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强调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最重要基础之一,做好新时代城市治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其核心内核的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决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市殷切期望的重要抓手和实施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新时代的城市治理工作,必须以创新理念为基础,以创新驱动激活力,为城市发展打造引擎、注入动能、增强后劲。
《决定》强调,必须持续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向、以精准政策引导市场预期、以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良性互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在这一大背景下,《决定》强调以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为突破口,坚持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组织经济工作制度,构建主题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安居乐业的产业生态圈,完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产业空间;强调坚持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的产业发展导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决定》对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特点有深刻的认知,做出的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措施规划,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与此同时,《决定》提出改革科技创新转化机制,推动发展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决定》把发展新经济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突破口,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投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在引导市场预期、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决定》也提出了政策性、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措施,為企业在成都的可持续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
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决定》提出,要建立完善协调发展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成都市的引领力辐射力带动力。《决定》强调,必须强化区域发展极核支撑,深化区域协同城乡融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在健全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机制、健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完善“一干多支”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方面,《决定》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为谋篇布局成都市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建立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推进机制,推动构建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持续增强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核心功能方面,成都市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做出了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健全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成都的国家中心城市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和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的重要标志。新时代的城市治理工作,应牢固树立协调理念,逐步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不同规模城市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逐步形成城市功能有机整合、产业分工合理、经济联系紧密的相互依托的网络关系,逐步形成产业高级化、结构等级化、城市功能化、交通网络化、城乡一体化的城市体系,使城市群具有更加丰富的多样性、更大的创造性和更持久的竞争力。如何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设立跨行政区的领导协调机构,建立区域整体协调机制,从全局出发规划和调节地区经济的总体发展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构筑区域经济总体优势,应当是成都市下一步所重点考虑的;另外,成都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在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城市发展逐步衍生出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城市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病”问题。
新时代解决“城市病”,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决定》中,完善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创新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作为成都市实施新时代城市治理工作的制度性保障,凸显了成都市委牢固树立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观。通过《决定》,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把生态要素引入城市,把城市融入自然,真正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一体。在城市形态上,也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在人文风貌上,也还会记得住乡愁。通过《决定》,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处理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以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一,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优势,实现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协调发展,从而为成都市现代化发展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光明前景。
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
新时代的城市治理工作,应牢固树立开放合作、走向世界、互联互通、共享共赢的开放意识,实现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决定》强调,必须主动服务、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场景营造,以国际化标识承载城市精神和理想追求,用国际化的创意理念和表现符号传播城市品牌。《决定》提出,以全球视野构建国际通道体系、以供应链思维建设国际物流体系。构建以成都为核心的亚蓉欧“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深化国际通程航班试点,优化完善通达国际航空枢纽、全球区域经济中心和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客货运航线网络,探索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模式,打造洲际航空客货运转运中心;开展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打造面向全球的制造企业配送枢纽和面向泛亚的全球区域分销企业配送枢纽。建立“运、产、流”一体化发展机制,支持临空和适铁经济发展,深化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等改革试点,健全亚蓉欧国际班列稳定开行和市场化运营机制等。
坚持以开放思维谋合作发展,着力构建与国际规则无差异、有竞争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优势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在开放合作的时代潮流中更加自信地迈向世界。《决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积极开展服务业高水平开放试点;争创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和协同改革先行区,健全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别园区产业开放合作共建机制;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等等。
《决定》提出的一系列开放措施,既是顺应全球化浪潮之大势所趋,以及我国对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必然要求,亦是成都市愈益自信、大气、包容的自然表达。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推进现代化建设。
《决定》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共享发展与城市发展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决定》强调,要加快完善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新时代城市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必将深刻影响城市的价值选择、人文尺度、战略指向以及治理方式。《决定》强调建立健全以利民为导向的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健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现代教育体系、健全更高水平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通过制度性保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新时代的成都城市治理工作,通过诸多制度建设,必将建设成为一个有“归属感”的城市。城市的發展能够将人与人之间联系得更紧密,努力保持城市的休闲特质、生活品质,不断顺应人们的需求,以饱含人文情怀、正确可持续的方式建造城市。城市的发展能够为市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更多收入渠道、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带来更多可感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市民精神更丰富、生活更多彩。
《决定》还从建立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文化建设制度体系、法治保障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督制度体系、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体系诸方面,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重视思想引领、顶层设计,全方位多层次以新发展理念贯通城市治理全过程,全面提升成都市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书写着新时代成都市阔步前行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