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N-J水电站引水隧洞穿河段设计和施工

2020-03-09 07:19陆宗磐徐立洲陈洪莲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水管棚塌方

陆宗磐 徐立洲 陈洪莲

巴基斯坦NEELUM-JHELUM 水电站(以下简称“N-J”电站)装机容量963 MW,设计水头420 m,为长隧洞引水式水电站,引水隧洞长28.5 km(其中单洞长9.7 km、内径11.5 m,双洞长18.8 km、内径8.5 m),设计引用流量280 m3/s。隧洞埋深大,最大埋深1 900 m,埋深超过1 000 m 洞段约19 km。隧洞施工采取钻爆法和TBM 组合方式。根据枢纽总体布置,引水隧洞在中后部从Jhelum 河底下方穿过(简称穿河段),是本工程引水隧洞设计和施工风险最高、难度最大的部位,也是控制工期的关键线路之一。

1 穿河段地形地质

Jhelum 河为印度河一级支流,河道偏左岸,宽度100~110 m,右岸一级阶地宽约250 m,二级阶地宽约150 m,枯水期水面宽度70~80 m,河水位高程778.3 m,水深2~3 m,前期左岸边钻孔揭示河床覆盖层厚90 m。

N-J 水电站位于喜马拉雅山强烈构造区西构造结的核心部位,岩性主要为SS-2 砂岩和泥岩,少量为SS-1 砂岩,裂隙多为贯穿性宽大裂隙,穿河段上游侧紧邻HFT 大断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

2 方案比选

2.1 埋深比选

可研报告由挪威咨询公司完成,穿河段推荐采用倒虹吸式深埋方案,参见图1 虚线所示,即引水隧洞从Jhelum 河下430 m 穿过。该深埋方案,一方面施工支洞长,施工难度大,一旦发生涌水处理困难;另一方面运行期倒虹吸段的水不能通过机组排出,无法放空检修。

实施阶段,根据中方承包商的建议,重点比较了浅埋方案,即穿河段高程抬高到与引水隧洞下半段相同,如图1 实线所示。浅埋方案满足运行期放空检修要求,但不满足有压隧洞洞身岩体最小覆盖厚度要求,为防止水力劈裂和渗漏失稳,最终选定采用钢板衬砌。

图1 穿河段埋深方案比选示意图

2.2 单双洞比选

深埋方案采用单洞,洞径需10.0 m。浅埋方案因需要钢板衬砌,若采用单洞,则钢管需要直径较大,受现场条件限制,钢管制作、运输较因难,特别是施工支洞长2 100 m,要满足钢管运输要求,开挖工程量和支护量大幅增加,经综合比选决定采用双洞,洞径6.6 m。

3 结构设计

3.1 设计准则

(1)依据规范《压力钢管设计手册(ASCE No.79)》2012(ASCE Manual and Report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No.79 Steel Penstocks2012)。

(2)按地下埋管设计,不考虑周围混凝土和岩石提供的支护。

(3)钢管允许应力取屈服强度的80%或抗拉强度的50%中两者较小者[1]。

(4)为保证运输和吊装所需的压力钢管的最小厚度(tmin),用美国垦务局的公式tmin=(D+500)/400进行计算(D 为钢管直径)。

(5)钢管锈蚀磨损厚度为2 mm。

3.2 内水压力

穿河段最大毛水头为414 m,长年处在河水位下,计算外水头为183 m,计算内水压力为2.31 MPa。

内水压力全部由钢管承担,钢管厚度t 计算公式[2]如下:

式中 P——内水压力,kPa;

R——钢管半径,mm;

S——钢管允许应力,kPa;

E——焊接系数,取1.0。

管体材料采用07MnCrMoVR 高强度钢板,钢管厚度取30 mm。

3.3 抗外压稳定

外水压力全部由钢管承担,管壁临界外压采用米赛斯(Miese)公式计算[3],加劲环的抗外压稳定按雅各布森(Jacobsen)公式计算,安全系数为1.5。

加劲环材料与管体材料一致,采用07Mn⁃CrMoVR 高强度钢板,每隔1.5 m 设置1 道加劲环,板厚30 mm,环高300 mm。另外,距端头100 mm处设置阻水环,板厚30 mm,环高300 mm。

3.4 制作安装

根据制作、安装运输条件,设定标准节长为3 m,每4 标准节组成一个安装单元12 m。

对接缝焊缝采用X形非对称坡口,坡口内外深度比例为7∶3,留2 mm 钝边,坡口形式如图2 所示。

图2 X形非对称坡口(单位:mm)

对于钢衬一类焊缝,焊缝检验用超声波探伤,根据需要使用射线探伤复验。

在钢衬装配完成后,用磁力钻配开孔器进行灌浆孔的开孔。钢衬对圆完成后,在管外壁组焊加强板,加强板有内螺纹,灌浆孔的开孔如图3 所示。

图3 灌浆孔开孔(单位:mm)

4 穿河段施工

穿河段采用双洞布置,单洞开挖为8.55 m×9.05 m马蹄形断面,断面面积107 m2,长度为804 m,距河底最低处约165 m。

4.1 超前勘探地质预报

超前勘探的目的是探明未开挖洞段岩体和地下水的情况,超前勘探是穿河段开挖能否顺利、安全实施的前提,对于隧洞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超前勘探水平孔深100~150 m,通过勘探孔取芯,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根据勘探孔的出水情况,观测涌水压力、涌水流量,为预防隧洞涌水、突泥、大变形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采取不同开挖方案,确定爆破进尺及支护措施。

4.2 超前堵水灌浆超前支护

对预测的地质不良段,利用超前灌浆形成帷幕墙加固前方围岩,选择合适的超前支护手段(超前管棚或超前锚杆)进行处理。管棚灌浆主要用于围岩破碎地质洞段,管棚灌浆孔布置在隧洞顶拱区域,利用多臂钻向隧洞掌子面进行伞状钻孔,孔内进行阻塞、灌浆,对围岩空隙进行充填,与钢管组成预支护系统,达到防止坍塌,便于掘进的目的。在隧洞周边超前管棚注浆,采取短循环(循环进尺不超过2.0 m)的开挖方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

4.3 掌子面涌水处理

在整个穿河段施工过程中,除了多次遭遇断层破碎带围岩塌方外,还多次遇到强涌水,其中最强一次涌水发生在主河床右岸一级阶地下(如图4所示),涌水部位(桩号ST.D4+381.0)处于HFT 断层影响带内,砂岩及泥岩交界面,岩体较破碎,裂隙发育,多为岩屑充填,层间错动明显。在超前锚杆和爆破孔施工时,并未出现渗水,开挖支护后地下水突然穿透泥岩相对隔水层,发生涌水,拱顶伴有坍塌、掉块;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大,塌方量约235 m3。在掌子面11 点至12 点钟方向,涌水量最大达1 180 m³/h。根据水压0.7~2.1 MPa分析,涌水受河水补给。

图4 强涌水位置图

发生强涌水后,根据应急预案,在加强排水的同时,掌子面涌水采用混凝土全断面封堵后灌浆[4]。

4.3.1 增强排水设施

涌水部位与施工支洞进口高差195 m,水平距离1 210 m,共设置4 级排水泵站加强排水,排水泵站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排水泵站性能指标表

4.3.2 封闭掌子面

在排水的同时,为防止塌方纵向延伸,造成掌子面进一步塌方,首先采用装载机转运岩渣至塌方处形成足够宽的堵头,对掌子面进行回填,同时采用编织袋对土埂上部进行封堵,在下部布置导水管将涌水导出,在导引管处形成隔水围堰,分层浇筑混凝挡墙,浇筑时需要预埋排水管至渣体回填区。顶拱塌腔处采用超前管棚灌浆填充,封闭掌子面,防止顶拱进一步塌方,为灌浆做好准备。混凝土堵头浇筑示意如图5 所示。

4.3.3 灌浆堵水

(1)通过混凝土堵头底部预埋的DN250 钢管对堵头后渣堆进行固结灌浆。

(2)在掌子面后顶拱8 点至3 点方向,钻帷幕灌浆孔,并安装DN80 超前管棚。根据实际灌浆效果加密帷幕灌浆孔,设计灌浆压力5 MPa。

图5 混凝土堵头浇筑示意图

(3)灌浆顺序由低向高,水灰比根据涌水量配制。若出现掌子面后外漏或串浆,应及时进行封堵,采用浓浆间歇法或双液灌浆法。

4.3.4 混凝土堵头开挖支护

(1)采用弱爆破对混凝土台阶移除,爆破时在侧墙及顶拱预留1~1.5 m 厚保护层,以免破坏原有支护系统。

(2)爆破完成后,使用管棚进行加强支护。管棚直径80 mm,间距为35 cm,长度为12 m,搭接4 m。

(3)重复进行以上爆破及支护施工,每循环2 m 至塌方体部位。

4.3.5 塌方部位开挖支护[5]

(1)对掌子面周边进行15 m 深超前灌浆,掌子面前方5 m 进行帷幕灌浆,重复进行扫孔灌浆直至无外水涌出。

(2)掌子面开挖分为上下层进行,每循环开挖1 m,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管棚及钢肋条加强支护,管棚间距为35 cm,长度为12 m,搭接4 m;钢肋条间距15 cm。

4.4 掌子面后涌水处理[6]

在施工过程中,多次遇到掌子面后涌水,根据应急预案,快速采取应对措施。在加强排水的同时,对已开挖部位边墙和顶拱涌水,采用浇筑廊道混凝土后灌浆措施进行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对涌水部位实施排水泄压孔,在孔内安装钢管、软管进行排水,出水面积大的区域需安装瓦片等材料进行排水。

(2)根据涌水量大小,计算外水压力,由外水压力确定浇筑混凝土厚度,确保洞室稳定。图6 为掌子面后涌水廊道混凝土浇筑图。

5 结 语

N-J 水电站引水隧洞在中后部从Jhelum 河底下方穿过,内水压力高,施工难度大,经埋深和单双洞综合比选,实施阶段采用浅埋双洞钢板衬砌方案。

图6 掌子面后涌水廊道混凝土浇筑图(单位:mm)

按照ASCE No.79 规定,钢管允许应力取屈服强度80%或抗拉强度50%的较小值。钢管设计不考虑周围混凝土和围岩作用,内水压力全部由钢管承担,但考虑到穿河段长年处于河水之下,根据内水压力计算需要的壁厚时,及外水压力的作用。

超前勘探是穿河段开挖能否顺利、安全实施的前提。有效治理渗水和施工涌水是穿河段开挖的保障。开挖方法和围岩支护措施直接决定隧洞稳定情况。

穿河段上游侧紧邻HFT 大断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施工过程中,除了多次遭遇断层带破碎围岩塌方外,还遇到强涌水。对掌子面强涌水段,在增强排水设施的同时,采用混凝土全断面封闭掌子面,封堵后进行灌浆处理。对已开挖部位边墙和顶拱涌水,采用浇筑廊道混凝土后灌浆措施。

通过合理组织施工,实施超前勘探地质预报、超前堵水灌浆、掌子面后堵水及灌浆、跟进强支护等处理手段,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穿河段施工,为不良地质段洞开挖、涌水处理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内水管棚塌方
内水切密封条结构对异响的影响分析及优化设计
内水压力作用下3层衬砌输水隧洞结构受力分析
断层破碎带隧洞管棚支护参数设计方法
Moragne v.States Marine Lines内水过失致死索赔案述评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抽水蓄能电站压力钢管与围岩缝隙对压力钢管受力及围岩分担率的影响分析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管棚预支护技术研究
隧道施工中塌方的处理措施
浅析岳家沟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曲线地段超长大管棚施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