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发 赵斯
【摘要】 国家教委在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有关通知中指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中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的核心内容是教育中学生懂得如何做人,懂得在漫长的人生旅途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怎样立足,怎样生活,怎样交往,怎样珍爱自已,又怎样尊重别人。“面向未来”的中学教育要从“做人”教育开始,在“做人”上教育下工夫。
【关键词】 德育工作 做人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5-036-01
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不求人人成才,只求人人成人。着重在“做人”教育上下工夫,把“树德育人”效益放在首位。“树德育人”如何从“做人”开始,如何在“做人”上下工夫呢?
一、正面教育引导,让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例证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在说服教育中,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使学生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我们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校会等活动对学生讲伟人成长的故事、英雄的事迹的同时,要善于就地取材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把同学们的优点、长处(例如好人好事、学习上进等)传递给同学们。当我问到严生杰(化名)同学是怎样用坚强的意志努力拼搏考入华南师范大学时,他的回答是:源于那次老师在国旗下当着全校学生表扬我学习努力、成绩进步,那天以后我更不敢对自己有丝毫的放松,直到现在我仍在努力。可见,正确的教育引导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激发学生见贤思齐的上进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产生可接近感,避免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之感,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建立起来,学生也就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
我校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树立“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的理念。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地上有一片垃圾,不仅仅是我要把它捡起来,而是我们抢着把它捡起来。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自已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要教育感化身边的人不讲索取、讲求奉献,崇尚美德、追求美。特别强调使青少年学生终生受益的“养成教育”。从九个方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饮食起居;(2)锻炼身体;(3)勤奋好学;(4)自尊自爱;(5)诚实守信;(6)认真办事;(7)关心集体;(8)勤于积累;(9)珍惜时间。学校德育工作希望家庭、社会予以支持和配合,以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倡导“德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面,要求学生吃好早餐上学,吃粗菜淡饭,清理好抽屉、书包,关好水电、门窗,不污损墙壁、不折损花木,用正确姿势看书写字、坐立行走,以及其他文明礼貌等方面均作了较具体的严格要求和训练。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中隐含的“做人”哲理,譬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子孙个个贤”,“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格言警句,正因为我校“全员育人,德育到位”,全面综合的“做人”整体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三、抓好教师德育,提高育人者自身素质
我们认为,加强德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不断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德育实效。
高中时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征,但仍旧不成熟、不穩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为,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李岚清副总理曾经说过:“只教书而忽视育人的教师不能算合格的教师。”学生要学会“做人”,首先育人者要有教会人“做人”的理念。我们通过每周政治理论学习,班主任培训,名班主任工作室,培训班主任预备队,开展德育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加强师德修养、改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把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两副担子一起挑,把教书与育人两项任务一起抓,把教与导两项指标一起考核,使教书育人得到统一。教师懂得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就不会只抓学习的尖子、升学的苗子,懂得人在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坚信“道德是智慧的土壤”,从而面向全体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学校就会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小气候。
四、未来社会对德育的三大要求
我们参观湖南长沙梅湖中学的三条语录对师生做重点宣讲、教育,从“做人”开始,在“做人”上下工夫,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一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要讲“真”,真心实意,真诚相待,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事情)就不要施给(强加、施加或其他不择手段的行为)他人。一条是“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对事,要求“善”,乐于实践,积善成德。我校无一片垃圾,成为整洁、温馨的学习乐园,源自于古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深刻哲理,靠一日常规要求从小养成,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条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对己,要“立志”,注重人格,讲究心灵美。人是要有精神的,人要立志,终身学习,不能安于现状,要继承和弘扬。人是要有精神的这句古训,倡导清正为人、廉洁自爱,对于见利忘义的败金主义思想有着现实的教育、鞭策意义。
总之,“如何做人”这是全社会乃至全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大课题,青少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向他们进行“做人”教育,提高“做人”素质,这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育工作就应该从“做人”开始,在“做人”上下工夫。
[ 参 考 文 献 ]
[1]柳海明.《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6.
[2]谢影.《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