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小学德法课堂走向“和润”

2020-03-09 02:05宋月红
关键词:米线排队道德

摘要:当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往往显得“干涩”,可以通过创设主题情境、问题情境、体验情境、辨析情境,让“生”“本”毫无距离,让学生的“德知”因疑而升,“德行”应境而生,“德智”应思而长,德法课堂也因此走向“和润”。

关键词:德法课堂主题情境问题情境体验情境辨析情境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以下简称“德法课堂”)教学问题较多。2019年4月,笔者对某地级市所有小学执教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进行了全样本调查,结果表明:任课教师共5795人,专职教师仅有3人,兼课教师占比99.95%;专业对口的教师仅有9人,占比0.15%。道德与法治课普遍被认为是“副科”,加之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学科素养不高,应付性上课、照本宣科现象严重,课堂基本为“串讲”“干嚼”书本内容,显得“干涩”,需要探索适切的路径,让小学德法课堂走向“和润”。下面,以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为例,分析小学德法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及优化途径。

一、“干涩”:小学德法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脱离生活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面向全国小学生,总体上能“接上童气”,但地区有异,城乡有别,对于有差异的学情,教材内容设置尚难做到完全贴合。例如,《大家排好队》一课中的“银行排队”,即使城里的学生仍感到有些陌生,更何况农村学生。再如,为了让学生体会不排队的害处,安排体验活动——发本子。这项活动对二年级已经历过有序发本子的学生来说,无疑多此一举,无法产生共识——不排队害处大。这显然不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凡此种种,教学内容脱离儿童生活,教师不注重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儿童对课堂无法产生亲近感。

(二)强塞道德知识

道德认知是养成道德行为和意志的基础,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需要建立在对周围的人、事、物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朱小蔓教授认为“道德教育必须警惕缺乏活力的死板概念,必须警惕未经思考、未经理解而对观念囫囵吞枣地接受”。当前,德法课堂上对学生道德认知的教学,靠的是教师直接“告诉”“硬塞”。如,《大家排好队》的教学中,不少教师直接让学生看排队图,直白告知规则:排队要人人排,要先来后到,要注意一米线。至于原因,轻描淡写,甚至不提。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丧失主动性,被泯灭了学习热情,成了没有生命、没有情感、没有思维的容器。

(三)忽视道德行为

清代教育家颜元终身以“实学”“实行”为教,认为人修身立业的过程,应是“身习学知、身实习之、终身不懈”的过程。道德教育除了着眼于“实学”,还得“实行”。德法课堂的教学最终必须指向儿童的道德行为,关注儿童的道德养成。若讲解完排队的规则后,教师没有任何引导学生行为的模拟实践,只是让学生的道德水平停留在“知”的层面:学生知道,未必能做、会做。长此以往,学生的行为技能、行为习惯、行为意志一直被忽略,光注重道德认知,忽略道德行为,很有可能会把学生训练成为伪善的口头谈道德而行为不道德的人。

(四)阻滞道德智慧

小学生的道德成长过程离不开独立思考和创造,培养和提高他们道德学习的智慧, 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体内部心理机制的作用。如,《大家排好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某些教师以“权威者”的姿态向学生“灌输”知识,压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容易挫伤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阻滞学生道德智慧的生长。

二、“和潤”:小学德法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不“干涩”的小学德法课堂,应该指向“和”“润”。首先,文本与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和谐,不会存在断裂;学生道德成长“和”,不是一味重视道德认知灌输,忽略道德行为、道德智慧等的发展;师生关系“和”,师生间,不是“上位”灌输与“下位”接受,而是和谐共处,心灵亲近,平等相待。其次,应该“润”,即抵达小学德法课堂和谐的目的、和谐状态的方法、途径,要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

要实现“和润”的小学德法课堂教学,不妨从创设情境入手。

(一)创设主题情境,让“生”“本”毫无距离

情境教育认为,要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真实生活融合。主题情境的创设,则是这种融合的桥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情境,将文本中的教学点镶嵌在情境中,让学生德法课堂学习的各个板块相关联、融为一体。

例如,《大家排好队》一课,教材共安排了三大板块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排队的好处,懂得排队的规则。第一个板块安排了“发本子”的体验活动,可学生在生活中并不会如此拥挤混乱。规则学习板块,银行里的一米线,学生较少接触。如果完全按照课本教学,显然无法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

教学中,笔者创设主题情境——看电影,并设置如下活动:体验看电影时排队买票,认识一米线,对比体验排队的好处,学习排队规则一——人人排队,间距合理;看电影前取水排队,学习排队规则二——先来后到;买好票,开始观看电影——学习和排队有关的内容;看完电影,乘坐地铁返回,巩固排队的规则。

整节课,利用学生的经验创设“看电影”的主题情境,让生活与课堂无缝对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排队好处和如何排好队等教学内容完全镶嵌、融合在主题情境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等,便会相互关联,消除学生与文本间的断裂,从中萌生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德知”因疑而升

“课堂设计的活动促进儿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而他们关注的新知识以及提出的问题,会形成建构知识的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则是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质疑,由质疑产生内驱力,进而去释疑,自发形成构建知识的动力。

笔者在教学“一米线”时,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师电影院里的购票小朋友应该排哪儿?

(学生上台,在PPT上拖动小朋友的图像。)

师这位同学排得正确吗?

(学生听教师在PPT上提前设置的“营业员阿姨评价”。)

师听完阿姨介绍后,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纷纷提问:什么叫一米线?哪里有一米线?它有什么作用?……)

这个情境让学生对“一米线”的名称、何处有、用处等产生一系列疑问,在问题的驱动下,升腾起对道德知识的渴求,学生带着疑问,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思考讨论,自然形成建构知识的动力,解决问题。由此,道德认知在问题情境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中自然获得。

(三)创设体验情境,让“德行”应境而生

道德行动是道德学习最有效的方式。 创设体验情境,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道德行为,并强化、巩固。

例如,《大家排好队》一课教学中,在教学完排队规则后,笔者创设了体验情境——乘坐地铁。

师(出示视频)瞧!地铁来了,哪些小朋友会在安全门前排好队的?

(教师设置“一米线”,与屏幕上的安全门构成了“地铁站台”。学生踊跃举手,大约10人左右来排队乘坐地铁。学生一开始不知道排成两队,后来变成了两队。但是有一队排到了安全线里面。)

师他们排队有什么做得好的地方?

生人人都排起了队。

生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了。

生他们后来排成了两队,这样,进入地铁时就快了。

师是的,排成两队方便快捷。那有没有要提醒他们的?

生右边一队要排到一米线外面来,这样才安全。

生左边一队人太多,最后两人可以排到右边来,这样进入地铁的时间短。

师对,注意排到一米线后,这样才做到间距合理,保证安全。排人少的一队,这就是排队的智慧。现在,请你们调整。

(学生迅速调整队伍。)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想试试排队?

(第二组学生再来排队,明显做得更到位了。)

在精心创设的“乘坐地铁”这一体验情境中,生活场景的呈现和模拟操作,让学生不仅感到特别亲切,更重要的是,这项活动具有“游戏精神”,使学生忘情地投入到体验活动中,巩固排好队的知识,进一步历练、提升、强化排队技能,道德行为在体验情境自然促生。

(四)创设辨析情境,让“德智”应思而长

道德智慧以促成学生生命和谐、圆融为目的,它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德法课堂的最高追求。培养道德智慧必须激发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促使他们产生活跃思想的道德激情。课堂上,创设辨析情境,可助力学生道德智慧的生长。

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如下辨析情境:

排队取水时,我的好朋友也来了,他昨天才帮了我大忙,而且他现在特别口渴,我想让他排在我前面,这样做,可不可以呢?

师生课堂讨论片段如下:

生我认为这样做可以,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这样友谊才能长久。

生我也认为这样做可以的,老师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生可以,他现在渴坏了,特别需要我的帮忙。

生不可以,我如果帮助了他,后面的同学会不高兴,甚至会说我的。

生不可以,他是后来的,让他先灌水,对排在我后面的同學不公平。

师看来,还不能让好朋友排我前面,排队得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这样才公平。那么有没有好办法,既能帮助我的好朋友,又不影响别人呢?

生我灌了水倒给好朋友。

师你能动脑筋、想办法,很好。可是这样不是很卫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生我让他把水杯给我,我帮他灌水。

师这样你灌了两杯水,还是耽搁后面的同学了。

生我把我的位置让给他,我排到最后去。

师这样做,不仅帮助了好朋友,而且对排在我后面的同学也很公平。真有智慧!

在不断推进的教学中,学生会仔细辨析,深入思考,不断寻找解决佳径,从“帮不帮”到“如何帮”,最终收获“巧妙帮”这样的道德智慧。在这一辨析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将道德知识自觉地内化,升华为道德智慧。

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小学德法课堂的参与者、探究者、建设者,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中心。如此,必将提高学生德法学习的效率,使他们身心愉悦,道德生命舒展自如,从而促进德性自然发育,让德法课堂走向“和润”。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年度第十三期立项课题“基于情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编号:2019JK13L1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学校德育,最重要的在于唤醒学生的内在自觉 [EB/OL]. https://www.sohu.com/a/204321057_112404.

[2] 董一红.语文课堂的理想追求——和润课堂欢快达成三维目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 花爱民.《优化德育情境,提高德育实效性》课题研究方案[EB/OL].http://www.qjjy.cn/qjjydoc/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3.

[4] 朱小蔓.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9(6).

[5]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6] 李吉林.激情萌发智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7] 宋月红.“大家排好队”教学实录[J].中国德育,2019(3).

猜你喜欢
米线排队道德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跟踪导练(五)(2)
人间有味是清欢
道德
排队做操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肠胃不好者少吃米线
排队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