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数量词修饰品名词的分析

2020-03-10 08:35王亦阳
参花(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现代汉语中的品名词需要数量词的修饰情况,什么情况下不能用数量词修饰,以及其原因。这个语法问题实际上是人类对外界认知机制的直接反映。本文提出“凸显性原则”来说明这个语言结构和认知结构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 数量词 “凸显性原则” 数量词 品名

一、数量名修饰的语法结构

现代汉语名词一般都可以受数词和量词的修饰,如一个人、两张卡、三本书、四枝花等,也有一块德芙、两桶康师傅、三辆奥迪、四双耐克这种数量品名词的搭配。其实,当某一品名词可以表示该种商品的类别属性时,那么这个表示品名的名词则可以指代表示该商品类别属性的名词。这样,原本与量词搭配的类别属性的名词则变成了品名词,即从“量+名(品名)+的+名”转为“量+名(品名)”,此时不产生歧义。比如“一台戴尔的笔记本电脑、两双耐克的运动鞋”可以表示为“一台戴尔、两双耐克”。有些情况下,“数量词+名(品名)+的+名 ”结构中的“的”字可以省略,这样把品名词和表示类别属性的词看作是一个整体,起到突出强调品名的作用。比如“一袋双汇的香肠”可以表示为“一袋双汇香肠”。

也有一些情况下,“数量词+品名”搭配不成功的状态,比如“一个苹果手机、一台小米电视”不能表示为“一个苹果、一台小米”。由上例可以看出,当“数量+品名”出现歧义时,“数量+品名+名”的名不可省略,即品名和由某种物体名、生物名或已存在的大众认知度广的物体名命名时,容易产生歧义,这种情况下,品名名词不能单独被数量词修饰。

当品名名词认知度不广、接受度较低或比较小众时,“数量+品名词”也会引起理解困难。这种情况也要避免“数量+品名词”,否则会不知所云。比如:一排联塑(的水管)、一副罗杰斯(的眼镜)、两袋豪士(的面包)等。当品名的范围大于类别属性时,通常也不可省略“数量+品名+名”的名词。比如:两份肯德基≠两份肯德基的汉堡、一支资生堂≠一支资生堂的口红、一箱伊利≠一箱伊利的雪糕。

上述例子中,品名大于类别属性的名词范围,即肯德基卖的不只是汉堡,伊利也有可能是一箱伊利牛奶,这种情况也会产生歧义,所以不能省略其类属名。但在具体语境中,也可以省略变成“量+名(品名)”的结构。如“你点了什么外卖?”“我点了一份肯德基。”

二、从认知角度看数量名修饰结构

解释此现象需要参考“ 凸显性原则”。“ 凸显性原则”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看到的比较显眼的事物特征。用“有界和无界”来说,凸出来的即为“有界”,即可以被数量词修饰。“ 凸显性原则”显示人们对事物特征的关注部分,在语言中表现为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的焦点,也是重心部分。在“数量词+名(品名)+的+名 ”结构变为“量+名(品名)”的结构中,凸显了“品名词”的部分。说明人们对此品名的认知度高。

这与乔治·莱考夫提出的语言范畴中所呈现的典型效应的观点有相似部分,莱考夫认为范畴内部不对称现象叫作“标记现象”。“无标记”成员是人们认知更基本的默认缺省值。以此来理解,“一辆车”就是默认缺省值,即“无标记”成员,“一辆奥迪”是有标记成员;“一块巧克力”是“无标记”成员,“一块德芙”是有标记成员。

而凸显的意象不同,给人的心里印象则完全不同。比如a.公司门前停着一辆车和b.公司门前停着一辆奥迪。在客观情况下,都是公司门前停着一辆车,但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凸显的部分不同,就形成两种不同的意象。a句凸显的是公司门口停着一辆车这个状态或事实,b句凸显的是公司门前的奥迪车。

一瓶五粮液和一瓶白酒表达的“意象”不仅不同,表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数量品名的搭配,凸显了品名的价值。例如c.货架上摆着一瓶白酒和d.货架上摆着一瓶五粮液。c句凸显的价值明显不如d句,从人们的认知角度来看,一瓶五粮液的表达在价值上要高于一瓶白酒。同样,一辆奥迪在表达效果上和一辆车完全不同,它承载了“奥迪”的品牌价值。数量品名的搭配突出了品名的品牌价值。现在社会注重品牌效益,使用数量品名的搭配,符合人们在认知上的价值观念。

三、结语

数量名修饰品名在语法功能上符合逻辑,在没有产生歧义的情况下,品名词可以单独地被数量词修饰,可以省略后面的类别名词。在认知语言学中,可以被“凸显性原则”来解释,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意象”,突出不同部分,数量品名的搭配,凸显了“品名”意象,突出了其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05).[2]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01).

[3]乔治·莱考夫.《西方语言学名著导读》:女人、火、危险事物(节选)[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白鸽.“一量名”兼表定指与类指现象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04).

[5]陆烁.“一量名”主语的指称情况研究[J].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四),2009(06).

[6]劉街生.名词和名词的同位组构[J].语法研究和探索,2003(12).

(作者简介:王亦阳,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北方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比较语言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试分析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古今沟通”在文言文实词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A Review of Chinese Redundant Ne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