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论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五维融合”路径研究*

2020-03-09 12:47:42林华开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林华开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构建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协同理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认为,系统中各要素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会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推动事物之间由无序走向有序,形成超过各自功能之和的总动能,共同促进事物前进和发展。这一理论被称为协同理论或“协同学”。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属性,运用协同理论,促进两者融合发展,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1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伦理培育、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们对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价值引领作用。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创业理想。创业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高职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会产生迷茫,甚至畏惧退缩。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正视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主动的创业观。同时,以社会理想引领个人的创业理想、职业理想,坚定信念和信心。二是以道德伦理培育引领职业道德。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提高道德判断与抉择能力,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品格,促进创业活动开展。三是以心理教育激发创业精神。通过加强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坚定的意志力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形成艰苦创业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锤炼积极进取的品格,为创业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

1.2 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发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方面都需要吸收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关元素。一是创新创业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教育中,既教授学生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技能和项目实践,又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增强合作意识,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开拓进取、勇敢坚强的精神品格。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创业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师生平等、民主。采用探讨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创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创业设计大赛、创业项目孵化等创业实践中,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以上教学方法,推动自身的教育方法创新。三是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借助创业教育的项目驱动、实践活动等项目载体,在创业实践中培养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品质修养,完善人格,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协同理论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协同理论认为,从各自独立性看,各子系统存在差异;而从整个大系统看,子系统之间又有着相互作用的结合点、协作点。应增强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发挥整体性功能。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属性,但它们在育人目标、内容、方法、功能等方面具有结合点、契合点。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2.1 育人目标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统摄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旨在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政治观念、思想观点、道德规范的教育,使其明确人生发展目标与时代重任,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从教育的目标来看,两者都聚焦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教育内容共通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相通性、共容性。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坚定学生的职业理想与信念,深刻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创新创业与社会环境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学生更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创业理想的曲折性以及理想信念的引导、激励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伦理教育本身就涵盖了创新创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义与利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创新创业品质交叉互补,法治观教育与学生创业中的法治思维、诚信观念、契约意识共容共通。由此可见,两者在内容上高度互含互容、共促共通。

2.3 教育方法互鉴性

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体现了“实践性”的特点,重视创业项目实践。相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则体现了强烈的“理论性”特征。两者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可以互相启迪、互相借鉴。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业理论教育,需要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讲授方法,进行理论灌输和讲授,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借鉴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社会实践、实地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务调查等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思政知识与内容。总的来说,两者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互融互鉴,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2.4 育人功能洽同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体现为对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的积极推动作用和效用。从个体功能看,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观念,提升组织协调、团结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人格、建立理想信念、掌握行为规范,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从社会功能看,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顽强拼搏精神、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青年学生的精神动力,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推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可见,两者的育人功能都能促进学生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体现出协同一致、互促互进的特点。

3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不少成绩。然而两者在融合发展方面也存在以下问题。

3.1 协同育人共识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未达成高度共识,目标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主义倾向。例如,个别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而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片面强调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对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培育不足,体现了功利性教育倾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育人内容等方面未能有效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与衔接。因此,两者融合效果不明显,协同育人理念不强,共识度不高。

3.2 课程体系融合度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体系协同方面还存在“单打独斗”的局面。一是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将两者融合起来,“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2]。二是在课程内容上,创新创业课程集中于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创业技能等内容,关于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培养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欠缺;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多是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教育,对与创业有关的创业精神、创业理想等内容关注不多。三是在教学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理论灌输的倾向,结合创业项目开展的实践教学不多;而创新创业教育则只强调创业技能的传授和项目驱动,渗透思政内容进行系统化理论讲授不够。

3.3 实践平台载体单一

在实践中,受到资金、场地、社会资源等条件限制,平台与载体比较单一。一方面,实践仅限于参加创业讲座或创业沙龙、创业计划大赛、分散实习等方面,而缺乏校企合作创业基地和以创业园区、创客学院、众创空间为主体的孵化平台;另一方面,尚未建立起依托互联网,由高校、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虚拟创业孵化器,缺少供学生选择的互联网创业项目载体,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创业项目与载体不多。

3.4 协同育人师资力量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很强,对教师的要求也高。现有的思政课教师或创业课教师对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了解不多,对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特点、规律、过程等了解不深、把握不准,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满足不了两者融合发展、共促共进的需求。由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组成的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还没有在高职院校中建立起来。

3.5 文化环境支持不足

现实中,社会文化环境与校园文化环境提供的支持力度不足。一方面,社会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深刻,有部分人认为“找不到好工作才去辛苦创业”,社会有效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舆论力度还要加强;同时,有关创业培训、创业技术援助的学生创新创业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新闻媒体报道、舆论宣传也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对创新创业的政策、实践等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学校没有成立创新创业型学生社团等。

4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运用协同理论,通过育人理念融合、课程体系融合、实践平台融合、师资队伍融合、文化环境融合的“五维融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助力,联动发展”[3]。

4.1 育人理念融合:树牢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高职院校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大创业技能培养力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格局。围绕着融合育人、协同育人新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始终,从而使协同育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思想上、行动上为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共同努力。

4.2 课程体系融合:构建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从课程体系的整体着眼,在课程设置、内容开发、教学设计上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一是在课程设置上,统筹两者的资源,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改革原先较单一的课程设置,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群,开设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二是在内容开发上,统一编写教材,在创业教育中融入理想信念、意志品质、道德素质等思政内容,在思政教育中吸收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等创业教育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三是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讨论式、合作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将思政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与创业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性、实践性相结合,发挥好课程协同育人的作用。

4.3 实践平台融合:建设知行合一的实践平台

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性、思想性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性、主体性相结合,构建知行合一的融合发展实践平台。一方面,整合学校资源,举办创业竞赛、市场营销竞赛等实践活动,建设校园众创空间等实践平台;另一方面,积极联系政府与企业,借助社会力量,打造各类创客空间和创业孵化器,使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构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创业平台,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转化率。

4.4 师资队伍融合: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发挥协同效应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建立以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为主,由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创业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校外创业导师+其他专业教师的育人共同体。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创业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等教学科研经验方面的交流;邀请创业指导师、专家举办有关创业教育的辅导讲座;组织教师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使其参加创业项目实践,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4.5 文化环境融合:营造协同发展的文化环境

要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推进,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环境。一方面,创设融合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大对两者融合发展的宣传,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积极弘扬创新创业教育基本内容及其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念、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开展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故事会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深化学校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的合作。政府出台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理想信念、诚信致富、创新精神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创业的风气;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研究训练与实践。

5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五维融合”发展,有利于突破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单一育人的局面,形成双促进、双融合的多元立体育人格局。要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发挥两者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