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杏颜,邹海兰,彭 丹,肖明湖 (中山市西区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目前利用气压止血带在手术进行中为患者止血已经成为临床的主要选择,为患者止血提供了新的且有效的方法。而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电动气压止血带,其主要是基于电子科技和信息应用技术的发展,利用自动化程序控制,实现自动随时的增减压力、自动计时的气压止血带[1]。在手术进行前由相关护理和操作人员进行适度气压和相关参数的设定,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电动气压止血带能够通过自身之前程序的设定,结合术中患者的情况以及需求进而实现自动化的加减压力和时间调制等操作,这样能够减少手术工作人员的一系列工作量,提升效率,更好地进行手术。气压止血带目前的应用,其主要的临床价值已经体现在止血效果、清晰化手术视野、便利手术操作等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2]。本研究在此背景下分析个体化电动气压带输出压力的止血效果,进而个体化利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经验检验。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并确诊为手术适应证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4±1.2)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1±2.7)岁。
1.2研究方法:遵循相关医学流程标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首先,要检查气压止血带各个连接处连接是否紧密,袖带有无漏气、有无损坏。在麻醉后选择合适的气压止血带并选择合适位置,一般情况下,在上肢放置的时候主要选择在上肢的中部上方三分之一位置,当选择在下肢放置的时候则会选择在股骨中部靠上三分之一处,同时尽量选择放置于靠近大腿根部的部位。之后要放出止血带气囊内可能残余的气体,在放置部位选择垫上一层合适材料的衬垫,之后再将止血带绑在垫子上,尽可能减少对皮肤的压迫,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并在外部加绷带缠绕防止掉落。在绑定止血带之前要适度的清洁皮肤,并在清洁过后保证皮肤不要过于湿润,要尽量干湿适中、松紧有度。绑定好之后则进行适度加压操作,对照组患者先将手术肢体抬高合适高度范围,之后利用驱血带驱动血液从肢体末端流向近心端最后直至止血带处,设定充气压力[3]:①上肢压力通常设定25~35千帕Kpa,一般不超过45千帕Kpa;②下肢压力通常设置为55~65千帕Kpa,一般不超过70千帕Kpa。观察组患者则根据他们的体重、身形以及整体身体状况将充气压力达到个体化应用。同时,如果上臂肢体的周径≤30 cm则充气压力在25 千帕Kpa左右,若上臂周径>30 cm则以肢体周径作为个体充气值,但最大值不要超过40千帕Kpa;若下肢的周径≤50 cm则以肢体周径作为个体化充气值,若肢体周径>50 cm充气压力统一设定为50或者55千帕Kpa。实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值,以收缩压1.5倍值作为充气压力。期间由专业人员及时记录、汇总两组患者的时间及压力,止血带应用时长一般不超过1 h,以免组织长时间血液循环不通而造成缺血坏死,间歇时间1 min左右,放气时用无菌纱垫紧压伤口。
1.3具体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并以此作为止血效果的评价标准,根据吸引器和纱布中的血量估算患者大致失血量,以100 ml为分界线,低于此值视为止血有效,高于此值视为止血无效。同时观察止血带副损伤情况,在完成放气后先前止血带的部位有轻微的压痕,但是没有水肿、红肿和起水泡现象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环正常即为优;若止血带部位皮肤压痕明显,且伴随轻微的红肿和少量水泡,患肢血液循环恢复较慢即为良;若止血带部位皮肤有大量水泡,且患肢淤血并肿胀,患肢末梢皮肤灰白即为差[4]。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 版本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止血带副损伤情况比较:通过记录、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止血带副损伤的皮肤受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带副损伤情况[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患者止血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通过相关指标间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效果要好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副损伤的情况中皮肤受损率要低于对照组。因此,个体化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用于不同压力的患者可减轻术后疼痛,对深部组织能产生更均匀、稳定的压力,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能够减少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因此,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表明个体化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术中较低的压力就能阻断血流,达到止血效果且止血效果较好,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输血导致的多种传染病风险;用于不同压力的患者可减轻术后疼痛,对深部组织能产生更均匀、稳定的压力,能够减少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