域合作,建设管道将土库曼的石油、天然气运输到整个西亚、远东和欧洲。”(51)Kochumov Yagmur, “Turkmenistan-Azerbaijan: Legal and Political Issues in the Caspian Dispute,” http://turkmeniya.tripod.com/turkmenistanlaws/id21.html.由此看来,哈土阿三国一方面希望解决里海油气开发和运输管道建设问题,另一方面也希望维持里海地区的稳定。
俄罗斯和伊朗的妥协为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扫除了障碍。俄罗斯和伊朗为了缓解美国带来的压力,牺牲了经济利益。例如俄罗斯同意“修建地下管道只需与管道途径的国家达成一致即可,不必征得五国同意”,伊朗同意其他四国关于里海的划分等要求,满足了哈土阿三国在经济利益方面的诉求。
就维护里海地区的稳定而言,美国在中亚地区的行为也是影响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三国签署《公约》的因素。“9.11”事件后,美国借机介入阿富汗事务,并以此为据点向俄罗斯的软腹部中亚地区渗透。中亚地区也积极寻求与美国建立一种长期关系以平衡俄罗斯的影响。但美国借助经济和军事援助迫使相关国家进行西式政治体制和民主改革,引发相关国家政局不稳甚至是颜色革命,危及到地区政治和安全局势的稳定。再加上2014年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撤军之后,中亚地区的小国担心美国将逐步从该地区抽身。而且,美国在两次阿富汗战争中的外交政策使相关国家深刻认识到美国外交的功利性。而俄罗斯与伊朗作为里海三国的邻国,自始至终是三国外交政策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持里海地区安全与稳定不可或缺的伙伴。因此,哈土阿三国对于引入域外力量,将里海问题国际化总体上较为警惕和排斥。由于阿土阿三国逐渐认识到美国对地区稳定的消极影响以及俄伊两国作为邻居不得不长期相处,它们也逐渐理解俄伊对域外国家在里海地区的军事存在的关切。《公约》“禁止域外国家的军事力量进入里海”的条款,为里海国家排除域外国家干扰,将里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和谐之海、合作之海提供了政治互信和政治保障。哈土阿三国将从《公约》的达成中获得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里海法律地位公约》是首个由五国共同签订的、对里海法律地位及其划分,以及对五国在里海权利义务进行规定的条约。《约公》结束了里海国家持续20多年对里海法律地位的争论,是里海进入制度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为“里海宪法”。虽然,起初各国在里海法律地位方面持不同的立场,但它们一直努力寻找共识,通过多边或双边谈判弥补差异。最终,经过22年的谈判,包括50次特别工作组会议和五次里海峰会,各国终于就里海问题达成共识。
1.《公约》对里海地区的影响
《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的达成殊为不易,它满足了当前里海五国最迫切的需求,是里海五国共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得到五国的支持。首先,俄罗斯和伊朗实现了在里海地区的安全诉求。随着特朗普上台,美俄、美伊关系都出现了巨大的波折。而2018年美国就叙利亚问题、“投毒门”事件制裁俄罗斯并指责其违反《中导条约》,以及同年美国退出伊核全面协议并对伊朗全面制裁,更是使美俄、美伊关系雪上加霜,并恶化了俄伊所处的国际环境。由此,在里海地区,俄罗斯和伊朗的能源利益降到了第二位,而安全成为重中之重。阻止第三国在里海的军事存在是俄伊两国缓解在里海地区的安全压力的手段和目标。《公约》排除第三国军事力量在里海地区出现以及将本国领土提供给第三国从事危害其他里海国家使用的可能,满足了伊朗防止美国从北方对其进行遏制,从而获得安全的北部空间的需求,也满足了俄罗斯抑制美国及北约对里海的军事渗透,有效缓解地缘政治压力的需求。对俄罗斯来讲,《公约》还使里海舰队保有在“共同空间”自由行动的权利,这强化了俄对中亚和中东地区的影响。(52)翟东婧:《俄批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国防科技报》2019年9月25日,第4版。
其次,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实现了油气开发和管道建设的利益。《公约》还赋予各国15海里的领水和10海里的捕鱼区,这将极大满足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以及土库曼斯坦对油气资源开发的迫切愿望,推动各国经济发展。《公约》也为跨里海管道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为将阿塞拜疆主导的南部天然气走廊与穿越安纳托利亚通向土耳其的管道连接起来打开了大门,进而欧盟将实现天然气供应的多样化,土库曼斯坦将确保出口市场的多元化。(53)Ariel Cohen, “Exxon and Chevron Hope to Cash in After New Caspian Summit,” https://www.forbes.com/sites/arielcohen/2018/08/09/exxon-and-chevron-hope-to-cash-in-after-new-caspian-summit/#4565ae563119.
最后,《公约》有助于里海五国实现维护该地区稳定的愿望。《公约》的签署结束了多年的地区争端,缓和了里海国家的军备竞赛,为各国合作解决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提供依托,为未来讨论和解决里海问题提供了法律框架,符合里海各国的共同安全需求。也正因为《公约》满足了沿岸各国各自最基本的需求以及对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共同需求,其签署将为沿里海各国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合作增加政治互信和强大动力。里海地区也因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积极的、合作的地缘政治现实,最终的、统一的里海游戏规则似乎正在形成之中。虽然《公约》只是一个框架性文件,依然留有大量问题有待各国以后来解决,但若沿岸各国在解决后续问题的过程中成功地达成补充协议,《公约》将成为里海迈向区域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和起点。(54)Serik Orazgaliyev, “From Conflict to Consensus: Energy Geopolitics in the Caspian Region,”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2370946_From_Conflict_to_Consensus_Energy_Geopolitics_in_the_Caspian_Region; Pierre Thévenin, “The Caspian Sea Convention: New Status but Old Divisions?” Review of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Law, Vol.44,No.4, 2019, p.461.
2.《公约》对美国的影响
苏联的解体、油气资源的发现等因素引起了域外国家如美国对里海能源和地区局势的关注。美国积极支持建设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到土耳其的输油管道,以打破俄罗斯对能源运输管道的垄断。此外,美国也一直关注里海地区的政治走向,试图将里海沿岸国家纳入到美国的战略轨道中。美国还积极向其他沿岸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和军备,以控制其里海边界,并将此作为其遏制伊朗的努力的一部分。《公约》规定只有里海国家才能承担保护里海的责任,并禁止非里海国家在里海驻军,里海国家也不得将本国领土提供给第三国以从事危害其他里海国家之用。这将有效杜绝域外国家将里海问题国际化,有助于缓解地区紧张局势,有助于加快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开发进程。同时,这也意味着域外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北约成员国将无法进入该地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将受到限制。
3.《公约》仍存在不足,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里海问题
首先,伊朗立法机构仍没批准《公约》。作为里海五国签署的文件,《公约》需要遵循立法程序,交由各国国会通过才能生效。目前除伊朗外,《公约》在其他四国均通过了法律程序,正式生效。但由于伊朗在《公约》中放弃了大量的经济和资源利益,《公约》的签署引起了伊朗民族主义者的不满,这将会对伊朗议会造成较大压力。(55)Babak Taghvaee, “Caspian Sea: How Iran Gives up Territory to Increase Influence,” https://theglobepost.com/2018/08/23/caspian-sea-iran/.其次,《公约》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并未做详细规定。第一,对如何解决各方争端,相关规定含糊不清。如《公约》第21条第(1)款提到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分歧,但如果当事各方谈判陷入僵局,《公约》并未对此提供一个明确的争端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第21条第(2)款规定,如果争端不能按照第21条第(1)款的方式予以解决,则应“通过国际法规定的其他和平手段解决,至于具体解决方式由当事方自行决定”。如此含混的措辞让人怀疑处于争端中的各方能否以和平且合作的方式解决。(56)“The Convention on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 A sea or Not a Sea: That is Still the Question,” http://www.nortonrosefulbright.com/knowledge/publications/170808/the-convention-on-the-legal-status-of-the-caspian-sea-a-sea-or-not-a-sea-that-is-still-the-question.第二,《公约》并未就海床和海底划分做明确规定。《公约》虽然规定,在各国遵守当事各方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协定,以及适当考虑到“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前提下,每一个沿海国家都有权在其领海以外海床的各自扇区内勘探和开发海底资源。但《公约》没有对具体划分方法做出明确规定,这样可能仍然使得五国陷入争论之中。(57)匡增军、马晨晨:《〈里海法律地位公约〉评析》,《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11期,第27~28页。正如俄罗斯中亚问题专家阿尔卡迪·杜布诺所言,“这份文件仅仅是目前的地缘政治局势迫使各方妥协的结果,它几乎没有突破,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公约只不过是一个以某种方式定义游戏规则的框架,但没有就游戏本身达成一致。”(58)“Caspian Sea Deal Benefits Russia, Troubles Iran,” https://www.dw.com/en/caspian-sea-deal-benefits-russia-troubles-iran/a-45051799.
苏联解体后,由于在地缘政治和能源利益方面存在差异,里海五国始终无法就里海的法律地位达成共识。随后,域外国家的介入、域内国家之间的争论甚至是冲突的产生使得里海问题更趋复杂。2018年8月12日,里海五国签署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就里海的法律地位达成共识,赋予里海“非湖非海”的法律地位,并就里海海床底土划界、资源开采、航运发展及里海安全等做出规定。《公约》的签署解决了里海五国持续20余年的争论。
《公约》的签署既是各国长时段进行磋商的成果,也是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妥协的结果。美国的制裁、中东局势等域外因素的推动,使得俄罗斯和伊朗优先考虑解决里海问题所具有的政治与安全意义,而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则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诉求,同意在“反对域外国家在里海的军事存在”这一问题上做出妥协。据此,伊朗、俄罗斯得以缓解其政治和安全压力,哈土阿三国获得了经济收益。各方立场的趋同为《公约》的签署奠定了基础。然而,《公约》作为一种妥协的成果,是各方利益与期望的折中,虽然暂时解决了各方围绕里海法律地位及其划分产生的争议,但不排除因形势变化导致各方立场的反复。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公约》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未作出明确表述,从而给各国做出于己有利的解释留存了广泛的空间。能否恰当、灵活地处理里海划分和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争论,将是对里海沿岸各国政治智慧和外交技巧的重要考验。
对中国和国际社会而言,《公约》的签署不仅对里海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油气资源的开发与运输以及全球能源安全产的保障产生诸多积极影响,还能为现存的海洋争端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公约》可视为当今主权国家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首先,《公约》的签署无疑是对现有国际法的继承和创新。《公约》跳出非黑即白式的思考方式,对现有法律进行创新性继承,将里海界定为非湖非海的特殊法律地位,创造出第三种解决问题的路径。这在国际法上是一种创举,弥补了国际法的不足,使里海各国的行为有了统一的法律依据。《公约》的成功为国际社会解决区域性海洋权益争端提供了有益思路。其次,《公约》的成功离不开前四次里海峰会的信任积累和各方的共同克制。《公约》中最为称道的排除第三国在里海军事存在的原则和条款实际上早在2007年的第二次里海峰会的宣言中得到了体现,并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峰会中得到了再次确认。在2010年举办的第三次峰会中,五国首脑就里海国家的区域宽度、沿海国家主权管辖的水域,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协议。2014年的第四次峰会在前三次峰会协议的基础上签署了三项关于保护生物资源、预防紧急情况以及在水文气象领域合作的专门工业协定,并规定各国拥有25平方英里的专属经济区,享有专属主权。(59)Stanislav Pritchin, “Russia’s Caspian Policy,” pdf, p.4; Igbal A. Guliev and Gulshan Zeynalova,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New Challenges for Energy Policy and Diplomacy,” Advances in Economics,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Vol.107, 2019, pp.42~43;Pierre Thévenin, “The Caspian Sea Convention: New Status but Old Divisions?” Review of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Law, Vol.44, No.4, 2019, p.454.从第一次到第五次里海峰会,历经16年。国际法专家认为里海各国为达成《公约》采取了两个重要步骤:其一,参加首脑会议的国家,同意在年度会议的框架,由各国的专家和副外长级别的官员继续进行协商;其二,各国一致认为,在里海法律地位确定之前,各国将不会在有争议的区域内进行石油或天然气的勘探和生产。但各国保留在陆地边界内、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沿海地区开展工作的权利。(60)Igbal A. Guliev and Gulshan Zeynalova, “Legal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New Challenges for Energy Policy and Diplomacy,” Advances in Economics,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 Vol.107, 2019, p.43.可以认为,没有各方前期的信任积累和各方在问题没有解决前克制自己在该地区的行动,也就难以有《公约》的签署。这也意味着,一项成功的领土谈判离不开前期谈判的积累以及争端方在核心利益上的自我克制。最后,伊朗对待谈判的态度以及在《公约》中获益较少为处于类似争端中的国家提供了经验教训。舆论普遍认为《公约》中获益最少的国家似乎是伊朗。这与伊朗在前10年几乎不参加也不承认任何双边谈判及协议有关。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已经形成划界谈判共识与原则之后,伊朗在恶劣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的重压之下,不得不少数服从多数。这也显示出,争端方必须以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争议,积极参与谈判,在谈判中缩小立场差距,在谈判中互利合作才能使本国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