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融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崆峒区坚持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文化工作的突破口,全力推进基础群众文化建设,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审美能力,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为建設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崆峒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群众文化;调研报告;崆峒区
一、群众文化活动基本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电话询问等方式调查发现,崆峒区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以群众合唱、广场舞为主。据统计,全区共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合唱团30多个,广场舞队500多个。每个合唱团成员平均人数达到了100人以上,经常参加活动的人数有2000余人;广场舞队成员平均人数达到了30人以上,每年参加活动2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到了1万余人。这些文化团体大多数是自发组织的,几乎没有项目支撑和社会资金的支持。文化活动以自娱自乐为主,突出公益性,时常去敬老院、基层文化站进行演出。参与群众大体分为两部分,一是城区退休干部、老师、医生等,或是一些社会工作中的人;二是各乡镇赋闲在家的中老年妇女。群众文化活动成员的年龄大多数都在50岁以上,极少数在40-50岁之间。
二、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区群众合唱团、广场舞等文化活动发展形势良好,但活动的内容形式与群众“要文化”的强烈要求相比,与进步一提高群众文化水平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场地有限。由于群众合唱团、广场舞队等团体组织大部分是自发性的,活动经费以成员每月缴纳的20元“团费”为主。举办活动除了成员上交的费用外,其余的部分大多是合唱团、广场舞队的组织者垫付。如外聘专业老师,无疑是对原本“揭不开锅”的群众文化团体组织雪上加霜。除此之外,活动场地的有限也对群众文化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仅有的活动场所同时进行几场门类不同的文化活动,振聋发聩的噪声不仅危害了生活环境,而且对参加活动群众的和谐关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往往有群众会因为争抢“地盘”而“红脸”。
二是排练方式的不确定性。由于没有专业的要求,合唱团、广场舞队的组建往往比较随意,可能是为了参加某个活动或某个比赛,临时组建。这样的初衷导致了排练时间不能保证,并且,一些工作中的人,可能说今天你有事,明天我加班,从而导致了排练人数不能确定,这样一来,排练的效果就达不到,排练的进程就会嘠然而止,这种因素导致了合唱团、广场舞队存活的时间很短。
三是成员艺术素养参差不齐。因为加入群众性活动团体要求的门槛很低,喜欢唱歌、跳舞就可以加入,就导致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弊端。比如说,喜欢唱歌,不代表会唱歌,不跑调不代表会认识谱子,大部分老年人不认识谱子,甚至连简谱都琢磨不透,也有一些成员对声音毫无概念,正是因为每个成员的程度不同,最终对排练增加了难度。
四是缺乏高效的指挥与管理机制。小地区在各方面是肯定不及发展中的大城市,对于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比如群众合唱,如果没有一个核心人物带头去指挥,去组织这件事,那这个合唱团就宛如一盘散沙,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只能说是难上加难。
三、思考与对策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基层群众实际需求,加大相关经费投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核心的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相关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入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当中。例如,政府可引导当地知名企业进行投资,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尽最大程度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为不同需求群体提供充足的场地。例如,在基层文化广场建设过程中可设置不同区域,包括运动区、阅读区、文艺区等,打造出多元化的基层文化阵地,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离不开一支专业的文化工作人才队伍作为支持。一方面,要吸引并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地区发展,吸收新鲜血液,让这些专业人才获得发展空间,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薪酬福利以及工作环境,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让其踏踏实实地在岗位上奉献自我。除此之外,要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拓展其视野,增强其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效能。
三是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在基层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到群众当中,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进行创新,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除了传统的歌舞活动、戏剧表演外,还可增设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竞技性项目,增加图书阅览室、棋牌娱乐室、电影放映室等,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具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