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会计教育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0-03-08 14:24唐顺莉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会计教育培养路径

唐顺莉

关键词:会计教育  职业判断能力  培养路径

一、概念解读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在遵循会计标准的基础上,当面临不确定情况时,结合企业现在和未来所处的商业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专业知识以及从业经验,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交易与事项的分类和性质进行识别、分析、判断与决策,最终准确选择适合会计主体经济性质的账务处理过程。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会计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还需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同时能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企业现在或者未来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

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会计准则导向性的要求

随着技术创新、全球化竞争、知识经济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所处宏观经济环境的变迁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以原则导向为基础,对于部分模糊或者不确定性的交易与事项不再规定具体的账务处理方法。在这样的导向下,会计职业判断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新的特点和趋势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道德和态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市场因素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本科会计教育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会计政策选择性的要求

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仅应掌握不同会计政策下的账务处理方法,而且要能在符合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环境分析选择对企业的会计成果能够产生最优效用的会计政策。

(三)会计估计的要求

会计估计是指由于不确定交易和事项的存在,在繁多的经济业务中,会计人员需要以最新的信息和资料为基础,根据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行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主要体现在,存货可变现净值的估计、公允价值的估计和判断、资产减值的会计估计、预计负债的估计等等。

(四)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会计信息质量应是其满足信息需求者的程度;从会计信息的生产者角度出发,会计信息质量应是其满足会计准则(制度)要求的程度。企业及会计人员应向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和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原则导向为基础的账务处理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职业判断离不开长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经验。职业判断影响企业提供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判断意识缺乏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存在会计职业判断意识缺乏的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应用性理论的讲解,忽略了基础性理论的教育;习惯性按准则讲解会计的账务处理,没有深入思考各个会计问题之间的经济实质;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按部就班,学生缺乏对经济业务判断的能力和责任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二)課程体系设计不完善

未来学者托夫勒说过: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会计学是一门复合性的学科,优秀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交叉知识、人文社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但在许多高校的会计课程体系中,会计专业课程的比重过高,管理学、经济学、数学及信息技术应用等课程比重较小,学生对非会计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会计类课程。这种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培养的现象,致使学生知识面过窄、学科分离严重,进而影响学生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还存在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性高的问题。有些内容如《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在成本计算和管理方面的知识重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在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等内容上部分重叠。

在人才市场上,学校作为供给方,必须密切注意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向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专业人才。但从部分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设置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及时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

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育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设计。在校内实训阶段,实训内容以原始凭证的核签、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簿记的登记、会计报告的编制等簿记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整个账务处理流程的实训,对会计核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简单的账务处理实训脱离了复杂的经济环境,学生不需要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还存在毕业论文选题理论性较强、内容陈旧过时的特征;学生在校外的毕业实习形式单一且流于形式。第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比较薄弱。多数高校建有实习基地,但与企业的合作处于浅层次。学生去企业实习往往也是处于简单地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和生产流程等参观实习的层面,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即使有参与具体实践,学生参与的时间往往比较短,实践内容也不具有系统性。第三,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会计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保证实验环节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没有在企业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经验,对具体的实践业务只是感性认识,对具体业务的流程和细节了解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践课程效果。

四、本科会计教育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提升机制

(一)职业判断意识教学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从思想意识上注重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理解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其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专业课程的讲授中,教师有意识的增加职业判断知识,运用职业判断技巧分析专业问题,使学生养成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存在课程重复、实践体系不完善、轻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因此,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会计学科学发展。

在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应围绕本科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做到课程名称规范、课程内容合理、课程学分合适,前后课程衔接恰当。课程的设置应该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开设适用性高的课程,以满足社会需求。在确保已经定型的核心专业课程的同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中,增加与会计工作环境有关的通识类课程,例如经济与管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法律与社会伦理等。如果部分课程已經开设,但学分较少,可以适当增加学分。

(2)对已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调整,按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整合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内容,使教学内容系统性更强,也防止不必要的课时浪费。

(3)完善实践教学,适当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广泛采用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为主的其他实践教学方式,比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下的综合实训、社会实践等。

(4)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通过该课程,学生应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能够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兼顾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来达到公司的最大经济利益。

(5)根据会计改革和会计实践的动向,增加会计热点问题研讨。校内老师和校外专家学者定期开展专业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会计前沿知识,丰富其理论体系。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要能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大学本科的会计教学中应通过增加实践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这些实践是学生充分理解理论,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过程。随着四年时间的推移,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升,按照“认识——学习——体验”这一循序渐进的逻辑路径,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三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是认识。依托专业基础课程开展分散单项模拟实践和参观调查企业,让学生认识基本的业务处理流程和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点。

第二阶段是学习。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核心知识。

第三层次是体验。体验阶段安排在第六学期后半段至第八学期。通过校内仿真模拟实验、校外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等方式实现。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锻炼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

三个阶段中的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案例模块、实验教学模块、课外素质拓展模块、企业实习模块和毕业论文模块,通过五个模块的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1、案例模块

以理论课堂为平台,结合每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讲解教学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为学生日后的会计实践工作打下技能基础。

2、实验教学模块

实验教学模块分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基础性实验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形成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主要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学生能够在不出校门的前提下了解企业各项基本流程的进行。综合性实验则是在专业理论课程和基础性实验课程教学结束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开设的仿真模拟综合性实验课程,通过虚拟账务处理环境,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3、课外素质拓展模块

包括组织学生申请和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各种专业社会实践项目、参加专业竞赛等项目,通过社会实践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

4、企业实习模块

以校外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为平台,科学设计实习项目,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毕业论文模块

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完成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之后的最后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专志.高校会计教育的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机制.中国成人教育[J].2017(10):71-74.

[2]解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及其培养路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6.

[3]王镇.会计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18(07):97-98.

猜你喜欢
会计教育培养路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会计智商及其提升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我国独立学院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
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