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事,做错事就不用道歉吗?

2020-03-09 06:14曹洁
心理与健康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疚感小男孩玩具

曹洁

前几天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几位妈妈在一起聊天,几个孩子大约三岁左右在健身器材处跑来跑去。这时另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过来,也带来一个同龄的小男孩。新来的小男孩拉着妈妈的衣角,妈妈让他去玩儿,他不去。过了一会儿,有个小朋友在地上捡到一个树枝,对其他小朋友说:“我的枪”。新来的小男孩上去一把就夺过来,小朋友反应过来之后,就要夺回来。新来的小朋友马上急了,“啊”一声,并且出手挠人家脸。被挠的小男孩哭了,他妈妈走过来,看到自己孩子的脸被挠破了,一边摸摸孩子脸一邊说:“这家长就这么带孩子走了,怎么也不让孩子道歉呢?”

孩子犯错了,应该教育他有内疚心

孩子打人了,家长却没有让孩子道歉的意识;除了上面这位妈妈,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比如带着孩子去别人家玩儿,孩子把人家玩具弄坏了,或撕破了绘本,有的家长就把玩具或者绘本放回原处,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家长自身也并不一定不懂礼貌,他们可能会说:“孩子不懂事,不要问责孩子”,或者说:“孩子之间的事情,我们大人不插手”。

那么孩子乱发脾气,一意不合就打人了,想要的玩具就任性地抢过来,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吗,孩子长大会自动变好吗?

做错事就要让孩子感到内疚,如果一味纵容,孩子甚至会发展成为品行恶劣的“熊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学会自我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让孩子学会道歉,对错误产生内疚感,是给孩子一种报警信号。当孩子再次出现冲动行为的时候,它就能发出信号,不论家长是否在场,这种报警信号都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知。

久而久之,这种报警信号在冲动变成行动之前,就能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内心,也不会再出现任何有意识的争斗。

因此,当孩子出现破坏其他孩子的东西、向其他小朋友扔石子等等无礼的粗暴行为时,这样的孩子都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内疚。孩子内疚感也是他们对自己这些行为的道德评判,最终将会在不良行为再次出现时,抑制他们再去做这样的冲动。

内疚,应该出于爱

有的家长只讲去接纳,无法用规则要求孩子,他们担心斥责和惩罚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让孩子感到被抛弃。

深爱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犯错时,暂时收回对他们的喜爱;有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是出于自己失控的情绪,而非爱孩子。这两者看起来都是在规范行为,但是有天壤区别。

其实,担心孩子受伤害,正是测试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否有爱的纽带。如果没有爱,父母对孩子不认可或批评,孩子就会通过哭闹来控制父母,因为他相信父母是不爱他的,无论自己怎么做,都得不到父母的爱!

然而,父母和孩子有爱的联结,孩子受到父母批评之后,他们会觉得暂时失宠,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这几种情绪反应交融在一起,会有一种内疚感的产生,但是他知道父母拒绝的是他的行为。

因此,家长需要利用孩子的内疚感来控制和训练他们自己的自我控制。

孩子需要知道

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不受欢迎,是自己造成的,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中接受教训,纠正行为,这就是培养孩子的良知。

孩子需要知道

父母不会在任何情况下对他的感觉都是一样的,在孩子情绪失控有攻击行为时,父母就要为他制定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这个孩子就无法建立起情绪自我控制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内疚感小男孩玩具
扶起小男孩
别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小男孩
拆屋效应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
内疚也是病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做平等父母,勿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