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万杰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现在的通缉令上面,都是用相片,因此很容易辨认,可是古代通缉令根本没有照相技术,犯人头像都是用毛笔画上去的,和本人相差甚远,简直就是抽象艺术,按理说犯人很容易逃脱,可是古代通缉令的效果却出奇地好,这是为什么呢?
古时没有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农村不但没有外出务工人员,而且为了控制人,实行“保甲制度”,就是“连坐”。把一块区域的人划为一保甲,如果这个区域的人犯罪或者包庇外来犯人,没人检举,那么这个区域的所有人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因此犯人在农村无处藏身。
进城可以吗?更危险。捕快拿着捕票一直在打听和追捕犯人。虽然通缉令上的人画得不像,但通缉令上会明确写出这个人叫什么、哪里人、外貌特征等相关信息,这就为盘查做好準备。当时每个人也有和今天差不多的身份证,叫“路引”。白天进城,守门人都要盘查,你如果拿不出来“路引”,后果可想而知。就算你混进了城,或者没来得及出城,没有“路引”是无法住店的,古时晚上又实行宵禁制度,大晚上一个人在街上闲逛或者露宿大街,很容易被官府巡夜发现缉拿归案。
最重要的是大家对抓捕犯人十分上心,那就是赏银,一般是几百到几千两不等,这个赏银一般是知情人和捉拿人的。这笔钱对于古人而言相当于如今的一夜暴富,就拿唐代的一个普通九品官员来说,俸禄一年才15两银子,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更是天文数字,可以想象这诱惑是多么大。因此,人们一旦发现有人酷似通缉令上说的人,发疯一样报官,想不抓到人都难啊!
(编辑/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