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2020-03-08 14:17胡晋瑜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教学

胡晋瑜

他善于引经据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再现历史事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掌握历史知识;他富有激情,以铿锵有力的话语让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凝聚在课堂上……

他就是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讲课大赛“精彩一课”奖获得者姜建芳教授。在他的教学字典里就一个‘真字,把真材实料教给学生,把真才实学、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

● 一心一意教“真”知

姜建芳200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博士毕业,来长安大学任教至今已经15年。他主要为本科生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政治理论课原本就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抬头率低。针对这一问题,姜建芳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刻反思。他认为,不是学生不爱听,而是教师没教好。思政课需要“真”东西。

姜建芳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授给学生“真材实料”。在他的课堂上,看不到照本宣科。他总是结合典型案例,将课本上的知识讲得绘声绘色,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他认为,知识是死的,但老师却是活的。教师授课,只有基于课本而不局限于课本,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活,讲得学生爱听。这是他长期追求的目标。在讲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艰难开辟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讲述中共执行“城市中心论”的三起三落需要涉及多位中共中央总书记,他就把中国共产党建党98年来所有总书记的人物链展现在屏幕上,在讲三位领导人犯错误的原因和危害时,把党中央领导人的演变也讲得一清二楚,使学生眼界大开。他这种以点带面、旁征博引的教法,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让学生知识能“立”得住,“铺”得开。

姜建芳坦言:“以前讲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一桶水,现在不行了,学生需要的是源头‘活水。”不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所以在备课环节中,姜建芳以一节课为圆心,以历史时间轴为半径,在特定历史人物、历史节点的讲授中,搜集大量史料,很多内容是一般教辅材料和网络上见不到的,文献查阅成了他茶余饭后的“休闲方式”。翻开姜建芳的教案本,密密麻麻记载的全部都是与书本内容息息相关的知识点。这就是多年来他的课“真”的地方,同样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原因所在。

听过姜建芳上课的人都知道,他每节课的结尾都有一个“规定动作”,那就是诗词结尾。把一节课的核心观点用简短的诗词表述出来,成为了姜建芳的“拿手好戏”。譬如,讲长征时,他就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自己作的诗《忆长征感怀》:“古今用兵凭谋韬,灵活指挥为最高。别国经验诚可贵,犹需慎取莫照抄。王明博古搞教条,恪守本本把禍招。三军痛谢毛主席,挽党救军技高超。”博得了学生阵阵掌声。

真知之下,自有真情在。姜建芳授课还有一门“独门秘籍”——激情。在日常教学中他总是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注意力与情绪。他经常自嘲道:“没办法,我讲课,常进入角色,置身其中!”“很多次,在讲到革命先烈英勇牺牲、慷概赴死的悲壮场面时,姜老师都禁不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这种情感,让毕业8年之久的学生沈泽玉至今记忆犹新。

学生王泾丞说起姜老师的“动情”之处深有体会:“讲到黄花岗起义,方声洞烈士参加敢死队上阵之前,带爱妻王颖、幼子方贤旭到照相馆拍照留念的情景时,姜老师落泪了,台下的同学们也哭成了一片。”这样的场景在讲到江姐、赵一曼烈士惨遭敌人酷刑折磨时,也一一再现。他时常教育学生,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你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好好学习本领,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一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姜建芳课堂上释放的“真”情,给无数学子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永远激励着他们顽强拼搏,去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 心无旁骛守“真”理

谈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操守,姜建芳用八个字进行了鲜明的概括:“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这也是他认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坚持的“真理。”

对于近些年来,一些思政课教师政治立场不坚定,在课堂上“信口开河”,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状况,姜建芳时常提醒自己,也告诫别人:“质量至上,内容为王。”“搞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涉及各个领域,但是授课必须传播正能量,因为社会主义的办学目的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然,我们的教育就失败了。”他时刻把“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这句话牢牢记在心头,认为这是思政课教师的底线与红线,不可碰,也不能碰。

为讲好思政课,姜建芳把学习科学理论常态化。没课时,他总是泡办公室,看报纸、读文件,涉猎理论前沿,掌握最新学术动态,这种学习,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在一个月内一口气读完8本专著;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

“真”理越辩越明,学术越学越“精”。除了课堂教学,姜建芳还十分重视实践课的实施效果。布置选题、社会调研、修改调研报告、组织课堂辩论等,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学生们争相介绍:“姜老师的实践课目标明确,我们必须走出校园实地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不然,讨论时就难免放空炮、讲错话。”在讨论“有人对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单干与三大改造前私有制下的农民单干,得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结论,你如何评论时”,学生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因为通过调研,他们早已理清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已将问题弄得明明白白。大家纷纷建议今后多搞这样的实践课。

姜建芳深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人的天职。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还要有科研创新能力,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有用人才。近些年来,姜建芳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各类课题7项。仅仅在刚过去的2019年,他除了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外,还以文入会,先后赴西安、广东、榆林等地,四次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重点发言。

“如果科研搞不上去,讲给学生的都是‘大路沿上的知识,你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必须及时把握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科研永远是教学的支撑,教学则是科研的延伸。”姜建芳这样对同事说。

● “做好传帮带,我义不容辞”

除了上好课,姜建芳还非常注重帮助年轻教师的健康成长。因为只有这样,思政课才能做到后继有人。

杨斌博士2014年毕业后来到长安大学工作,由于没教学经验,姜建芳就热心帮助他。杨斌身怀感激地说:“多亏了姜老师在我刚入职时候的帮助,使我很快进入角色。”他不但把自己的课件、教案交给杨斌,还经常为他讲解不懂的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半个学期下来,杨斌的教学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已经是学院的教学骨干,名师工作室成员。

2018年6月,长安大学制定并落实《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成立“名师工作室”,目的是带动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教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升。姜建芳由于在教学领域成绩突出,因此顺利当选名师工作室主任。一年多来,他带领大家进行示范教学、指导集体备课、举行讲课比赛,千方百计传授自己的经验,帮助年轻人成长。

他多次为大家做示范教学,指导大家如何取舍课程内容,做到保质保量;多年来,他不止一次把自己的教案、课件,无私地分享给青年教师。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全院形成了教师之间资源共享,互帮互助的良性备课机制。名师工作室要求各系部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结合教材和时事政治,定期开会,讨论授课内容,更新教案课件,统一授课进度,确保授课质量。目前,已有3名教师获得省级思政課“教学标兵”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能手”荣誉称号;去年10月份,姜建芳、李婷两位老师双双获得长安大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李婷作为陕西省思政课“教学标兵”代表之一,参加了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并顺利获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特等奖,也是陕西省唯一一个特等奖。

讲到年轻教师的成长,姜建芳难掩内心的欣喜,他坚信只要把年轻教师培养好,把他们的每节课打磨好,思政课一定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这个专题你是专家,你比我强,我要向你求教。”“我年纪虽然比你大,但术业有专攻,你在这个领域是我的老师”……这是姜建芳经常对年轻老师说的话。他从不掩饰自己的不足,凡是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向年轻人求教。他这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谦逊作风,受到了年轻教师的充分肯定。

记者采访期间,正值姜建芳积极准备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对于这次比赛他深有感悟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然要落后了。”通过比较进入全国比赛决赛的李婷老师的参赛视频,他发现:新时代的思政课不仅内容要丰富,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新技术的运用;例如“雨课堂”的使用和一些视频、图片的穿插等,都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这是时代发展对思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不掌握这些,就要落伍,难免被淘汰。

姜建芳虽然深知新技术是自己的短板,但他自信乐观地坦言:“我不服‘老,我下来要好好向年轻人学习,迎头赶上。”

认真工作,诗意生活是姜建芳的人生信条,守好“阵地”,铸魂育人,是他几十年来的初心与坚守;在思政教学一线我们总能看到姜建芳对教学科研的乐此不疲、躬耕不辍。当问到从教几十年的感悟时,姜建芳用自己创作的一首诗《从教感言》与教学岗位上的一线教师共勉:“昼捧宝书讲马列,夜挥笔墨研妙理。桃李满天平生慰,执教终身做人梯。”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教学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