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问题
——当代价值、现实困境与重建路径

2020-03-08 01:41安冬平
岭南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香港

安冬平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昭示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落地起航。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流砥柱,本应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优势、再创辉煌。可令人遗憾的是,2019年香港爆发了史无前例且蔓延数月的青年黑衣人“反政府、反警察”暴力性示威游行运动,它与横扫英国的脱欧公投和席卷美国的抗议特朗普政府“公共负担”示威游行一样,暴露出所谓“自由民主制”资本主义制度孕育出的国家认同危机。若任其发展不能从本质上断其病根,则对香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潜在危险将不亚于武力暴动和恐怖袭击。香港自1997年回归以来一直享受着“一国两制”待遇,在制度上依然保留了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无论领土还是主权上香港都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因而要坚决铲除资本主义制度孕育的“国家认同危机”,与此同时,国家下决心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超级湾区,香港青年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力军,因而正视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危机并寻求破解之道迫在眉睫。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立足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当代内涵理解与时代价值重构,瞄准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困境,遵循动态系统逻辑,可尝试探赜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四解式”系统重建路径。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时代内涵与当代价值

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特征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国家认同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内涵解读与价值诠释,明晰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应然状态,有助于系统呈现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具体范畴。

(一)时代内涵

“认同”概念率先诞生于心理学,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向另一个人或团体的价值、规范与面貌去模仿、内化并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认同是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1]12。后引入社会学领域,学者们将认同视为国家政治和治理过程的政治资源,如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认同等同于“集体良知”,它是能够有效地将某一共同体中的不同成员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随后,“国家认同”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政治学领域,历经百余年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理解框架:其一,国家认同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它会随着时代和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其内涵也将在变化发展中得到持续性地丰富;其二,国家认同是一个集体性概念,它直接影响着公民凝聚力的生成和削减;其三,国家认同是一个界定性概念,具有国家归属和身份确认的作用,能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国家成员身份;其四,国家认同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包括一国成员对所属国家的文化、历史、主权、制度、政治、法律、道德等多因子的全面立体认可。

(二)时代价值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进程的推进,湾区内的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危机却日益凸显,如何让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成为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利器”而非“破坏武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前提之举是让香港青年明晰国家认同的当代内涵与时代价值。

伴随着时空格局的演变,置于“一国两制”框架内,基于国家认同内涵的历史溯源与理解框架,沉浸到国家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双重背景中去理解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概念,可重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当代内涵与时代价值。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至少应包括历史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和发展认同四个基本范畴。

一是历史认同,即认同“中国共同历史”,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情感保障。“历史是集体记忆的一种形式,没有这种形式,一种集体的认同感是不可能的”[2]271,与此同时,“历史认同的前提是保留历史记忆”,一个历史失忆的民族“不可能产生历史认同及其基础上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其他认同”[3]42。香港青年虽未经历过历史,但这不能构成忘记历史的合法理由,他们现存的“风俗”、“礼节”、“语言”、“文字”等“根”信息都是拥有共同历史的“佐证材料”,因此充分尊重香港与内地“同根共祖”的历史事实是合情合理的。

二是制度认同,即认同“一国两制”制度,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秩序保障。“制度认同是公民对于国家制度框架体系的认可与支持,是国家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一旦制度认同出现危机……整个国家也将处于分裂和不稳定当中。”[4]香港青年已见证:香港自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下不仅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等多个困境,而且在全球竞争力上2016和2017年连续两年蝉联第一,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这些优秀成绩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可以预见,未来“一国两制”制度依然是“保驾护航”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高速有序发展的最优制度。

三是文化认同,即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动力保障。因为文化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和理想,“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和极强的凝聚力,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支配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3]37,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是它生命的一面镜子,那么一个民族的文化才是支撑它内在生命和各种行动的真正源泉。香港青年应清醒地意识到承认香港与大陆之间的文化差异并不代表摒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香港文化亦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支,其精华部分“如诸多相同的文化符号、共有的思维模式和共同的文化理念”正是因为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才得以保存至今,这些都是香港与内地同源的证据。

四是发展认同,即认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保障。“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非常深刻、非常普遍的真理,它已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成绩所验证。香港青年应自信地接过“持续发展”的接力棒,理解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党中央立足粤港澳三地发展现状、并在学习和总结世界百年湾区经济圈、城市群的成功经验之后,创新性提出的能够发挥粤港澳更广阔发展潜能的伟大发展设想,力求凝聚粤港澳三地合力打造出一个让全世界惊叹的世界顶级湾区,如此,香港才能更“香”,才能更“傲”,中国才能更“强”。

二、当前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困境与外在表征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启动伊始,部分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就深陷危机之中。因而,只有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困境并精准识别外在表征,才能对准“矛头”精准设计出有效的重建路径。

(一)遭遇“港独分离主义”腐蚀:弱化“一个中国”意识

众所周知,一旦国家出现了分离主义,就意味着国家认同出现了问题,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都将面临威胁,为此该国将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精力去应对和解决。香港自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割让给英国到1997年回归,被殖民统治长达150年,英国借香港区位优势为本国盈利,将香港打造成亚洲金融中心、国际自由港,使香港拥有过经济的高速发展期,但他们从未放弃隐形控制和隐性殖民香港的企图。就国家认同而言,香港青年一代正遭遇殖民势力培育出的“港独分离主义”的严重腐蚀,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弱化香港青年的“一个中国”意识,从而达到撕裂香港、分裂中国的终极目标。

“港独分离主义”主张者的“腐蚀之道”内含三大阴谋:一是提前布局,培养“港独队伍”。香港回归之前,英国就开始布局强行加速所谓“香港民主化”进程,催发香港青年产生香港回归后将被不公正对待的错误观感,萌发基于本土意识的陆港疏离和对立情绪,本质是在培育“港独分离主义”及其主张追随者;二是抹黑政府,激发“政民矛盾”。“港独分离主义”者主张“香港自觉”,强化“本土意识”,不断误导香港青年对中国政府产生负面印象,破坏香港特区政府的公正形象,并以维护香港政治自由为名义发动一系列反中央、反华、辱华的政治游行示威运动。三是移花接木,制造“社会动荡”。如2019年“港独分离主义”者引援“反修订条例”为理由,利用香港青年的“血气方刚”和“游戏心理”掀起了香港百年不遇的“反港警、反港府”政治风波,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二)掉进国际“优等公民”陷阱:丧失“身份归属”能力

从公民与国家关系角度而言,国家认同本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当与别人相比时,国家认同能力意味着能够确认自己属于哪一个国家,并对自己的国家拥有自豪感和骄傲感。理论上讲,在政宪体系完善和政权集中的国家,公民身份认同应是单一性的。但香港在长达100多年的殖民生涯中,早已丧失“身份归属”能力,这与殖民国家一直培育他们“优等公民”意识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实际上,所谓的“优等公民”只是殖民国家安排的“美丽陷阱”,目的在于保持其对香港长期的殖民统治,只要香港人逃不出“优等公民陷阱”,就逃不出他们殖民统治的“牢笼”。

在培育“优等公民”意识的进程中,英国殖民者主要采取三条行径切入:一是宣传诸多香港荣耀营造优等心态,即殖民者用与中国大陆相比,香港所拥有的“高度法治”、“高度文明”、“自由民主”、“世界地位”、“国际化程度”等美誉辞藻不断强化香港优越于内地的国际“优等公民”心态,进而滋生出仇视“中国大陆人”、敌视中央政府的心理;二是利用香港多元化社会环境推崇后现代主义激进行为,即在香港这样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民主环境中,鼓励拥有不同利益诉求和不同政治主张的不同群体均有权利推翻他们不认可的政府权威;三是虚化香港青年“国家意识”,强化香港“地区主体性”特征,即他们将香港所有拥有的国际地位、金融和文化等社会发展成就均归功于香港曾经拥有超越民族和国家束缚而“自立门户”的“地区主体”历史。

(三)中标“多元外部势力”诡计:生成“极端暴行”运动

伴随中国的日益发展壮大和国际地位的稳步提升,一些心胸狭隘的国家难以接受现实遂起“羡慕嫉妒”之心,千方百计地给中国设置发展障碍妄图牵制中国走向强大,其中一个“诡计”就是利用香港这个“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做文章,不惜以“财力、物力和人力”诱惑煽动香港青年进行所谓的“合法游行示威”。他们道貌岸然地利用香港青年“涉世未深”和“青春热血”的特点,巧妙地将“黑暗基因”植入香港青年的合理诉求中,表面上是“助力香港、守护香港”,本质上却要达到撕裂香港、分裂中国、破坏国家认同甚至颠覆中国的非法目的。

当前,多元外部反动势力主要通过四个渠道释放诡计:一是通过各种诱惑获取香港青年群体的选票支持,支持“香港傀儡青年”成功进入香港立法会和政府内形成“内鬼”;二是寻求并召集境外(如台湾地区、英美等国)反动势力合力助力并提供非法资金,支付香港青年“高薪”参与街头暴力游行活动;三是篡改和编撰“香港现实问题”,“颠倒黑白”以供西方媒体歪曲炒作寻求国际同情、造成国际舆论给中国施压;四是利用互联网的群体年轻化、群聚快速性和社交隐蔽性,有组织、有计划地大量宣传反动言论、举行游行示威网络培训课程,网络召集和策划一次次由香港青年参与的“反政府”极端暴行运动。

(四)陷落“通识教育误导”深渊:失去“明辨是非”智慧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指出“通识教育关系到国家高质量人才的成长”。据此,通识教育的价值在于促成人成为“真正意义上完善的人”,即拥有健全人格、宽厚人文情怀、严谨科学精神及极强社会责任感的人;真正的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拥有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扎实的理性思考能力和辨别价值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成长为合格的国家人才。可理当“培养完善人”使命的通识教育一旦偏离“合法轨道”,这辆列车不但无法达到原本终点,反而会承载着列车上所有“无辜乘客”驶向“万丈深渊”。粤港大湾区青年国家认同正遭受香港“通识教育误导”的严重威胁,让部分香港青年“迷失双眼”失去了“明辨是非”的智慧。

当前包括过去很长一段历史发展过程中,殖民势力控制着香港的通识教育,他们充分利用通识教育的“合法机会”,大肆培育香港学生的“仇中心理”和“忘祖行为”,表现为“三歪三丑”误导:一是歪曲中国历史,将香港历史从中国历史中抽离独立讲解,淡化国家意识,丑化中国历史;二是歪曲中国发展和成就,将中国发展历程丑化成国际负面影响的生成过程,如农村贫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政治独裁问题、外交紧张问题等,丑化中国发展;三是歪曲“一国两制”优势,将伟大的“一国两制”描绘成致使香港走向衰败、走向没落的制度根源,丑化“一国两制”。陷落如此通识教育深渊,部分香港青年学生自然会失去“明辨是非”能力,建立国家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更是天方夜谭。

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视域下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现实困境的系统破解逻辑

纵览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危机的生成历程,横观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困境,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之路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充满各种挑战的复杂工程。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破解之道离不开系统思维。引入动态系统思维逻辑,可尝试将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工程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从动静、时空四个维度出发构建正反耦合闭环回路式破解逻辑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逻辑系统模型

就整体系统结构而言,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路径系统应包括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两大子系统,其中静态系统包括主体、保障、行动三个子系统,动态系统包括输入系统、过程系统、输出系统和反馈系统四个子系统。就静态系统结构而言,主体系统包括系统主体、执行主体、参与主体和评价主体四个主体要素;保障系统包括协同保障、行动保障、参与保障和评价保障四个保障要素;行动系统包括协同行动、执行行动、参与行动、评价行动四个行动要素。就动态系统结构而言,输入系统包括协同主体、协同保障、协同行动三个要素;过程系统包括执行主体、行动保障、执行行动三个要素;反馈系统包括评价主体、评价保障、评价行动三个要素。就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两大子系统的关系而言,二者在时空结构上呈现彼此内嵌的关系:每个动态系统的子系统在空间维度上都镶嵌着三个静态子要素,如动态系统之子系统——输入系统在空间维度上将包括协同主体、协同保障、协同行动三个静态要素,同理,过程系统、输出系统和反馈系统三个动态子系统都将各自包括三个静态要素;每个静态系统的子系统都在时间维度上将经历四个动态要素,如静态系统之子系统——主体系统在时间维度上将由协同主体、执行主体、参与主体和评价主体依次登场构成,同理,保障系统和行动系统两个静态子系统都将各自包括四个动态要素。

四、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四解式”重建路径

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逻辑模型的系统构建为如何破解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困境提供了理论导航。立足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当代内涵与价值,以解决问题为着力点,瞄准现实困境,遵循动态系统逻辑,可设计出实践中的精准“四解式”路径导航图景,如图2所示。

(一)输入系统:注入“爱国主义”重建历史认同,肢解“港独主义”毒瘤

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体系之输入系统根本任务是重建历史认同,解决情感问题,即唤回集体记忆,汇聚国家历史共情能力,其策略是通过注入“爱国主义”,达到肢解“港独主义”毒瘤的目的。实践中可从引入协同理论构建三条肢解路径:一是构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工程的“爱国主义”协同主体(以下简称协同主体),所谓“爱国主义”协同主体是指由香港和内地相关政府部门、有关爱国机构、社会团体或组织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组建的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机构(内设研究机构、治理机构、决策机构和咨询机构等分支机构),系统彻底地将“爱国主义”基因注入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工程的顶层设计和过程服务工作;二是构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工程的协同保障,所谓协同保障是由协同主体设计、由香港、内地官方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共同落实的系列保障要素,包括完善的相关法制、及时的政策支持、充足的财政投入、有效的监测方式以及灵敏的纠错机制等;三是规划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工程的协同行动,所谓协同行动是指协同主体基于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困境的破解与重建而开展的科研、治理、设计、咨询、服务、决策、监测等一系列引领性工作部署和行动安排,逐渐实现彻底肢解“港独主义”毒瘤的目标。

图2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精准“四解式”实践路径导航

(二)过程系统:根植“中国文化”重建文化认同,瓦解“敌对势力”渗透

源于“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体系之过程系统根本任务是重建文化认同,解决动力问题,即重塑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地位,用文化力量消除理念隔阂和误会印象,其策略是通过根植“中国文化”,达到瓦解“敌对势力”渗透的目的。实践中可构建三条瓦解路径:一是构建香港青年文化认同重建的执行主体,所谓执行主体是指由香港、内地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推广、教育与传播的群体,包括媒体机构、教育机构、社会团队、民间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组建的专门致力于香港青年文化认同建设使命的执行联盟;二是构建香港青年文化认同重建的行动保障,所谓行动保障是由协同主体设计,由香港和内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共同落实,能够确保文化认同执行主体积极有效开展系列文化工作的具体保障措施,包括政策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平台保障和激励保障等;三是规划香港青年文化认同重建的执行行动,所谓执行行动指文化认同执行主体为瓦解香港青年文化认同面临的多元反对势力的渗透作用,针对性地策划与举办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交流、讲座、展览、教育、培训、推广、集会、研讨等具体性工作和活动。

(三)输出系统:构筑“自家意识”重建发展认同,破解“优等公民”阴谋

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体系之输出系统根本任务是重建发展认同,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共同发展问题,即“粤港澳本是一家人,全家总动员共发展”才是真正的“出路”,其策略是通过构筑“自家意识”,瓦解“优等公民”阴谋。英美等外部反动势力为达到分裂中国、分裂香港、遏制中国发展等目的专为香港市民量身定做了“优等公民荣誉”,而实际上香港市民在英美国家仍被视为“二等公民”,所以本质上是要“忽悠”香港市民从而继续保持对他们的隐性殖民。这种假性优越感实践中可构建三条具体破解路径:一是构建香港青年发展认同的参与主体,所谓参与主体是指现在和未来共同致力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并共享粤港澳大湾区“荣誉与成果”的所有青年群体;二是构建香港青年发展认同重建的参与保障,所谓参与保障是由协同主体设计、由香港和内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共同落实系列保障要素,确保香港青年能够从思想和行动上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践中来,包括立法保障、教育保障、资源保障和技术保障等;三是规划香港青年发展认同重建的参与行动,所谓参与行动指参与主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所接受的正确价值引导和正确舆论导向、参与的湾区发展主题社会交流和社会活动、所完成的国家认同系列课程学习和考核。

(四)反馈系统:回归“国民教育”重建制度认同,化解“通识教育”误导

香港青年国家认同重建体系之反馈系统根本任务是重建制度认同,解决秩序问题,即“从国民教育切入,从娃娃抓起”,助其成长为“笔直的参天大树”而非“乱杈横生的病树”,其策略是通过回归“国民教育”,化解“通识教育”误导。长期以来,港澳地区尤其是香港青年学生饱受殖民者以“通识教育”为“合法途径”进行的“非法洗脑”,灌输了太多“中国负面误导”,所以他们“反馈”给香港社会的只能是“混乱的社会秩序”。当务之急可尝试构建三条化解路径:一是构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评价主体,所谓评价主体是指由协同主体设立或认可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国家认同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二是构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评价保障,所谓评价保障是由香港和内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为评价主体能够科学、客观地开展评价工作提供的软硬条件支持包括经费支持、政策支持、人力支持、舆论支持、技术支持等;三是规划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评价行动,这里的评价行动专指粤港澳大湾区香港国家认同教育评价主体对粤港澳大湾区“国民教育、通识教育或思想教育”从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效果、考核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标准系统制定、评价行动方案设计以及常态评价工作开展。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香港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