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丽
(甘肃省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10)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公共图书馆法》中第三十四条、第四十八条均涉及公共图书馆依法为学校提供支持,培养儿童及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提高其文化素养等内容,对公共图书馆全方位服务儿童及青少年读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见,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儿童及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方面的合作必将呈现逐渐深化的趋势。下面结合甘肃省图书馆实际,就目前与中小学的合作状态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探讨未来甘肃省图书馆与中小学的合作途径,实现共同发展。
公共图书馆有辅助教育的使命,学校是公共图书馆天然的合作伙伴。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的基本属性虽不同,但在教育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二者拥有共同目标,即提升儿童及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使命。公共图书馆应积极与学校合作,实现推广阅读、培养儿童及青少年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目的。就目前而言,甘肃地区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合作仍存在很多障碍。
中小学的人才队伍以教育教学、教学研究为主,学校图书馆或者图书室的管理人员亦是如此,导致学校图书资源的管理存在漏洞,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且全面的咨询服务等问题。学校图书馆的功能只是借还图书,没有做到参考咨询服务。
公共图书馆隶属文化部门,形成自上而下的交流体系,但中小学属教育部门管理,一般由学校内部部门负责图书馆的运行,受学校管理,各中小学的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没有完整的信息沟通渠道,彼此之间很少进行规模交流,即使交流大多属于两单位间的友情联谊。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缺乏健全的馆藏资源管理环境和统一数据库,通借通难度比较大。
甘肃省图书馆一直探索与中小学的合作模式,意在使馆校合作内容更丰富、合作方式更灵活、合作前景更美好,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目前,甘肃省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借阅服务,包括普通借阅、集体借阅、图书流通站等。尤其在图书流通站方面,近年来甘肃省图书馆在甘肃地区偏远山区建立了如宕昌县何家堡小学图书流通站等数十个图书流通站,及时更新流通站的图书,捐赠硬件设施,如书架、桌椅、电脑等,学校提供场地及管理人员。甘肃省图书馆还提供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丰富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方便青少年读者的课外生活。
甘肃省图书馆主动联合中小学校来馆举办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活动,同时,积极走出去,在一些中小学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甘肃省图书馆积极接纳中小学推荐的学生志愿者,让其在馆内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全方位了解图书馆运行的同时,锻炼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等;甘肃省图书馆还主动与中小学联系,组织校园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及其他工作,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甘肃省图书馆与学校的合作方式较为单一,那么,未来甘肃省图书馆要如何做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呢?
部分中小学的图书馆藏书结构不合理、书籍陈旧、阅读环境不佳,没有足额的经费定期购买新书,有甚者常常闭门不开,造成资源浪费。而甘肃省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拥有体系完整且丰富的文献资源,馆内设有适用于青少年群体阅读的固定阅览室,每年新增大量的学生读物,开展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阅读活动[1]。中小学生是甘肃省图书馆的重要读者群,中小学拥有专门从事阅读推广的师资力量,能够有效指导青少年开展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等。甘肃省图书馆与学校双方各自优势较明显。两者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将资源和利用者有效结合。学校与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联系,共同组织阅读活动;学校也可以与公共图书馆协商,由公共图书馆提供一定数量的书刊到班级,建立班级读书角,定期更换,由学校统一管理。同时,公共图书馆要为学校做好服务工作。
甘肃省图书馆应积极拓展服务内容,与中小学展开多方合作。深入学校积极宣传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让全省中小学校全面了解本馆服务内容和活动开展情况,为今后合作打下基础;积极开展读者培训工作,省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深入学校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培训,利用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等社会组织为学校培训一批专业的图书管理员等;拓展服务内容,如积极搜集资料,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辅导;结合馆内继续教育中心等部门,主动开辟阵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对教师提供专业服务。
要充分利用甘肃省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就应实行资源共建共享,所谓共建共享即公共图书馆与学校或教育系统合作建设分馆[2]。
3.3.1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建立专业强大的组织机构改变以往两个图书馆分属不同部门的格局。选择两个图书馆中管理经验足、管理素质高的人员,将其纳入到组织机构体系中去,发挥其在促进图书馆资源共享方面的作用;合理规划工作内容、职权范围和层级关系,保证各自都能够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去执行各自的任务,保障图书馆共建共享工作有效发展;建立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对图书馆共享信息的效果和效益进行考核,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采取改善和调整措施。
3.3.2 科学设计和规划资源共享方案
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归根到底是两个不同性质、不同归属部门,必须科学进行规划和设计,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的信息效能。
一是共建统采、统编资源。将中小学图书馆可作为公共少儿图书馆,不仅仅接受学校管理,还接受公共图书馆指导。在采编流程中,总馆结合实际需求,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然后统一配送各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建立图书馆集群管理平台,共享数据库,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二是实现馆际互借、通借通还。在中小学和公共图书馆实行“一卡通”服务,一馆办证,各馆通用;一馆图书,各馆共享。在学校图书馆可以借还联盟内部其他图书馆图书,图书资料由学校或者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负责运回所属馆,重新上架流通,方便学校师生借阅。
三是扩建24h自助图书馆。结合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站的区域分布,扩建24h自助图书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学生在社区、街道、学校等多个地方均能借阅,最大程度地满足中小学读者的需求。
四是共享讲座及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中,数字资源的购买经费占据很大比例,其中很多资源对中学师生的教学、科研大有用处[3]。联盟内部的各图书馆应做到数字资源、讲座资源共享,广大师生不必跑图书馆,在学校或者家里便直接凭读者证号和密码登录,免费使用。
五是实现公共图书馆流动服务车定期开进校园。中小学应积极与当地公共图书馆联系,由公共图书馆定期将图书馆流动服务车开进学校,为广大师生进行借阅指导咨询、办证换证和借还图书,同时,更好地了解师生的阅读需求,以实现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
六是公共图书馆对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为非专业人员,有的是因为身体、年龄等原因暂时脱离教学岗位的教师,有的是教师家属等社会人员,缺乏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服务意识不太强。公共图书馆应针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由于教师群体平常工作较为繁重,如何提升教师的积极性是公共图书馆向学校推广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是公共图书馆应与当地教育局通力合作,在教师、学生、学校组织活动的表彰奖状和结业证书上盖有教育局的公章,即被教育系统认可。二是将活动做大做强,馆校合作举办的活动在时间上要有连续性,能够持续发挥影响力,才会吸引更多参与者。三是充分考虑校方的利益,让学校真切地感受到这些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发展。四是相互汲取优秀的活动模式,公共图书馆可以将一些优秀的活动模式积极推广给中小学,让学校的教师及学生受益,同时,公共图书馆积极汲取部分中小学校优秀的活动经验,取长补短。
虽然甘肃省图书馆成立了 “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这支队伍里有很多中小学学生,还制订了《甘肃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管理章程》,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公共图书馆法》的要求下,甘肃省图书馆应采用合理的管理机制及有效的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中小学学生和教师参与其中,在志愿者活动中提高能力,收获荣誉感。
随着时代变迁,公共图书馆不再孤芳自赏地等待读者到来,而要走出去,寻求适应时代的发展之路。与中小学图书馆合作就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馆校合作、资源共享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相信随着各地区图书馆不断发力,我国中小学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共赢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