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伟
摘 要:全面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法治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对较大的挑战。在这一环境中,法治新闻类传统媒体若想稳固自身的发展地位,就必须创新记者的工作模式。基于此,本文探究法治新闻记者应如何在依法治国的当下主动转型、担当作为。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新闻记者;转型思考
法治类新闻的采写始终是各地媒体的重头。庞大的信息网络给法治记者的新闻采写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法治类新闻作为普法宣传的重要内容,对社会舆论产生较大影响。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生产模式和传播环境发了深刻的改变,要求记者能“顺势而为”,做新时代的法治新闻记者。
一、法治新闻应具备的特点
(一)互动性
当前,读者对法治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受众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参与者,这一传播特征运用于法治新闻中有助于加深受众对法治新闻信息的理解,让人们在交流互动中扩大新闻信息含量、甄别筛选信息,以舆论形式监督法治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提高法治新闻质量。
(二)融合性
作为法治媒体,应当始终把全民普法作为职业责任担在肩上,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的综合运用,助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作为一名法治记者,应当熟练运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工具,改变过往法治新闻单一的表现形式。这对法治新闻的传播非常有利,法治新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故事性和舆论导向性,过去单一的纸媒传播其实不能展现法治新闻这些特点,在多媒介融合的情况下,法治新闻借助新技术,够最大程度还原事件真相,展现新闻核心,获得更好的传播。
(三)嵌入性
某种程度上讲,法治社会建设融合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可以从很多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娱乐的新闻中找到法治信息的影子,以其它类型的新闻内容为外观,包裹着法治信息进行传播,也是扩大法治信息传播广度的好办法。
二、法治记者转型的策略方法
(一)从传统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变
全国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媒体要正确认识新形势新任务,着力聚焦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治宣传工作,坚定不移做全面依法治国的宣传者、推动者,法治新闻记者责无旁贷,不能将自身工作仅仅限定在单一化新闻采编中,对于各类法治新闻事件要提升新闻敏锐度、采访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采编能力,实现全能型记者发展,能有效适应新媒体时代对记者提出的各项要求。纸媒记者要全面提升自身融合性,在传媒时代发展中,对纸媒记者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求法治新闻记者不仅要针对各类法治事件采编新闻,还要掌握视频、照片拍摄、音频采访、现场采访、视频直播互动等相关技能,对记者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当前记者要不断转变过去传统发展思维,在社会发展进入到新媒体时代之后,记者针对各类新闻职业发展环境,要认识到发展环境基本特征,对自身发展思维进行全面转变。
(二)提高法治新闻的服务性
新传播语境下,新闻信息具有较强的服务性才能被受众喜爱。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法治新闻传播方式与人们实际生活脱离的问题,使普法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这就要求法治新闻记者在采写全过程深入了解受众对法治新闻的需求,而不是凭空捏造,更不能根据惯性思维来采编新闻。
须知,法治的新闻具有自身的严谨性,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当中,面对社会上各种类型的读者和受众,法治新闻的真实性是保障节目服务的基础,因此,法治新闻要坚持以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其优势,诚信诚意的为广大受众提供优质的法治新闻,传授正确的法律知识,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从而保障法治新闻的传播效果。
例如,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将法治新闻和本地的法治服务资讯相结合,并且还与当地的政法服务系统与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合作,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法律线上咨询、在线客服留言服务、当地政法系统的案件受理等相关服务功能。社会公众既可在新媒体平台浏览法治新闻,也可查阅浏览与法律有关的服务信息,满足了受众群体多方面的法治需求。
(三)增强新闻报道的交互性
当下信息都是以滚动模式进行这更新,人们阅读信息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要想引起受众的视觉停留,新闻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情感共鸣性,也就是新闻信息要和受眾产生互动。这要求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了解大众的需求,了解人们对法治新闻的需求,采写时能立体展现,多角度呈现,给受众以启发,使话题具有较强的话题性,引导受众进行参与和监督,注重对信息和意见反馈的接收。
鉴于参与度较高、开放性强的实际,在法治新闻传播中要注重对受众与媒体的交互性管理,要根据新闻传播实际情况和观众的价值诉求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个反馈机制,有效拓宽整个新闻信息传播过程的反馈渠道,从而加强平台的信息搜集、选题制作、指挥调度等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新时代法治新闻具有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受众法治素养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新传播环境的形成,传统的法治新闻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受众的需求,法治记者站在职业转型的时代潮流下,需要“一专多能”,要用互联网思维,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法治新闻的服务性、互动性,丰富新闻形式,才能实现法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融媒体时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法治记者。
参考文献:
[1]章浩.法治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责任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6):238.
[2]茅徐锃.新时代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J].中国报业,2019,07:88-89.
[3]陆巍.论传统媒体记者向全媒体记者的转型[J].中国地市报人,2019(1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