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策略探析

2020-03-11 17:57
关键词:公安机关舆情舆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社群论坛等互联网社交中的自媒体,以其良好的交互性、多元开放性、去中心化等特点成为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新媒体途径。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涉警舆情传播速度快速化、治理对象底层化、舆情事件网络化,使得涉警舆情传播范围更大,辐射范围更广。网络舆论生态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给公安机关的执法环节带来很大的挑战。

一、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概况

“自媒体”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形成、发展、变化中的概念。Shayne Bownan 和Chris Willis 表示,自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核心特征是“公众在收集、报道、分析、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扮演一个活跃角色”。[1]在不同利益诉求的呼声下,网络碎片化信息层出不穷,公众的涉警舆情也繁杂无序,致使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难点,掌握自媒体发展的态势、分析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现状,为探索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路径提供更多可能。

(一)自媒体时代的涉警舆情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社会舆情来自个人或者各种社会团体或者组织组成的群体,于特定的社会时期和公共生活领域,对个人关注或者与个体关系休戚相关的种种群体事务或公共事件所主张的复杂观点、看法、想法和见解的总和。”[2]当下,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加速了涉警舆情的产生、发展和演化,催生了涉警舆情的传播和涉警舆情事件的生成,成为网民评议社会热点事件、产生涉警舆情的主导载体,也逐渐成为涉警舆情发酵地,其中涉警舆情更是屡见不鲜。

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打破了原先由少数精英群体对公共事务的决策,提高了民意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分量,激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涉警舆情的产生能够使公安机关了解到公民的呼声与利益诉求,促使公安机关的行政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群众监督;另一方面,由于任何网民都能够通过自媒体发表对某一社会热点案件的看法,使得涉警舆情中理性与非理性的不同声音相互掺杂,时常混淆视听,给公安机关的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威胁和隐患。

(二)涉警舆情对公安机关治理产生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的各种论坛、客户端、APP 等媒介大大降低了传播的门槛,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传播者。特别是在数字化移动终端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自媒体传播方式的发展为底层社会成员带来普遍的政治参与机会,为公众意见的表达创造了公共话语空间,即便是“草根”群体也能大范围参与制造涉警舆情,在公众平台上发声。

网民素质良莠不齐,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的涉警舆情经推送、转发、评论后,迅速发酵,在蝴蝶效应的催化作用下,各种负面舆论如同滚雪球般快速扩散,爆发网络舆论危机。涉警舆情的爆发往往伴随着突发性的公共危机,致使局部突发性事件演变成全国性事件,这不仅造成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危机,促使社会对公平正义产生质疑,久而久之,使公安机关陷入“塔西佗陷阱”①,减弱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三)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难点分析

在社会发展所存在的网络热点事件中,公安机关很少能够能在“黄金24 小时”内对涉警舆情热点事件做出迅速回应,有些公安机关对于事件的回复时间甚至要长达3 个月。经分析,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涉警舆情群体的煽动性,加重了公安机关的工作压力

在社群网络中,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时常牵动着网民的某种情绪,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成为点燃舆论危机的导火索,再加上迅速传播和大范围发酵,公民受群体心理的共振影响,纷纷“先入为主”,在涉警舆情危机爆发初期,公民将不满的情绪通过互联网加以宣泄,使得负面情绪和评论在网络中大范围地传播,带有煽动性的舆论影响其他群体其他成员,给公安机关的回应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2.涉警舆情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公安机关的应对难度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摆脱了传统的模式,缩小了时空距离感,公众能够无门槛介入传播平台进行畅言,使得舆论的传播方向难以把控。又加上自媒体用户的身份难以确认,以及部分境外反华势力的故意煽动和破坏作用,使得涉警舆情的声音更加鱼龙混杂,这给公安机关对涉警舆情的处理增加了难度。

3.公安机关“堵、封、删”等惯性思维难以突破涉警舆情重围

在日常的舆情处理中,公安机关往往采取传统的惯性思维。以“删帖”“禁言”的方式封锁舆论进行冷处理,试图采取强制性措施限制某些信息的传播,减小相关话题的热度,进而阻止一些涉警舆情的扩散,这类应对方式非但不能恰当解决根本性问题,往往使公众产生逆反心理。网民一旦“卷土重来”,回复的内容更加猛烈、过激,漫天的涉警舆情给公安机关带来的工作难度不言而喻。

二、公安机关在涉警舆情应对中处置失当的表现及原因

部分公安机关低估涉警舆情的影响力,“服务型公安机关”意识未能完全树立。在应对涉警舆情时,部分公安机关往往认为涉警舆情的应对只是宣传部门的工作,本身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时时等到事件发生之后才想到采取“善后”措施,因此,在舆情处理过程中仍然比较被动。部分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时仍处置失当,主要表现在:

(一)未能做到快速反应,缺乏完善的应急机制

突发事件发生之时,局部舆论危机出现苗头,不少公安机关首先想到的是封锁消息,一些负面的新闻和消息不想让公众知晓,不想向上级汇报,对情况通告的发布不断拖延。由于缺乏完善的应急机制,部分公安机关的职能部门不能及时应对涉警舆情的发酵,致使事态愈演愈烈,爆发全国范围内的涉警舆情危机。

(二)抱以“鸵鸟心态”,缺乏涉警舆情危机意识

部分公安机关在遇到涉警舆情危机之时,往往存在不屑于说、不屑于发声的现象,坚持认为沉默是金,能避则避。在一些情况下,面对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极度关切,面对舆论哗然和批评指责的时候,部分公安机关坚持岿然不动,一律不予理睬或者迟迟不作回应,也不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即使是迫于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是支支吾吾,三言两语,闪烁其词。

部分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之时所呈现的“鸵鸟心态”不仅不能使舆论危机化解,更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刻意规避问题只会造成公众的质疑不断升级,给当地公安机关的形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三)急于表态,缺乏处理涉警舆情的经验

面对涉警舆情危机,公安机关部门应当弄清事情的原委,查明事情的真相后开诚布公,并给以合理公正的回应才能以正视听。如若在突发状况或问题不明的情况之下,就仓促上马,草率了事,反而会起到与预期相反的作用,不利于化解涉警舆情危机。

(四)公安机关与媒体联动机制不强,缺乏舆论引导能力

在国内很多地区,主流媒体充当公安机关“喉舌”的角色,积极传达公安机关的工作动态和公开信息以及新政的出台等。在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觑,如今,新闻媒体的力量已经成为继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重要力量,“上访不如上网”的观念也逐渐产生、蔓延。

在涉警舆情危机出现之时,部分公安机关未能主动联系新闻媒体,不能够借助主流媒体率先发声,对抗负面、不利的涉警舆情,而且,时常回避新闻媒体的采访。部分公安机关与社会媒体的联动性不强,不能有效借助媒体力量及时占领舆论制高点,也不能达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五)忽视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和知情权

自媒体的发展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灵活表达的媒介平台,公众越来越乐于聚焦网络,讨论社会现象和问题,尤其对触及共同利益的问题,人们利用虚拟而便捷的网络媒体汇聚意见、交流沟通,形成涉警舆情。随着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尤其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社会热点事件面前,希望能够获得知情权,而部分公安机关信息公开内容较少或回避涉警舆情,难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当公众在网络上的发帖得不到公安机关关注的时候,当公民的利益诉求呼声得不到公安机关回应的时候,内心会渐渐产生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感,双方不能够平等对话,很有可能引发公民对政治参与的冷漠、不满,还很有可能造成公众对公安机关管理的反抗,甚至破坏。在应对涉警舆情危机时,公安机关应公开透明,认真对待并回应公众的涉警舆情,才能实现公安机关在治理中的长治久安。

三、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策略与建议

在自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如何能够做到快速应对涉警舆情,占领涉警舆情的制高点,引导正面涉警舆情,消除负面涉警舆情?公安机关应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和特点,以警民互动为行动逻辑,实现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交流的良性循环,以“网络问政”为切入窗口,积极回应涉警舆情,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解答民之所疑,回复民之所需,增强公安机关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完善涉警舆情监测预警机制,达到快速反应效果

舆情监控是通过整合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对涉警舆情进行动态追踪,为公安机关及时全面掌握公众的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涉警舆情监测机制的完善应注重以下几个过程:

1.善于发现舆情

当前,林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森林抚育管理工作时,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没有限定天然林的采伐量,且能够进行的森林抚育管理工作仅仅为割灌、修枝。其二,高郁闭度人工林所占面积较少,地区分布较为零散。其三,木材市场走向颓势,林木产品大量滞销,所能投放在森林抚育管理方面的资金较少。因此,导致目前森林抚育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预期的管理目标难以实现[1]。

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的舆论信息,公安机关及其专职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定期通过技术手段或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去查找舆情,善于发现舆情并进行宏观分析。

2.开展动态跟踪

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对可能引发涉警舆情危机的用户、事件、话题等均加强动态跟踪,及时总结舆论发酵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把握涉警舆情的发展动向。

3.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

涉警舆情纷繁复杂,同一事件往往会出现多重声音与多重观点,在信息研判的过程中,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要提高综合研判能力,评估各方舆论声音,筛选等级、逐级报送,及时预警,采取预备措施,以预防涉警舆情危机的突发。

(二)建立政务新媒体矩阵,实现良性沟通互动

目前,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体量,全国经认证的政务微博超过17 万家,政务类微信公众号超过50 万家,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政务类移动客户端。政务新媒体能够有效地帮助各地公安机关成为通报、发布政务信息的窗口,公安机关应主动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公安机关客户端等新媒体矩阵。

一方面,在平日的运营工作中能够和公众进行线上对话,更好地发布信息通报、惠民政策,在沟通与交流中,与公众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另一方面,当涉警舆情不断发酵之时,公安机关借用自身的矩阵平台优势,能够率先发声,统一发声。遇见突发事件时,也能够第一时间在媒体平台公布权威信息,深入公众,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抢占网络话语权,使谣言、质疑的言论无机可乘,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舆论危机化解和舆情处理预备时间,与公众进行良性互动。

(三)培养新媒体政务官,联合外界社会媒体

公安机关应努力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完善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培养和树立互联网思维,使新闻发言人能够在关键时刻代表公安机关发声,及时回应各方涉警舆情。当发现重大涉警舆情时,公安机关的新闻发言人可以主动辟谣,必要时,可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进行线上政务直播的方式,确保公安机关信息发布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在日常工作中,新闻发言人需主动联系外界社会主流新闻媒体,在工作期间密切配合,当重大涉警舆情爆发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接洽,使公安机关的权威性能够与社会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相结合,实现联动发声,以正视听,形成有利局面。积极培养新媒体政务官,精准拿捏“积极发声”与“严谨发言”的平衡,也是自媒体语境下新闻发言人涉警舆情应对话语技巧的核心方法论之一。[3]

(四)完善舆论监督制度,逐渐形成长效机制

在自媒体时代,涉警舆情铺天盖地而来,公安机关相关部门理应完善舆论的监督制度。

当前,我国各社交平台时常会出现歪曲事实的表述或不负责任的言论,给他人或公安机关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一方面,完善舆论监督制度有利于公安机关在处理涉警舆情事件的时候,与公众形成对等的关系,有效处理或追责非法言论或涉及公安机关的虚假言论,避免出现观点性过多的言论或者是不负责任的言论,净化涉警舆情环境。另一方面,就公安机关相关工作部门而言,有时候,公安机关在一些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重要事情中为了规避行政责任,常常利用网络信息的纵向不对称,谎报灾情或伤亡人数,造成对公共利益的忽视,这类做法不但不能很好应对涉警舆情危机,还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建立舆论监督制度能够更好规范公安机关在相关舆论方面的言行,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认真态度,促进公安机关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及时回应公民的诉求,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还能在一定的压力环境中对自己的发声负责,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五)培养意见领袖和政务评论员制度,正面引导涉警舆情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一定手段,避免涉警舆情危机爆发,但不能使其完全消失或彻底消除。因此,在涉警舆情危机发生之时,公安机关不能通过传统的方式 “封口”或“删帖”,这仅仅是一种“扬汤止沸”的方式,无法真正使公安机关在应对涉警舆情中实现软着陆。

在涉警舆情危机爆发之时,意见领袖和政务评论员能够迅速反应,抢占舆论制高点,积极争取话语权,变被动为主动,降低危机爆发之后所引发的后果。公安机关的网站、客户端和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需要培养一些专业的意见领袖和政务评论员,将权威性、有说服力的评论发表出来,主动引发公众的注意和思考,同时,需要公安机关的网络评论员集体发力,引领正面舆论,又通过正面舆论化解危机,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与公信力,建立公安机关权威,从而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多元共治。

(六)实现网络社交评论实名认证,保障公民利益诉求

在自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数据中,确立网络社交评论实名认证,一方面能够以确立实名认证的方式拦截或减少负面涉警舆情,清理、整治网络社交平台上的境外势力的负面舆论,唤醒公民的责任意识。通过对互联网中的不法言论、虚假言论等进行追责,能够有效地净化涉警舆情环境,便于公安机关加强对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管控,更好把握涉警舆情的动向。

另一方面,实现网络社交评论的实名认证能够保障群众正常的、必要的利益诉求表达,增加公安机关对公民呼声的重视程度,便于公安机关更好地解决公众所提出的问题,更有利于维护当前网络社交平台的稳定。

(七)构建新型数据库平台,实时抓取涉警舆情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的自媒体时代,随着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公安机关也要顺时代之势,应积极打造高起点、高水准的数据智库发展信息技术支撑平台,这一平台集信息采集、储存、分析和决策功能为一身,整合警务数据资源,并能够全方位、全天候捕捉网络涉警舆情,为公安机关舆情处理提供智能化、服务化、自动化、科学化的决策咨询服务。

以Mongodb、Neo4j 等新型数据库为例,能够同时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结合,各取所长。[4]新型数据库平台的建设能够自动捕捉涉警舆情的网络信息,通过云计算并进行结构化数据处理,为公安机关查询、分析、处理涉警舆情提供重要依据,实现数据利用、文本分析、智能决策的有机统一。基于数据融合的平台能够与公安机关追踪动态舆情、监测预警实现有效对接。

自媒体时代的涉警舆情为公安机关的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也是对公安机关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若处置不当还会给公安机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应该正视现状、分析原因并加以恰当处理,通过建立舆论预警体制、政务新媒体矩阵、建立涉警舆情监督制度和反馈制度等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公关水平,科学、高效地化解涉警舆情危机。从而破解公安机关面对涉警舆情的社会治理难题,树立具有权威的公安机关形象,对提高公安机关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注释:

①政府公信力存在着大量不和谐因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政治认同弱化。

猜你喜欢
公安机关舆情舆论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迈向法治公安: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实证研究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消费舆情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