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革命,不能再说“不”

2020-03-09 10:30顾玉雪
齐鲁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分案分餐制分餐

顾玉雪

“万家宴”们的“舌尖任性”

追溯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时间轴,武汉百步亭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万家宴”活动结束仅仅两天,武汉新增136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人数猛地跳到近200例。当晚,钟南山首次在镜头前严肃表示,肯定存在人传人。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万家宴”变身“鸿门宴”,合餐制的弊端在疫情面前无所遁形。

吃饭是中国人的大事,一个典型中国人的社交生活,大抵由无数圈子组成。情感交融也好,利益交换也罢,常在推杯换盏中,吃着火锅唱着歌得以达成。饭局在我们这个人情社会已超越饮食的范畴,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

但与此并行的是,很多传染性病毒的交叉感染也由此而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是乙肝、胃癌等肠胃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交换口水”的合餐制难辞其咎。其实,我们不是没常识,只是在交织的人情社会网之下,习惯的惯性无限放大,而关于健康的担忧无限缩小。

1993年年底开始,中国烹饪协会就多次提出“宴席改革”方案,將“分餐制”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2003年的非典疫情,更是让戒除“舌尖任性”和推行严格分餐倡议得到了众多支持的声音。

我们当然不怀疑十七年前这些倡议的真诚,但也永远不要低估人们的健忘。

日前,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向其海内外会员以及各国中餐业行业组织、中餐企业发出倡议,实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对于此次凶猛而来的新冠肺炎,方法和结论是在不断的调整和纠偏中进行,它的病程有多久?恢复期有多长?……我们的诸多认知还待进一步探索。在举国防控新冠肺炎的关口,我们不仅要谨防万家宴变成了真正的鸿门宴,也应该对习以为常的大聚餐方式有所反思。

分餐制的前世今生:疫后聚餐方法论

当前的中国社会中,合餐制毋庸置疑占据着主流地位,但其实在长达数千年的饮食文化中,“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制,才是餐桌仪式里的真正主角。

比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庄为啥不直接拔剑刺杀刘邦呢,与宾主分案而食的餐饮习惯不无关系。

早在周代,分餐制就已经在贵族阶层中广泛存在。周礼对王、侯、士大夫的行走坐卧、衣着饮食都有明确规定,《礼记·礼器》中即有载:“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啥意思呢?“鼎”是烹煮的器物,“簋”是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周天子跟其他诸侯大夫用的餐具数量是不一样的,意味着中国古人实行分餐制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地位尊卑。

战国时期门客三千的孟尝君交友注重平等和宽容,却在一次筵席时翻了车,《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一位游侠以为孟尝君请客有区别心,愤然离去。孟尝君急忙拿着自己那份饭给对方看以示清白,这位小心眼的游侠羞愧不已,自己抹了脖子谢罪。

相较于“击钟列鼎而食”的贵族,底层庶民生活困窘,甚至因为餐具成本的原因,催生出了合餐制的萌芽。但合餐有失体面,是可能被人挖苦的行为,西晋的刘道真尝与人共饭素盘草舍中,见一妪将两小儿过,并着青衣,嘲之曰:“青羊引双羔。”妇人曰:“两猪共一槽。”道真无语以对。

“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社会主流延续到汉末魏晋,伴随着上流社会固有饮食文化的没落,以及底层饮食文化的“上移”。合餐制才真正被贵族阶层和民众在舆论上所接受,并正式出现在一些特殊场合中。

直到清朝,以满汉全席的出现为标志,“合餐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吃饭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不过,分餐制也从未完全消失。排除卫生方面的考量,合餐制更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现代分餐制的流行,实乃是物质的极大丰富,让我们具备了追求健康生活和个人空间的资本。

不难预测,疫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将进一步改变。“报复性聚餐”还有多远?分餐方式在众多高星级酒店已经推行多年,“这次疫情,更加坚定了酒店餐饮业把严格分餐制坚持和倡导下去的决心。”山东大厦餐饮部负责人表示。未来也许还有更多分餐的办法,但无论哪一种,只要是关于健康饮食,都是餐饮人和公众应该思考的方向。

猜你喜欢
分案分餐制分餐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对原申请不存在单一性缺陷的分案申请的审查
《专利审查指南》修改背景下发明专利分案申请中的若干特殊情形探讨
分餐不分爱,安全万家行——给爸爸的一封信
著名学者呼吁恢复中华“分餐制”
《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国家标准正式获批
专利申请分案期限
我国专利分案申请制度的完善
合欢花(外一首)
也算分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