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首次将智能服务机器人列入先进制造技术,提出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技术。
2016年4 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2016年8 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发展机器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微纳制造、复杂制造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重大智能成套装备、光电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关键装备与工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2016年12 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通知》,提出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零部件等关键短板突破,开拓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等方面的要求。
2017年8 月,科技部发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提出突破新型机构/材料/驱动/传感/控制与仿生、智能机器人学习与认知、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等重大基础前沿技术,加强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提升我国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基础前沿技术储备。
2017年11 月,工信部等十六部门印发《发挥民间投资作用 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研发制造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和我国制造业十大领域急需的专用生产设备及测试装备、生产线及检测系统等关键短板装备,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能力。
2017年12 月,工信部印发《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智能服务机器人环境感知、自然交互、自主学习、人机协作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公共服务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医疗康复、助老助残、消防救灾等机器人实现样机生产。
2015年7 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着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市场前景的工业机器人,加快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打造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链。积极利用具有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开展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
2015年12 月,广东省经信委发布《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重点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并形成知识产权,培育一批机器人自主品牌和知名系统集成服务商,实现机器人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双突破、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双提升,努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机器人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全国机器人示范应用先行省。
2017年9 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提出进一步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发展。加快突破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
2020年4 月,广东省工信厅起草了《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机器人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点支持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软件和可靠性技术水平,突破瓶颈制约。支持开展关键机器人装备和系统研发,延伸拓展机器人应用领域。加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在深度感知、自主控制、精准执行、人机交互、安全运维方面的能力水平。
2020年5 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将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作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培育,提出以需求为导向,培育一批深度应用场景,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等产业,集中力量突破减速器、伺服电机和系统、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和集成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