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彦
摘 要: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为增强综合国力,国家不断强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等,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相应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随之提升。作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及生产技能等均高于传统企业,其运营成本也高于一般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高新技术企业要维持自身的良性发展,就要依据自身的成本管理特点,科学实施成本管理,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但现阶段,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如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成本预算管理不到位等,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发展。新时期,高新技术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成本构成及成本管理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选择成本管理模式,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探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意义等,并提出了相应强化对策,以期为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一、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概述
(一)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构成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指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要求,成立一年以上,在生产运营中能不断开展研究开发活动、转化技术成果,打造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运营基础的居民企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企业运营中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点,為了确保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企业需明确成本构成,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目的及标准不同,其分类也存在差异。如依照经济用途及职能可将成本分为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非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究开发费用;依据成本与特点产品关系可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期间成本、研究开发费用等。无论是何种界定标准,研发成本费用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其都应被单独列出,以确保成本核算的精准性。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研发费用和产品成本两类,其中研发费用由开发费用、测试费用和人工成本等组成,产品成本由采购费用、材料费用、制造费用等构成。
(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
成本管理是企业运营中通过成本核算、分析、决策与控制等一系列手段降低成本支出的总称,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对外反应灵敏等特点,这也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同于传统企业,其具有理念新、质量高等特点。
1、成本管理理念新
传统企业将控制作为成本管理理念,以运营目标和经济效益为基础,对各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测算,事中核算与事后分析、评价、考核等,以确保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但高新技术企业以创新为成本管理理念,运营中强调资源的投入,以获取专项技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最终获取高附加值经济回报。
2、成本管理地位不同
当前传统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的差异性较低,标准化产品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传统企业中成本管理地位较高;而高新技术企业虽也注重成本管理,但企业更强调产品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即生产经营中重视专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及突破,通过专项技术获取高经济回报,以降低人力资源高成本、研究、销售高费用对企业的影响。
3、成本核算与控制需求不同
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中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主要是由于制造成本是传统企业支出总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通过对制造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企业支出总费用中研发成本费用所占比例较大,其对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目的是编制损益表,评价会计期间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对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的控制需求较低。
二、高新技术企业优化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成本管理是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运营成本实施全过程进行管控,可落实预算管理,并规范各部门职责,实现资源科学分配,在明确各资金流向及使用情况的同时避免财务舞弊及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从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并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就要重视成本管理活动的实施,通过加强企业运营各环节的成本管控,将实际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目标,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并扩大其盈利空间。
(三)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环境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市场及企业的竞争压力,同时国际市场及国外先进企业的入驻,也使得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面临多项挑战与风险。这一背景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结合企业现状及需求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在生产经营中对各项资金进行严格把控,有利于企业实现成本最小化投入,并借助成本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不充分
成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实施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就要加强成本管理,尤其是投入及风险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更需要加强成本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以科技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为主,因此企业研发成本费用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但部分企业管理层未意识到这一变化,仍以材料、人工等成本为主实施管理,管理目标的偏移使得其成本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同时企业也未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和团队,没有明确规定各部门的管理权责,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低下。例如,现阶段多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但由于财务人员的成本意识不足,对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结构认识不足,相应的成本分析工作不到位,成本管控措施多体现在成本缩减方面,虽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也使得部分企业因研发资金不足而无法突破产品技术瓶颈,降低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成本管理手段不先进
成本管理手段落后也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成本管理中,企业需科学选择成本管理方法,并通过成本测算、决策、计划、控制等手段有效降低成本。但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构成的特殊性,其成本控制难度较高,企业需以研发成本费用为核心科学选择成本管控方法。但现阶段,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仍采用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方法实施成本管理,如采取预算管控法,注重费用控制,但却未对运营活动进行成本全过程管控,且忽略潜在性成本分析,容易降低企业成本核算精准性,制约企业健康发展。
(三)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学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可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战略指导,确保企业成本管理流程的规范性,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但现阶段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成本管控意识淡薄,其成本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缺陷,如岗位责任制不完善,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与管理范围划分不明晰,出现职责交叉现象,出现问题时无法具体追究某一部门责任,致使成本管理效率低下。同时成本考核机制也不完善,如部分企业考核机制设置中,没有综合考虑员工综合素质,仅以经济指标为主实施考核,且考核中忽视外部环境、国家政策等意外情况,致使人员虽付出劳动但仍未达标,再加上未构建有效的激励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四)成本预算管理不科学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实施成本管理的基礎,科学的预算管理可使高新技术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成本管控目标及规划,并合理分配资金和资源,确保各业务活动的高效实施。但当前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不科学,具体表现为: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重业务轻管理现象严重,对预算管理缺乏正确认识,如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职责,对预算的参与度和配合度较低,且预算管理中忽视预算编制工作的实施,预算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未进行市场调研及财务分析便开展项目建设,并直接给予收支预算数据,与市场的脱离,导致业务活动中的市场指导缺位,降低了预算外的成本估算。同时在预算执行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且各部门未严格执行预算目标,成本预算超支现象普遍。
四、高新技术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H企业为例,从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体系、成本预算管理等角度出发,探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良性发展。
H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1年,作为专业从事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智慧环保及相关服务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发展中,企业拥有各项专利技术,荣获多项荣誉,并坚持以污染源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及环境信息化业务为主要布局,实现监测终端、监控平台、运维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抓住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契机,精耕核心业务领域,促进内生增长。
(一)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新时期,H企业确保成本管理效率,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为企业的成本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具体管理中,企业一方面转变管理理念,即结合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及成本构成等,注重产品总成本的管理,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基础上,利用动态成本管理理念对研发、销售等各环节进行管理,强调产品研发能力及企业经营战略的提升,并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利用网络、岗前培训、宣传册等方式宣传成本管理制度及思想,以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确保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活动的开展。
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政策的创新与施行,以成本管理为出发点,结合各岗位员工的职责、知识储备要求等,制定人才分类引进机制,并依据各部门下发的培训计划,对各部门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术和知识培训,以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例如,针对企业管理层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开展财务管理培训,使技术人员了解财务管理相关内容,针对企业财务人员,组织其参与企业运营的各环节,使其在了解业务活动流程的同时增强对成本管控的敏感度,最终促进业财融合意识的形成,实现企业业务及财务信息的真实精准性,并提高企业管理层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二)科学选取成本管理方法
当前成本管理方法包括标准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等,在实际工作中,H企业精准定位企业价值链,在深入分析价值链过程中,促使领导层全面了解现阶段环境监测的市场环境,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与缺陷,科学设定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之后在成本管理目标指导下,结合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产品生命周期等科学选取成本管理方法,并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成本管理系统、信息交流渠道及价值链分析系统,加强企业相关数据与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速度,利用价值链分析结果适当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与目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成本管理系统灵敏度,推进管理目标的高效实现,确保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产品生命周期因素中,不同环节企业的成本构成不同,成本管理方法也不同。如产品萌芽时期的成本多为研发费用,在保证产品基础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以价格优势扩大市场规模;产品发展阶段,强调产品功能及版本的更新,在技术创新中提高生产率,降低单位成本;产品成熟时期,企业要注重对成本的控制,充分发挥制约性资源的利用效率,并确保质量,获取产品的最后收益。业务流程环节,企业需将成本管理提前至设计阶段,从设计、研发、制造、营销、销售等环节出发,以最终产品的附加值为依据,划分企业各阶段的成本。例如,技术研发成本控制中,企业在研发前期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依据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产品用途及客户层,并分析产品性能成本比;中期研发阶段,测算当前及后期的成本消耗,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长期待摊费用、装备调试费、试验费用等,研发后期科学调整设计,降低设计交付生产前的修改次数,以降低设计成本。
(三)优化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针对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现象,新时期,H企业借鉴标杆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结合相关制度、企业现状等,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以规范企业的成本管理流程,确保成本管理的有效落实。在体系建设中,企业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强项目评估,将项目经理列为责任人,依据项目计划、实施进度等,科学分配技术人员,将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及岗位中,明确各岗位的管理职责,构建权责统一、分工明确的管理系统。
同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成本管理目标纳入绩效考核中,通过考核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促使其自主参与成本管理工作,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在绩效考核完善环节,企业全面分析当前考核现状、人员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目标设定合理的成本考核标准与目标,并制定集中考核、部门考核、个人绩效考核等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制定奖惩机制,基于实际情况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针对高效完成成本绩效考核目标的部门及岗位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落实全面成本预算管理
在全面成本预算管理中,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企业现状科学编制预算。在具体预算编制中,合理开展市场调研,以把握市场变動方向,之后依据产品技术研发与生产现状,测算各环节的支出预算,设置意外支出变动范围,确保预算编制的质量;在预算执行中,全面依据确定的指标额度实施经济活动,记录各环节成本流向及使用情况,以财务报表形式及时汇报领导层,并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设置内部审计等监督机构,明确规定其对预算执行中各费用支出、经济活动全过程成本等进行动态监督,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对各经济活动的成本支出进行分析与评价,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管理中的成本偏差问题,确保成本预算的落实。
五、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不断突显,如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在新经济形态下,高新技术企业要不断优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结合市场环境、业务流程、管理现状等科学选择成本管理方法,健全成本管理体系,落实全面成本预算管理,以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晓玲.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探讨[J].纳税,2019(03):242-243.
[2]刘成玉.上市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39(22):155+159.
[3]崔乃国.上市公司成本管理策略分析与探讨[J].财会学习,2018,201(27):137-138.
[4]黄馨瑢.浅谈上市公司成本管控现存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30):22-23.
[5]张英姿.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及管理措施[J].时代经贸,2019,472(11):51-52.
[6]齐珊珊.浅析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J].中国集体经济,2019(1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