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之一,研究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与改进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调查结果,二是原因分析,三是可行路径。
关键词:硕士研究;思想状况;路径
随着社会状况的日益长足进步,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得到全面提升,其中研究生的招生稳步上升,研究生群体作为学问的研习者,在社会和高校的地位愈益重要。研究生的素质、能力以及思想政治的各种状况,既体现着高校教育的水平高低和质量,更关系着研究生群体本身发展的健康和长远。故而,为了准确掌握我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工作部对全体在校研究生开展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工作,调查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导师状况、就业、环境和条件(学习、科研与生活)等。我们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形式,调查对象为湖北某高校17个学院各年级研究生,共收回有效问卷 1219份。本次报告分析采用如下方式:一般(不包括一般)以上为正常水平,一般(包括一般)以下为非正常水平。
一、调查结果
(一)研究生课程和教学不符合学生期待
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程体系、适当的教学内容、规范的教学过程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主要分为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课五大板块。
根据本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和教学的相关方面的评价属于正常水平的皆是是少数,其中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正常水平值为33.5%,课程前沿性评价正常水平值32.8%,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正常水平值为35.7%,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正常水平值为36.8%。学生对课程教学总体评价正常水平值为36.8%,对学校研究生教育总体评价33.3%。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学生们对课程和教学的问题所持有的态度是明确的,对其其中所内隐的问题亦毫不讳言,即使对于其中数据不必置于一种权威的态度,但也对于往后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安排也是一种啟示。有必要究其根源,找出问题的矛盾突出点和解决的突破点,消弭不足,立于长远,以求完善于研究生的培养。
(二)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存在相当挑战
我校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也对导师尊敬有加,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师生氛围。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导师任务压力的加重,当前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细微变化。研究生对于导师的各个方面有相当的缝隙,不管是学术水平、指导水平,还是指导频率,都处于一种低于正常值的状态。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导师学术水平认可的正常水平值39.4%,对导师指导水平认可的正常水平值为38.6%,对导师指导频率认可的正常水平值为37.7%,对指导教师总体评价的正常水平值为37.9%。其中,受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0.5%的人有校外导师,而对校外导师指导满意度的正常水平值为6.9%。因此,可以看出我校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这将影响研究生培养的合格性。
(三)研究生的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快步提升
研究生时期是对自己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的极大考验。很多学生在进入这个阶段前习惯了家长的照顾和高中规律的学习生活,可支配的时间和生活费的增多使得很多学生有点不知所措,健康意识谈薄或自律能力不强,这些成了威胁身体健康最为重要的主要因素。上了研究生后,大学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又使得身体素质发生更为明显的下降。例如有的学生在饮食上很随便,合胃口方便就行;很多学生晚上经常熬夜;有的学生每天用电脑超过4个小时;有的学生虽然想过改变生活习惯,却最终因为实践起来困难而放弃了;有的学生为了综合测评加分而咬牙坚持晨跑;有的同学生活极不规律,不吃早饭,经常吃方便面等等,自理能力明显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在当前研究生的能力与素质的提升过程中,学术交流机会的正常水平值为33.7%,夯实基础知识的正常水平值为31.5%,增加学习兴趣的正常水平值为31.1%,学习研究方法的正常水平值为33.6%,了解学科前沿的正常水平值为33.2%,提高创新能力的正常水平值为31.5%,提升实践能力的正常水平值为33.0%,创新能力的正常水平值为30.5%,学术素养的正常水平值为31.4%,学习能力的正常水平值为32.9%,实践能力的正常水平值为31.7%,就业竞争力的正常水平值为27.7%,学术兴趣的正常水平值为33.3%,专业知识的正常水平值为34.6%,治学态度的正常水平值为35.6%,道德修养的正常水平值为35.5%,进入专业实习基地的正常水平值为11.9%,专业实习基地满意度的正常水平值为5.1%。
二、原因分析
(一)调适心理能力的不足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突然转变,在课程人数上由大课基本上都变成了许多小课,在课程时间安排上也由一节课两个课时变成了四个课时,在课程体系上由众多公选课和专业课相互结合变成了基本上“清一色”专业课,同时,由于应国家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这一重点精神要求,[1]很多学生都加入了考研大军,而且跨学科、跨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在考研大军人数中占据绝大部分。在此背景下,很多同学对教育学学科陌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知识结构不同等方面在心理上还未及时调整过来,[2]暂时性地不适应,因而导致了对目前的课程和教学存在一定的不满和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积极主动性的缺乏
大学期间,大小事宜有辅导员和班干部督促,有“圈养”成分存在,而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时,没人再督促,完全性地“放养”,学生从小打到已经养成的依赖性难以改变,对做事缺乏积极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与导师的交流沟通方面。可能的缘故在于:学生疏于对导师的全面了解,对导师有着过高的期望值,等待着老师主动联系自己,有的学生害怕与导师见面沟通等,这是导致导师和学生关系疏离的根本原因,进而导致自己在科研方面没有很大的进展,显示出科研能力不足。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研究生需要弥补的一些不足——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积极主动性。同时需要辅导员和导师提供相应的帮助——学术交流机会的提供、学术素养的指教、学科前沿的辅导以及实习基地的提供等。因而,学生应该调整好心态,提高积极主动性,与导师常联系沟通交流,以求研究生集体的长足进步。
三、建议与对策
目前,该校遵循“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管理”三位一体原则,实行“三级建制、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模式。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宏观指导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学院党委具体负责所在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各学院往往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次要位置,投入精力较少,特别是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应付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站在全局而论,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直接接触研究生集体的人员,应该合力加强做好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在学业、经济、情感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压力可能会更大,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引导,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增强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上述“研究生课程和教学方面不符合学生的期待”、“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存在相当的挑战”、“研究生的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快步提升”这些实际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的建议和对策如下:
(一) 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建设。目前,该校在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独立的教育队伍还未完全形成,应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职心理教师,加快形成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专职心理教师在解决研究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的问题时,应加大心理调适教育覆盖面与深化度,给予正确的专业的心理教育指导。同时,应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渠道,实现渠道多元化。在校级层面上增加专题教育,在学院级别上增加文化活动,辅导员要多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及时给予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等,多方面协同进行建构。
(二)思想价值的培养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環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3]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4]
(三)健康心态的培养
加强科学精神教育,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作风和学术作风;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形成健康无邪的生活作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总结
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之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程度,青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每个人秉承责任意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用科学的思想引领和双向配合,才能真正将我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做优,最终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典 注释法典(新4版)[M].2018:11-12.
[2] 黄玥.跨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心理调适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7):38.
[3] 张文风.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4):60-61+68.
[4] 孙建青. 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22-23.
作者简介:
杨军,199305,汉,女,四川达州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