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民间舞《咏荷》的创新艺术表现

2020-03-10 10:10彭子依龚易男
黄河之声 2020年24期
关键词:舞蹈家秧歌方位

彭子依 / 龚易男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在作品题材方面越来越重视进行更为广泛的探索和尝试去表现更为丰富的抽象和深刻的情感题材。因此其在舞蹈、音乐、音舞结合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较为单一和传统的风格,呈现出创新艺术表现特点。《咏荷》就是一个比较有开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在炎热夏天中荷花带给人们一丝清凉,舞蹈清新脱俗,荷花扇在优美的舞姿中来回转动……

《咏荷》的舞蹈类型属于热情的胶州秧歌,当地民间又称“扭断腰、三道弯,是汉族民俗舞蹈的三大秧歌之一。”[1]秧歌“本是南方劳动人民插秧所唱的劳动歌舞,随着南北方商业贸易的往来传至北方,同时吸收北方杂剧精华形成的新艺术形式。”[2]胶州秧歌分为小戏秧歌和作为主要舞蹈部分的小调秧歌,主要舞蹈动作有“‘翠花扭三步’、‘撇扇’、‘小嫚正反三步扭’、‘棒花’、‘丑鼓八态’等”[3]。胶州秧歌音乐是民族调式,以徵调式为主,辅助以商调式及羽调式的交叉调式,表现形式为别具特色的打击乐演奏及唢呐牌子曲和民歌小调。

一、题材的创新艺术表现

一个作品的艺术品位首先在于对题材的创新艺术表现。舞蹈《咏荷》题材来自“荷花”,描绘了荷花从绽放到风雨摧残到盛放的整个过程。以电闪雷鸣象征民族斗争中的压迫,以荷花雨后绽放象征中华民族战胜艰难困苦,重获新生。但不同于其他大量舞蹈作品表现“荷花”作为花的清纯柔美,《咏荷》可以说是用胶州秧歌的刚柔相济表现荷花大气豪迈的气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咏荷》不拘泥于传统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擅长于情感表现的特点,作品还表现出“荷”雅致的艺术性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因此可以说舞蹈《咏荷》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题材进行了创新的艺术表现。

二、舞蹈音乐的创新艺术表现

舞蹈《咏荷》的音乐《凌波仙子》选自著名作曲家史志有创作并获中国时报年度民族音乐销售排行榜第一名的民乐原声大碟《水莲》。音乐蘸取“莲”之灵气与风骨,运用六种不同音色的主奏乐器来表现六种著名中国莲的曼妙风华。“花与乐的巧妙结合,使得六首曲作充满了生动、细腻的表现力,将琴、箫、琵琶、柳琴、曲笛、笙、筝、排箫等乐器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一说出莲花亭亭生妙香、超然于红尘的绝美心田,说出赏花人那临风观莲、了却俗虑、更向清静去的无限情思。”[4]“淩波仙子”是荷花、水仙等水养花卉的别称。明代大才子唐寅的《咏莲花》:“凌波仙子斗新装,七窍虚心吐异香。”音乐主题描绘和表现的也正是舞蹈《咏荷》的情感。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民乐的古典韵味与现代编配的艺术感染力:琵琶空灵的音色在乐队深沉的效果的烘托下仿佛人与自然的对话;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时尚风格的巧妙融合又让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和无穷无尽的联想。

舞蹈《咏荷》的配乐在《凌波仙子》的基础上重新创编,增加了以打击乐民族鼓为主奏的节奏性的发展部,以及将人声和音导入音乐的且转调为G 羽调性的结束部。曲调方面用交叉调式的变化增加了情绪表现的空间。打击乐演奏与交叉调式的调性布局让舞蹈音乐充分尊重了胶州秧歌的音乐风格。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快慢结合且变化多端,在音色方面达到了完美融合的境界。舞蹈音乐的配器糅合了个性的民族乐器,现代的电声乐队以及经典的管弦乐队,在丰富了音乐的音色的基础上又巧妙解决了琵琶、曲笛这些传统民族乐器音色的过于个性化的问题。音乐的曲式结构突破了传统的民族音乐作品较为常见的单线条的一维结构,而是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的创新的立体结构。各个乐段的衔接揉入了旋律叠入、节奏性发展和复调织体等多种写法,在节奏、调性、织体、配器、风格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比与发展,从而使得音乐整体既有极强的新意,又有较好的观众接受度。音乐对情绪的立体性的营造也突破了传统民族音乐较为平面的情绪发展,达到了创新的发展高度,使得“凌波仙子”的情感与形象更为立体和丰满,带给观众强烈的精神震撼。

三、舞蹈语汇的创新艺术表现

音乐前奏开始时,舞蹈家双膝并齐跪坐,向左下旁腰,左手背在腰间,右手握扇平盖在头顶,宛如荷叶静立在水中央。在听到第一声鸟鸣后,右手将扇子缓缓抬高。在第二声鸟鸣时,舞蹈家快速轻挑扇子,身体随之迅速立起又落下,像清晨的露珠打在荷叶上的微微颤动一样。紧接着,舞蹈家再次立直身子,同时左手拎起平架至胸前,随后微微向前推动,身体面朝天空向后倒下,右手将扇子从头顶前划过然后平端。之后舞蹈家的头干脆地面向一方位,右手手腕翻动将扇子盖向一方位,右臂带动身体,保持摊扇从一方位划至七方位,然后扇子留住,立身挑胸时缓缓收回右臂,右手由握扇变为夹扇,将其从右下颚平滑过脸颊。一套动作下来,好像是婷婷荷叶在与微风、露珠的舞蹈后再次平静了下来。

呈示部主题乐句音乐主题第一个音引出舞蹈家一个翻扇,右手夹扇,手心朝上,身体再次坐回自己的脚跟上,左手背在腰间。随后舞蹈家右手慢慢拎起扇子,掌心向上推开扇子,露出脸来,然后慢慢仰面下胸腰,扇子平摊。紧接着音乐下半句,舞蹈家一个翻腕将扇子拎起,划过天空盖下到身体正前方后再次提臂,在头上方变为摊扇落在身体右侧,左臂随着右臂的摆动架至胸前,同时右腿向后撤半步,重心移到左腿上。然后舞蹈家缓缓转向七方位,身体随之立起,左手推掌,右手收臂将扇子摊在后脑勺处。

主题第二乐句,舞蹈家含胸,扇子由后脑平划到胸前,然后干脆地抛向二方位,身体坐在右腿上,左腿微微弯曲,整个人向二方位延伸。然后舞蹈家缓缓转向八方位,右手收臂将扇子平架在头右后方脖颈处,左手顺着下颚抹过后贴着左耳,右腿站起左腿随后跟上,半脚掌踩地,身体近乎背对观众。舞蹈家双臂同时水平延伸,左手向后穿,右手摊扇向前送。主题第二乐句后半句,舞蹈家左脚收回,一个快速的波浪腰,双臂保持伸直垂下再举至头顶,然后右手带动扇子经过胸前划下后再举起约四十五度,左手推掌姿势架在胸前,身体面向五方位下旁腰回卷。像是笔直的花茎因为突然掉落的露珠而弯了弯腰。随后舞蹈家顺势绕扇,身体向左转一圈,将扇子从身前划下然后又一个翻扇的同时举到头顶上方,左腿小腿轻轻向后一踢然后小碎步先向一方位再向八方位跑几步,扇子慢慢抹下来。

接下来的对比段,舞蹈家的舞蹈动作开始有对比,左腿吸腿跳的同时收扇竖直从耳边伸到头顶,随后含胸下落,面向五方位将扇子从胸前推开。紧接着舞蹈家一个翻身,右手抱肩,然后又反方向再翻身,接上经典的胶州秧歌的步子——右脚上步脚跟着地,脚尖带着身体向右拧,然后再左脚上步,身体与脚尖一起向左拧。对比段第二句,舞蹈家双臂一起从身体左侧划向身体右后侧,重心从左脚向后移到右脚上,然后右手将扇子从身体后面拎起,左手从下巴穿出,两臂又同时向前划下,两手握扇翻身后下垂,随后两手从身体两侧拎起在头顶快速绕扇,同时上右脚跑向舞台右侧。然后舞蹈家一个穿手随后反方向转一圈,左手向前平举,右手将扇子搭在左臂上,小碎步向后退。

接下来音乐进入过渡乐句,舞蹈家开始一套过度动作:向右转向一方位,左手慢慢放下来,右手慢慢收扇,然后随着音乐的拍点头灵巧的转向八方位,然后下一拍右腿和右手胳膊肘顺边向上提,然后左脚落地,在上右脚的同时右手将扇把指向八方位,然后立即向右转身,身体面向八方位,随着音乐的节点两手握着扇骨开扇。然后舞蹈家又立即向左转大半圈面向二方位,将扇骨贴在平举的左臂上,再次向舞台的六方位后退。

再现段舞蹈家向七方位上右脚,扇子向斜上方抛去,身体跟上转两圈后面向二方位下蹲,左手背在腰间,右手握扇平盖在头顶,然后随着音乐站直身体并且将右手伸直露出脸来。

作品《咏荷》的舞蹈语汇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身韵来强调“荷花”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又在动作组合与结构安排上巧思妙想不落俗套,从而使得该作品突破了民族民间舞传统的表现力的限制,达到立体化的创新的舞蹈艺术表现效果(见图1)。

图1:舞蹈《咏荷》

四、道具运用的创新艺术表现

舞蹈是在音乐与灯光,道具与舞美服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支持下通过特定的舞蹈语汇来表现和表达主题情节与情感的综合艺术。道具作为舞蹈不可分割的主要辅助工具往往在被用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舞蹈带给了道具生命的气息而道具反过来加强了舞蹈的情感表现。梳理舞蹈表演与舞蹈道具相互作用的运用关系,用准用巧合适的舞蹈道具能达到一举多得、意蕴无穷的艺术效果。

舞蹈道具大致可以分为以表现生活情趣为主的生活性道具,以表现诗情画意为主的写意性道具和以表现借物抒情为主的象征性道具。《咏荷》中道具荷花扇的运用主要是一种对写意性道具的创新性运用。

胶州秧歌女子独舞《咏荷》所用道具为秧歌舞蹈中运用较多的扇子,“与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所用扇子不同的是《咏荷》中的扇子被设计成独特的能三百六十度打开的一面为草绿色一面为玫红色的双面大折扇。完全展开后草绿色那面酷似一片荷叶而玫红色那面神似一朵盛开的荷花。”[5]作品前半段重点展现草绿色扇面而将玫红色的扇面折藏在内侧面。舞蹈家身着飘渺的绸缎绿衣,扇子在手中就如伸展开来的荷叶。扇子不断舞动的多姿多态的扇花恰到好处的配合舞蹈家曼妙的身姿,撇、抖、绕、甩、开合等舞扇动作完美融合了舞蹈家手中之扇与肢体动作。舞蹈中段音乐声夹杂着雷雨袭来,舞蹈家从举扇旋转过渡到席地侧身半躺,右手持扇将荷叶边半垂下来挡在身前,翠绿的姿态仿佛荷塘中舒睡着一位含苞待放的荷花仙子。之后舞蹈家随着音乐渐渐站,脸侧枕着扇面缓缓立身旋转,用飘逸的扇尾勾勒出优美的弧线仿佛荷叶在随波荡漾。接着舞蹈家一个盘扇含胸,快速将扇子展开到三百六十度并翻扇将玫红的扇面展露出来同时双手托扇将扇子举到最高,此时舞蹈家肢体连同荷花扇好似翠绿的枝干一朵娇艳的荷花盛开在观众面前。灯光渐明之后进入最后高潮部分,舞蹈家持扇旋转、跳跃,宛若阳光下灼灼生辉生意盎然的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给予了我们一种诗情画意的审美感受。《咏荷》运用写意化改造的扇子塑造荷叶荷花的形象,结合编导、舞蹈家巧妙编排和运用,将观众带入一种写意的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

在民族民间舞蹈《咏荷》当中写意性道具“荷花扇”不仅惟妙惟肖的模仿了“荷花”的形象,更展现了作品的审美特征和主题思想,让观者感受到“如画的意境,如诗的感情”。

结 语

民族民间舞蹈《咏荷》仿佛是一首民族斗争精神的诗篇,给观众的内心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舞蹈在题材、音舞结合、舞蹈语汇、道具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充满意蕴和张力的创新艺术表现,使得整个作品在艺术表达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舞蹈家秧歌方位
毛小熊想当舞蹈家
认方位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昌黎地秧歌
扭起秧歌,留住记忆
澳大利亚 堪培拉 百岁舞蹈家
Word Fun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