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2020-03-08 01:52刘红霞闫悦张红艳
河南教育·高教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刘红霞 闫悦 张红艳

摘 要:“立德树人”是当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切实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已成为新时代医学教育最强的呼声。本研究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实困境、价值内涵、研究路径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医学院校要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医学生的道德修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医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立德树人”是当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都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切实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已成为新时代医学教育最强的呼声。本研究目的在于结合高职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加强高职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融入科学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训中,把医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技双馨”的医学人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学生和教师作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分别拟定了人文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人文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两套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医学生共1447人,学生年级分布:大一564人、大二457人、大三426人。学生专业分布:医学影像676人、护理494人、中药162人、康复72人、口腔43人。教师共126人:公共课教师30人、基础医学教师19人、临床医学教师29人、护理学教师23人、行政管理人员25人。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人文素质、人文关怀三部分内容。所得到的数据,均由问卷网软件自动处理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调查相关资料、梳理文献综述。

2.调查研究法利用网络平台向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1447名医学类相关专业学生、126名各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拜访专家学者,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访谈;深入医院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对社会输入的医学类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学人文基本素养。

3.功能分析法使用问卷网软件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剖析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阐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一)重医轻文现象普遍存在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两个主体,都承担着人文素养教育的重任。但调查发现,人文素养没有引起双方足够的重视。部分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自律性不强、学习主动性差,教育者(人文教师、医学专业教师、临床教师,学校管理人员、辅导员等)在医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思想和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人文学科在医学院校属于边缘学科,许多教师心中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师生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文的现象。许多医学类高职院校更注重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忽视其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二)人文与医学缺乏互融

我国高职医学专科学制短,医学专业课任务繁重,学校要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难度很大。而且,大多专职人文教师在医学方面是“门外汉”,不能在人文知识传输中与更多医学元素互融,导致人文课程成为灌输人文知识的“填鸭式”教育,无法激发学生对医学人文修养的向往,更无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医学人文素养。专业课实训教学是学生进入临床前模拟临床工作的重要教学过程,也是开展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阶段。但是,时下愈演愈烈的各级专业实践技能大赛,使得大多数高职医学院校更看重专业技能大赛证书的含金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进行专业内容讲解与技能操作时,很少提醒学生将学过的医学人文素养理论应用于医学实践。在调查问卷中,问到“您认为目前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时,67.5%的教师和51.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问到“您认为专业课有没有必要渗透人文素养”时,有98.4%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人文教育的宗旨不是为医学添加美丽的“外衣”,而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将人文知识有機地融入医学专业教育中,内化为医学生的人文修养,从更高层面理解从医之道。

(三)人文素养评价表面化

目前,对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考核,大部分医学院校依然采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法,即在人文课程结束后,通过试卷考核学生对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分数的量化评价人文素养教育的结果。考试内容仅停留在医学人文学科知识层面的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没有强调医学人文领域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也难以客观真实地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

三、研究对策

(一)树立人文与医学互融的教育理念

医者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兼具医术精湛和医者仁心,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杜治政教授曾说:“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医学的旗帜,是支撑医学发展的原动力,是医学发展的起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立德”的“先行者”,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从思想深处充分认识到高尚的医德、医学人文素养与医学临床实践互相融合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学校不是“学店”、不是“职业技能训练场”,充分展示身为人师的人格魅力,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高尚医德的传递和渗透,使学生在浸染和感受中完成生命的体验,丰富生命的内涵。总之,教师要将医学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互融教育理念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建立规范合理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安排阶段性实施,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课程实际安排不同的人文素养教育内容,以适应医学生知识能力的需求。注重人文与医学的交叉性,知识与方法的前瞻性、创新性,把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互融,形成有特色、有核心的高职医学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体系。通过对医学生实施法律、伦理、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人文知识教育,将人文知识有机融入医学专业教育中,让医学生汲取人文精神的精髓,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对生命、健康、疾病以及死亡的正确观念,使医学生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和职业道德,能从医学科学的双重属性、医学目的、医学模式的转变等高度上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社会。

(三)挖掘专业课教学中充满人性温度的内容

在专业课理论教学及实训课中,创设情境,努力营建浓厚的人文氛围,恰当融入人文素养教育内容,将人文关怀的细节通过技能操作步骤和操作语言具体呈现,促使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医学生关怀生命的情感,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的技能,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为其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自觉运用人文关怀知识,实施人性化检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核磁共振检查实训课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设备的维护与设备间的配置等做细致讲解,要强调患者身上不能携带铁磁性物质,检查前应态度和蔼地叮嘱其去除;若患者体内植入金属异物,应婉拒患者做此类检查,并耐心为患者解释原因。医学生要在掌握检查技术的同时,熟悉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如何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要使用造影剂,造影剂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且核磁共振仪器自身有较大的噪声,检查时间长,扫描舱较小,患者易出现幽闭性恐惧症,这时就需要在患者检查前对检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告知和心理安慰,在检查中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确保检查效率和图像质量。又如,在讲解诊断学体格检查方法中的触诊、听诊等技巧时,介绍华益慰、裘法祖等当代名医典范的事迹,在给患者体检时暖热双手及听诊器等细节,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情感。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的提高,懂得关爱他人,用“医者仁心”对待每位患者。

(四)优化育人环境,构建校园主流文化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因此,全面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富有浓厚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校园内设施要着重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对学生进行“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渗透式教育;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校园文化活动,活动要多样化、常态化,充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要;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以教育科研为中心内容的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自由参加活动,帮助其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以此促使良好学风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带动科研发展。

网络时代,上网是学生娱乐、交友以及获取人文素养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网络是把双刃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自我激励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缺失尤为明显,沉湎于网络生活已成为导致当今部分大学生人文素养不高、道德信仰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优化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数字化校园,打造精品网络文化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实现网上与网下工作相结合,既掌握网络信息传播交流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现“立德树人”工作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增强网络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

(五)参加社会实践,实施体验式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结合专业特色,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医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开展义诊咨询、测量血压、便民服务、健康调查、卫生知识宣传等活动,引导医学生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融入社会,加深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调查结果显示,68.6%的医学生和84.9%的教师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影响很大。在活动中,医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亲身经历”到生命的价值和神圣,理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感悟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

四、完善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为了客观真实地评价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效果,应改变以往以一次考核定成绩的评价方式,采取以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注重医学生未来的可能性和发展性,注重对医学生思想和行为表现方面的双重考查,综合各个影响因素考评。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馈,让师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矯正行为,促进持续性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良性循环。通过对医学生每一次进步或优点给予正面反馈、积极鼓励,使其产生良好的情绪反应和感受,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产生前行的动力。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要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新的教育理念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建立涵盖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医院文化、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的长效机制,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促进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既有高尚的医德、健全的人格,又有扎实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使其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摆脱“技术至上”“物质至上”的观念束缚,树立“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价值观,把无形的人文素养转化成为无限的奋斗动力,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与荣耀,努力担当社会赋予的崇高职责。

参考文献:

[1]李燕,张传仓.人文关怀护理在高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9).

[2]李燕琼,夏波.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医学教育的全程——谈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4,(3).

[3]裴智民.协同视角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与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4]李荔.医学人文教育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探究[J].医学与哲学,2020,(11).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高校体育与立德树人研究
夯实基本功,做立德树人的中职班主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求新求实求突破 考师考生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