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成语研究

2020-03-10 08:35沙宇飞
参花(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成语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强盛,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越来越在国际上显现出来,吸引了无数想要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从而形成了一股潮流——汉语热。成语作为中华语言和文化的精髓,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也是对外汉语高级学习者必须理解运用的知识。学习成语,可以让学习者迅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本篇从对外汉语教材入手,分析其中的成语。因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合适的教材对学习者来说无异于另一位优秀的教师,它所产生的影响十分重大。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 成语 中国文化

一、《博雅汉语》基本介绍

一本好的教材会同时具备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针对性、系统性和独创性等原则。按照这些原则编写的教材可以帮助学习者划分自己当下的学习阶段,进而进行合适的教材选择,还会引起并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从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在课文、词汇、语法、练习等单项上做出合理系统的安排等。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博雅汉语(飞翔篇)》,属于《博雅汉语》系列教材的高级篇。《博雅汉语》是由李晓琪、徐晶凝和任雪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全套书共9册,适用对象广泛。全套教材共分四个阶段——初级、准中级、中级和高级,分别为《起步篇》《加速篇》《冲刺篇》和《飞翔篇》。前三个阶段均有两册教材(I、II),《飞翔篇》则有三册(I、II、Ⅲ)。

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汉语在不同阶段会有不一样的特点。《博雅汉语》的编写即遵循了汉语教材的一般性编写原则,又体现了每一阶段不同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展现了阶段特色的内容和目标。

二、选择成语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一)成语作为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多数都来自中国古代典籍著作、历史故事,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五级和六级目标都有文化能力的要求,其中,五级的文化知识要求了解汉语中常用成语、俗语和某些典故的文化内涵。六级的文化知识目标是进一步了解汉语中常用成语、俗语和典型历史人物、事件的文化内涵。可见,成语与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

学习成语,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尤其是蕴含在其中的典故,因为有些成语不是只看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的,真正理解需要深入地了解它的背景出处与文化内涵,才能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另外,成语作为一种语言习惯,形式固定,短小精悍,却又能表达极其丰富的意思,甚至有更高更深的意义在其中。所以,学习成语不但可以提升汉语学习者的表达能力,還有助于提升其理解能力。

(二)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无论书面语还是口语,可以说极具实用性。

(三)在《大纲》与各种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成语在词汇中都有很高的占比,是高级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内容。

总之,成语较之普通词汇而言,它所表达的意义更丰富,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核。成语对高级汉语学习者的重要程度一目了然。所以教材中关于成语的部分,包括成语本身、课文、练习等部分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

三、教材中成语情况的分析

(一)成语收录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本册教材中,生词索引中共出现词汇1091个,其中成语共有106个,占比9.72%。而本册教材中共有十篇课文,在每一篇中出现的成语数量都是不同的,有多有少且分布不平均。例如,在第一课《每天都冒一点险》中,生词数量87个,成语有18个,占比20.69 %。而在第八课《辛亥革命与我》中,生词数量90个,成语却只有3个,占比也只有3.33%,数量和比例都较其他课文少得多。

以《大纲》为参考,本册教材在成语数量的收录上是符合要求的。因为《大纲》中共收录成语111个,而本册教材只是《博雅汉语(飞翔篇)》系列的第二册,就已经收录了成语106个,这在数量和比例上都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大纲》中的全部成语都出现在六级常用汉语词语表,这也和本册教材对于学习者学习阶段的定位是一致的。

成语的分布不均则说明在一些语境中会较多地使用成语,而一些语境则不会。有的语境使用成语十分契合,没有任何一个词比这个成语更适合当下的表达和语境。以第六课《球迷种种》第一段中的一句话为例:

“人家打得热火朝天,你只不过是个看客……”

“热火朝天”这一词比喻情绪高昂,也可比喻场面热烈。这里用来形容球员在赛场上进行激烈的比赛再适合不过了。

而有些地方是用不到成语的,如果非要使用成语来表述,则显得十分刻板做作。

另外,本册教材在每一课的练习结束后还设有“阅读与理解”这一部分,也是以文章和练习题搭配的形式出现的。在这些文章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成语,但配套的练习则是针对理解课文而存在的,所以没有出现有关成语或者针对成语而设置的练习。

总而言之,《博雅汉语(飞翔篇)》在收录成语的数量上是符合《大纲》标准和学习者的学习阶段的,并且出现了一些不在课文正文里的更高级别的成语,可以用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成语属于常用汉语词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册教材在词汇量方面确实给了足够的重视。

(二)成语在练习中的情况

《博雅汉语(飞翔篇)》在教材设置上有课文(正文)、词语(生词表)、注释、词语辨析、语言点、综合练习、阅读与理解几大部分。除词语辨析部分外,其他部分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成语相关的内容,本篇则重点分析综合练习部分中有关成语的内容。

1.关于练习题的题型

以第一课《每天都冒一点险》为例,综合练习共分为两大部分——词语练习和课文理解练习。从上表可以看出,本课的词语练习共有八道大题,出现成语的有“写出反义词”,例如损人利己、焦虑不安;“解释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中的“一笑了之”;“选词填空,并选择5个模仿造句”中的所有题目。另外,要说明的是,本文关注的是练习题的答案处出现的成语,而出现在题干其他处的成语不在论述范围内。在题干中会出现成语这一现象其实也说明了在高级汉语学习者面前,成语是必不可少而又随处可见的。

再举一例,在第二课《那年那月那狗》中,出现成语的练习题有词语练习中的第六题“解释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如绝无仅有、接二连三。而第九题“选词填空,并模仿造句”依然全部都是成语的填空练习。

纵观整部教材,成语出现于很多题型之中,而除了第八课,每一课的“选词填空并模仿造句”均是以成语作为全部选项的。由此可见,《博雅汉语(飞翔篇)》设置了专门练习成语的题型。

2.关于练习题的题量

固定用来练习成语的一般是词语练习中的最后一题,也就是“选词填空并模仿造句”。除此以外,成语也会在其他题型中出现,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出现频率很高,可以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复习。

在本册教材中,每一课都会出现成语练习题,但练习题并不能覆盖所有课文中出现过的成语。

3.关于练习题的难度

课文后词语表中的词语是附有注音、释义和词性的,有的还附有英文释义。这对于理解课文和做练习题都很有帮助。

还有,课后练习中出现的成语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这样在语境中去理解,加上释义的帮助,会让学生更能懂得成语的含义,从而使后面的练习难度降低,尤其是比较简单的成语,很容易理解并记住用法。

在同一道题中很少出现比较难以抉择的两个选项。即使有这种情况,也可以根据本句的语境最终判断出来。这样的设计非常合理,既增加了难度,又训练了学生在各方面的理解能力。

四、总结

《大纲》的六级目标及内容中包括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策略和文化能力五个部分。语言技能又分为听、说、读、写四个单项。在“听”的技能描述中提到,能理解常用成语、俗语的意思,准确领悟他人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在“读”的技能描述中提到,能读懂有一定长度的,带有一些成语、俗语、比喻的叙述性文章,准确理解其含义,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所读内容,能体味理解文章内在含义。

本册教材确实体现了《大纲》的技能要求。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成语,练习题不只有词汇练习,还有理解课文的练习。课文之外,还有专门的阅读与理解部分,保证学生在每课常规内容学习完后,还有合适的文章去读去理解。上文提到的文章也是有很多成语和配套练习的。

还是以《大纲》为参考,在语言知识——语法这一项中提到,能灵活使用插入语、固定短语和成语。

结合来看,对于高级汉语学习者来说,成语是必须掌握且在方方面面都要掌握的部分。

不仅要在看到成语的时候理解其含义,还要在真正理解它之后去灵活使用。这一要求在本册教材中也有体现。

以第五课《上天自有安排》为例,这是词语练习中的第八题“选词填空,并模仿造句”。

这些练习题不是生硬的选择题,不是让学生在课文里或者课堂上学到了成语的意思往上生搬硬套,而是给出了合适的语境。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要理解成语的意思,还要知道它用在什么地方合适。另外,题干中的“并模仿造句”更加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使他们更灵活地运用这些成语。而且,一旦学生模仿造句时出错,老师可以马上知道学生具体的错误并及时纠正,加深理解,从而灵活运用。

《大纲》中的最后一部分——文化能力,也提及了与成语有关的技能目标。内容是“进一步了解汉语中常用成语、俗语和典型历史人物、事件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成语,运用成语,还要知道成语的来源典故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核。而这一点,本册教材没有明确体现。

五、评价及建议

本册教材在收录成语的数量上达到了《大纲》的要求,而且每一课都有成语出现,这在成语的分配上是很合理的。《大纲》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的要求在本册教材均能有所体现,在这一点上,教材做得非常到位。

而在文化能力这一方面则没有明确体现。在选取课文以及选词上,并没有体现出关于文化内涵的内容。另外,在练习方面,教材虽然保证了每课的成语练习,但是練习题不能覆盖所有出现过的成语,这会造成学生对于没有练习过的成语相对生疏而产生误用。

所以,本篇给出的建议是:在选词方面,可适当选取有关中华文化的课文和增加有典故的成语,这样更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另外,还可以增加与时俱进的成语,让学生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中国的发展与现实。

在练习方面,可以适当增加任务型练习,将之前没有练习过或是相对重要的成语选择进去,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在更贴合实际的环境中去理解并运用成语。

最后,成语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体现。作为高级学习者,要更熟练更自觉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贯通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学习之中,这也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策略。高级阶段跨学科范围包括历史、艺术、民俗、地理、政治、经济、交通、文学、哲学、科技等。我们可以把成语看作一把钥匙,教材可以以成语为媒介,向学习者介绍跨学科的知识,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毕竟在高级教材中,趣味性功能已经相对减弱,一旦将带有其他学科背景的成语引入到教材中,就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简介:沙宇飞,女,本科在读,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材)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成语
看图猜成语
看图猜成语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风”
拼成语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