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俊
乡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充满乡土气息的婚嫁喜事,是乡村最具特色、最令人向往的乡村大事。婚事,点缀着乡村的生活,也点燃着村人的希望。
一到冬日,农事少了,日子闲了,乡村的婚事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而其中的几个婚事章节,最令人回味。
有一句“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的俗语,今天尽管被城里人不断否定,而在乡村仍然是男女成婚的教条。
千里姻缘一线牵。而牵线的这个人在城里叫介绍人,在乡村就被称作媒人。
在青海媒人大多为男性,也有个别女性,但都是在当地有威信且能说会道的人,他们神通广大,往往会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瞎的说成好的,反正是见官司说散见婚姻说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全凭一张巧嘴,周旋在男女婚姻的风景线上,吃香喝辣的不算,还有财物上的进账。
在乡村有请媒和谢媒之说。
请媒是乡村婚事的前奏,是男方家长的主要责任。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见风长,不经意间就门扇高了,当父母的着了急,迷惘的眼睛,开始在十里八乡的村子里游弋,也从此便多长了个心眼,以前高傲的头开始低了下来,以前来去匆匆的脚步开始慢了下来,以前缄默不善言辞的嘴开始变得活泛起来,只要是发现个苗苗,就要花费一番功夫去打听,人品咋样有没有对象,请那个人能做媒办成事,直到心里有了底,才备礼请媒人说媒。
请媒人一般得跑三四次,并带上茶酒礼包,跑得次数多了,用诚意感动了媒人,媒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到女方家说媒,隔三差五地跑着,一回生二回熟,等三回跑下来成与不成心里就有底了。这时的媒人便牛气起来,就开始在男女两方拿腔拿调,今天去男方家里说女方要啥东西,明天又去女方家里说男方家里嫌女方的口太大,这样一来,男方的钱没少花,女方又没得到过那么多,中间的好处便落进了媒人的腰包,吃了男方吃女方,俗话说“媒婆婆,两头儿吃的油馍馍”。好在两个人能走到一块都不容易,媒人既有功劳也有苦劳,便也就不在乎花了多少,只在乎到了年龄早早地成亲。等拜过天地拜过高堂夫妻对拜之后,就要重重地谢媒,谢媒的礼物是酒肉与鞋外加一件衣裳,意思是媒人说了话跑了腿,有酒有鞋有衣裳,算是媒人没白当。婚礼上,主事的“东爷”还要用婚礼说词进行表白,俗称“谢媒”,如:“二位大人,来来往往,跑前跑后,说得口干舌燥,使他们成双成对,结成了百年良缘,二位大人确有汗马功劳。论起大礼,本应披红戴花,全副鞍马,扯旗放炮,吹吹打打送到你二位府上。只是我小东心有余而气不足,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男方酒瓶肉方,女方花红枕顶,三天之后,五天之前新郎上门叩头—谢,欢喜笑收。”
一场婚事就算有了结局。从此与媒人就形同陌路,没有了什么瓜葛,难怪在乡村至今还留传着“媳妇娶回房,媒人扔过墙”的民谚。
乡村的婚事是程式化的,少了卿卿我我的缠绵,多了层层叠叠的程序。乡村婚姻没有花前月下的铺垫,没有海誓山盟的约定,可是一旦牵起了两只手,走进一扇门,他们却会把全部感情都给对方,一心一意来共同经营这个家,直到白头。因而表明男女步入婚姻殿堂的婚宴是那么重要。
乡村的传统婚礼过程是很有特色的,这迎亲嫁娶一事也非常热闹,它一般都是安排在冬春两个农闲的时节。
在乡村,两人的婚事就是一家人的喜事,一家人的喜事就是全村的大事,全村的大人娃娃都要忙上几天,兴奋上一阵子。一般说来,婚事大约得持续一周,先是主事家定下娶亲的吉日,接着就“会东”,也就是宴请“东家”。待客待东,这是村里的规矩,待好了东家,喜事就办好了九成,主事家的欢喜,东家们的腿脚也跑得勤快。“会东”时商议谁来做大东,再由大东安排杀猪宰养的,借碗筷桌椅的,洗菜做饭的,上汤沏茶的,接宾迎客的,都被一一落实到人。别看婚事只有几天,但选择大东是件极重要的事,大东选得合适,不但婚事办得排场顺利,还能让主事家的省力省心又省钱。大东如此重要,人选自然是村里德高望重之人,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雷厉风行,处事果断。不管他是与主事家的同姓还是异姓,做大东的都会尽心尽力。
这时主事家的反倒没事可做了,手脚不忙,但心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就将一脸的兴奋毫不掩饰地从院里带到院外,整个村子就兴奋起来,猪被吊起,羊被開堂,鸡飞鸭走,小儿欢呼。喜鹊和麻雀是乡村免费的乐队,它们站在树的高处歌声不断。
一切准备就绪,迎接新娘子的日子终于到了,忙碌了几天的东家们早早地吃完了饭,就各就各位,准备迎接“喜客”,也即迎接前来恭喜的人。
农家的婚宴,最为高潮的就是迎娶新娘这天。早晨,所有人员如数到位。小院也焕然一新。七大姑八大姨,东院的婶子西院的丫,早都跑过来帮忙。男人们更是闲不着,顶一脑袋雪花进进出出。一切安排刚刚就绪,鞭炮声便震耳欲聋地响了起来,娘家人已经到了,两方行礼后让进女方家。此时,男方亲戚纷纷前来恭喜,一切齐备,婚宴正式开始。
正式的婚宴还包括一系列的礼节,如安席、讨令、开席、表嫁妆、冠戴新郎、装箱、谢媒、谢奶母、谢厨师、送客等等,每一个礼节都由“东爷”用说词说唱表白,显得庄重典雅,热热闹闹。如讨酒令:“常言道:‘席有席规,酒有酒令。随我小东的家规酒令,有几个不准:开席后不准里出外进;不准高架腿儿;不准歪戴帽子斜穿衣;不准隔席说话;不准糟踏美酒;右手不准抹胡子;左手不准擦鼻子。入席犯规者罚热酒三碗,罚冷酒三碗,罚不冷不热的酒三碗。罚热酒三碗者,荣华富贵;罚冷酒三碗者,地久天长;罚不热不冷三碗者,金玉满堂。我小东若犯了酒规罚热茶三碗,冷茶三碗,不冷不热的茶三碗。只因天气寒冷,滴水成冰,多亏二位冰翁大人的恩宽,给我罚上一大盘排骨肉,我保定全部吃完。”谢奶母说词:“喜今日升杯者,谢娘恩之杯。东方太阳东出西入有普照大地之恩,天有覆盖之恩、地有载重之恩,国有水土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恩。十月怀胎三年哺乳,挪湿就干,千金小姐养大成人,送到XX之门,穿针引线,留子接孙。奶母有海洋之恩。理应给岳父送上高头大马一匹,给岳母送上犏乳牛一头,怎奈坐马撒在黄草滩,黄土遮住路不见,犏乳牛还在山后边,路途遥远的实难赶。这些都是小东的狂话,实际上给奶母送的XX元钱,上门叩头欢喜笑收。”这些说词诙谐幽默,点到为止,把婚宴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各种环节完毕,农家酒席开始。酒宴是自办的,厨子也是村里人,做出的酒席为“八盘”,由茶点、干果、冷碟(辅菜)、热盘(主菜)、后四碗、汤、主食等组成,共八道三十六品美食佳肴组成,其中的主菜是整个酒席的关键,即八个热菜,乡村婚宴的八盘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有酸辣里脊、青海三烧、红烧鸡块、东坡肘子、酸菜鲤鱼、带汤牛肉、糊羊肉、片子肉等。取名“八”之数,有美满、发达之意。而这些农家特色的大锅灶烧菜手艺也是一般城里饭店所做不出的。菜肴自然主要以农家自产的猪肉、鱼、鸭、鸡、豆腐、蔬菜等为主搭配而巧夺天工。而那做酒席的场面也甚为热闹和壮观。家族里的男人们则负责帮厨和上酒上菜,妇女们则负责煮饭洗碗和打扫卫生。这种红喜事,一般固定八人一桌,正屋是正席和陪席,是舅老爷和至亲人享坐的地方,其他屋里或场地上的席位就可随意而坐,开席后的氛围自然是热烈又融洽。为了活跃气氛,东爷还要表“开拳令”:“喜今日,升杯者开拳之杯。把两厢男女外家爷、二位冰翁大人,及各位特来长见的亲戚,请到寒舍,头顶凉棚,脚踏冷地,吃酒无好酒,赴宴无好宴,只是屈卡一时。不说不笑孤孤单单,又说又笑喜喜欢欢。打鼓在里响声在外,吃酒了要猜拳,好好儿给东家长个精神。”随后大家在每桌“酒司令”一杯杯的劝酒下,大声的说笑着,猜拳行令,吆五喝六,直叫人喝得尽兴,闹得热烈。
鄉村婚宴就在这种气氛中结束,婚事也在这种氛围里收场。
热闹了一天的乡村渐渐平静,小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家长里短。
婚事已经结束,稍后的闹新房远比婚宴热烈与激动。此时的新房布置一新,墙壁是新糊的白纸,顶棚是新糊的白纸,再配上两个箱子一个立柜,虽为简陋,但弥漫着温馨的气息,这小日子真的没法比。穿大红袄的新媳妇,微低着头,绯红的脸如一朵傲雪的腊梅。新郎则相对大方一点,而前来“闹床”的人们油腔滑调,纠缠不休,有的要新娘子点烟,有的要新郎官敬酒,折腾不完。新娘新郎尽管此时已蠢蠢欲动,但还得应付陪笑脸。随后还有一个环节在等待他们、考验他们。
这就是听房。
听房是乡村中最能令人回味的趣事。两个陌生的青年男女,要在新婚之夜步入爱河,就难免有一番甜蜜的情话和情事,于是那些不甘寂寞的小伙姑娘就不会错过这样的良辰美景。待到闹洞房的人们散去,新郎新婚拖着一身的疲惫,熄灯就寝。这看似平静的夜其实并不平静,一对青年男女相拥而眠,就像干柴遇上了烈火,不燃烧才怪。
有一首《闹五更》的青海民间小调形象地表达了此时的男女主人。
姑娘十七八,打发到婆婆家,风摆柳的身材,越看越稀奇。
一更里到了者,有人来铺床,核桃枣儿撒了个满堂红。
二更里月牙儿升,新女婿把门顶,心儿里有话口儿里难表达。
三更里月正中,新女婿把脚蹬,你不要把脚蹬,妹妹是明白人。你不要把脚蹬,妹妹是明白人,恐怕是窗外面有个听床的人。听了听去给,我俩的事要紧,盘古王留下的窗外有个听床的人。
四更里鸡娃叫,它叫的太早了,骂一声鸡娃儿心意儿太短了。
五更里天亮了,小姑儿来问嫂,昨夜晚我哥哥对你好不好。新媳妇年纪小,尕嘴抿下了笑,你到你的婆婆家欢乐了时才知道。
一夜的男欢女爱,一生的地久天长。
第二天清早,他们从梦乡里醒来,还没走出家门,那些令人心跳令人面红的闺房密语就在村子里弥漫开来,令新郎新娘既羞涩又甜蜜,直到多少年后回味起来内心依然是甜甜的。
而心里最甜的要数父母了,他们辛辛苦苦地拼搏了大半生,为的就是今天。所以老人们对新婚之夜的期待胜过了年轻人,他们早早地就盼着闹洞房的人快快离去,好去聆听儿子儿媳那美妙的合奏,因为他们担心两个懵懂的新人,会不会那样轻车熟路地进入成年,两个新人的生活是不是那般和谐。
村子不大,拍一巴掌,村里村外都能听见。十几户人家分列两旁,墙挨墙,门对门,前院的树枝搭着后院的墙头,后院的公鸡爬在前院的屋顶上。前院孩子吃奶的吧叽声后院听得见,后院小两口夜里的动静大了点,第二天就被风吹遍了村庄,羞得小两口脸儿红红的见了人都不敢搭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