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昌
原子城作为“两弹”研制地、诞生地和“两弹一星”精神孕育地、传承地,近年来影响力持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更是日益凸显。如何顺应国家关于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政策导向,发挥优势,创新思路,从更高层次推进原子城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使之真正成为海北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是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本课题组结合海北近年来推动原子城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实践,通过实地查看、交流座谈,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近年来,通过红色文化旅游的带动,海北州坚持“红色教育”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修复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推进,坚持“方法手段”和“讲好故事”一体创新,坚持“培育品牌”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不断创新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原子城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红色教育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高度重视青海“精神高地”的打造,多次强调要结合发展红色旅游,统筹规划,把原子城打造为面向全国的教育基地、精神高地和特色品牌。州委、州政府更是把打造“中国原子城”和建设“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作为“1号工程”,确定将“中国原子城”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圣地的目标,编制完成《中国原子城总体规划》,将原子城红色旅游纳入到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当中。2018年以来,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高标准、多维度打造“中国原子城”,以“省、州共建”的方式全力建设“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目前教育学院一期工程“硬件”建设和学院课程体系构建、现场教学点提升、专兼职师资库设立等工作正在有序、高效推进,10月份正式开班运行,发展态势良好。以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新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为主题,完成“中国原子城”景观大门雕塑建设,继续推进西海镇、三角城镇红色风貌改造,着力打造高原红色小镇,形成处处展现红色基地形象,处处感受红色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是修复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推进。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是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自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我州先后制定《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管理条例》等多个文件法规,对5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遗址进行全面规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筹集近亿元建设资金,对主要场区、重点设施进行保护和修缮。先后建成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展馆、爆轰试验场展厅、基地二分厂展厅、地下指挥中心展厅、第一颗原子弹装车启运站景区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景区,尤其是2009年建成的青海原子城纪念馆,成为全国人民了解两弹研制历史、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随着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完善,原子城的逐步揭秘和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据统计每年慕名到原子城参观接受教育、缅怀历史的全国各地公众达50万人次。
三是方法手段和讲好故事一体创新。原子城纪念馆发挥主阵地作用,2007年以来组织人员先后走访7位两弹元勋、两院院士,60余位曾参与核研制、核试验的老干部老专家及职工子女,深入挖掘基地创建创业时期的感人事迹,征集到大量实物与历史文献。在做好史料研究的基础上,纪念馆先后筹集资金近千万元,制作完成了反映两弹故事的浮雕14幅,对灯光投影等设备进行了改造,做了10多次大幅度陈改,增加了牧民搬迁、科学家办公室、氢弹研制历史等展陈内容,使展馆内容更加丰富,展陈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青海省最具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展现地。目前累计在原子城及纪念馆设立各类教育基地达30多个,累计接待游客310余万人(次)。“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先后赴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中央和国家机关、高校、大型国企、军营以及青海省内各单位,累计作宣讲报告350余场,30余万名干部群众、高校师生和部队官兵聆听了报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2019年在进一步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创作完成了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实现了宣讲形式的又一次创新。
四是培育品牌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注重结合旅游开发和节会活动,借助媒体力量和文化载体,加强对外宣传和合作交流,有力提升了“中国原子城”的品牌影响力。2012年以来,先后举办两次中国原子城·研制基地精神理论研讨会,分别举办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央视《见证》《走进科学》《新闻会客厅》《军旅文化大视野》等栏目组,制作反映原子城历史文化的专题片。协助拍摄的《国之大器》《百年青海》《邓稼先》《朱光亚》《青海花儿》《代号221———原子城往事》《代号221》《在那遥远的地方》《一座城一首歌———原子城》等专题片、电视剧和动漫在央视播出。青海原子城纪念馆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签订协议,缔结为友好单位。与四川梓潼“两弹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山东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组建四方联盟,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更加成熟完善。
原子城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其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和独具特色的资源禀赋,是海北州发展红色教育事业的独特优势。但与其他起步早、发展快的红色教育基地相比,特别是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说我们打造原子城红色文化品牌,既有优势,也有机遇,对此我们须有清醒认识和把握。
(一)独特优势。一是原子城红色遗址具有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打造青海精神高地的资源优势。基地从1958年建设到1993年整体移交海北州,先后经历了30多年艰苦创业的历程,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支点,也是我国尖端国防技术得到重大突破的重要标志。“两弹”研制史是一部追求真理、实践真理的见证史,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是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鲜活教材。用“两弹”研制光辉历程启示人,用“两弹一星”精神鼓舞人,有利于增进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给人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二是原子城红色基因是具有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红色教育的产业优势。原子城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上第一个退役后被地方政府和平利用,并对外开放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知名度,具有独特的文物保护和纪念价值。充分利用原子城文物遗址遗迹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人来接受国史党史教育,涵养革命情怀,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进而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带动商贸服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是我们推动转型发展的产业优势所在。三是原子城红色文化具有巩固思想教育阵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人文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海北州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因此,以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载体,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保护利用并开发好原子城,对于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加强边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民族地区长期和谐稳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难得机遇。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总结‘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快科技进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为我们全面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青海省高度重视原子城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把“两弹一星”精神融入到“新青海精神”的范畴,并且通过省州共建“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在具体实践上为原子城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干部党性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年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学生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党史党性教育的必到场所。近年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前来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长。仅2019年7月期间,共计8万余名党员干部来原子城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可以看出干部党性教育为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红色文化的需要日益剧增,红色文化旅游市场不断升温。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支出逐年增长,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红色文化旅游是21世纪以来开发出的新内容、新项目、新品种,满足了人们瞻仰红色遗址遗迹、缅怀历史、抒发爱国情怀的需要,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州委、州政府应顺应新形势,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布局,通过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积极打造“红色、绿色、特色”三色融合的旅游产业,红色文化旅游呈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和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困难问题。一是凝聚共识和合力方面。目前,个别部门、单位对建设原子城思想上没有整体意识、立体意识、全域意识,对原子城的历史印证价值、战略开发价值认识不清,存在认识不够、建设意识不强等问题,未形成齐心协力打造“中国原子城红色教育基地”的品牌意识和组合拳。特别是在开发建设方面,还存在各自为阵、各行其是,“重建设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史料抢救性挖掘方面。“两弹一星”历史研究是我国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研发课程的根本依据。从目前来看,随着亲历“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领导、专家、科研工作者、工人等的离世,对这些健在人员的抢救性专访迫在眉睫,收集口述历史资料的难度不断加大。三是遗址文物保护方面。原221基地现已纳入保护范围的重点文物保护点达22处之多,但分布较为分散,近年来虽然在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的支持下,海北州实施了一些文物保护项目,取得了一定的保护成效,但因经费、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重点旧址遗迹缺乏相应的保护修缮,存在着盲目开发利用的现象。缺乏保护利用的长效机制,管理主体责任不明晰,部分红色遗址遗迹资源的承包经营者和开发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负面影响较多。四是教育学院特色打造等方面。目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按计划有序建设,但存在着师资队伍专业人员缺乏、运行经费尚未建立保障机制等挑战和问题。五是影视文艺作品开发方面。影視文艺作品是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但由于受资金、人才、创作等方面的制约,很难推出高质量有影响的文艺精品。通过文艺宣传原子城的手段措施相对还比较缺乏和薄弱,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相匹配。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充分借鉴其他省市红色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遵循红色文化发展内在逻辑和省情、州情实际,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产品内涵,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发展活力,让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无限光彩,成为推动全州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一)搞好规划,联动推进。发展红色文化教育事业,首先要加强统筹规划,加大力度编制原子城红色文化保护开发规划,加快推进原子城红色文化遗存遗迹保护修缮提升工程,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尽修。一是高标准制定保护规划。按照突出重点、整体保护原则,制定原子城整体建设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红色旅游开发规划等,明确权责、整合资源、集中经费,将原子城现有的各类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串联整合,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保护和开发。二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通过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部门的文保项目支持,加强对原221基地重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规划编制、修缮维护、陈列展示、环境整治的投入,逐步改变各分厂旧址损毁严重、内容单调、陈展方式和手段落后的状况,服务“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现场教学工作。三是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继续做好原子城道路、供电、消防、环卫、给排水设施以及环境整治工作,加强红色旅游硬件设施配套,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四是深挖原子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党史研究、文献研究、档案管理、核工业单位等机构的协作支持,在“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设立共建共享的“两弹一星”史料研究中心,把分散在各方面的史料集中起来,整理编撰、系统成册,切实做好收藏、保护、研究、开发等工作,发挥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乘法效应”。五是充分发挥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原子城纪念馆展陈品质,在广大干部群众和未成年人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省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打造品牌,深化主题。发展红色教育事业,要重视品牌的打造。一是紧紧围绕海北州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州建设中提出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高原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坚持“全资源整合、全域化打造、全空间覆盖、全产业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在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时注重红色旅游功能,在设计红色旅游功能时融入红色教育内容,形成既具有教育功能,又符合游客参与、融入的旅游功能。二是积极整合海北地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注重红色文化与地方特有的自然、生态、民俗、宗教等旅游亮点的结合,形成多元渗透交融的文化环境氛围。将海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等典型事例,涌现出的夏茸尕布、尕布龙、廉福章、宽卓太等先进人物,作为海北红色教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乡土教材,成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补充。
(三)创新内容,完善设施。伴随着多媒体、互动式、参与式教育模式的不断应用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知识面越来越宽,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变多,对新事物、新景象和红色教育基地教育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讲解展板、讲解实物的教育方式与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的现状,吸引不了大量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前来学习参观。为此,在基地建设上,要不断增加趣味性、互动性、知识性的展示手段,打破单一说教的红色教育形式,形成处处展现爱国义教育基地形象,处处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将原子城蕴含的伟大精神和所处的时代特征,细化为一言一文、一景一物,体现在原子城建设的各个角落,凝练为受教者缅怀历史、珍惜今天、催人奋进的深刻感悟。
(四)加大宣传,做好营销。加强有声势有特色的对外宣传,为原子城开发建设和红色旅游创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势在必行。要坚持采取主动作为,坚持阵地教育与阵地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一是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的受教对象,选择主题鲜明的教育内容,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不断创新“两弹一星”精神的宣传模式,在“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的基础上,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创作情景剧、小话剧、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简洁明了的宣传作品,广泛弘扬原子城的精神内涵,扩大对外影响力。三是争取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对影视文艺作品创作、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智力、平台等的支持力度,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作品,多维度展现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并使之转化为全社会强大的生产力提供文化条件和智力支持。
(五)加强协作,整合资源。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原子城红色教育最鲜活、最独特、最丰富的宝贵素材和优质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进行资源整合,推动共同发展。一是要加强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廊坊6916厂等与原221基地同宗同源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争取各方支持与援助。二是通过省级层面的协调,选派高水平的专家、教授到“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指导课程设计、提升,协助学院加快推进高层次兼职教授的聘请工作,搭建学院与国内知名干部学院交流合作的平台,并对学院运行经费保障机制等予以研究支持。三是继续推进原子城纪念馆“四地共建”活动的开展,搭建史料研究、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的合作平台。
(六)创新思路,丰富产品。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红色研学、红色旅游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培育红色旅游企业,完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体系,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研发,推出与市场需求衔接、展现红色精神的文创产品。举办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加快优秀文创产品项目化落地,激发红色旅游消费市场活力。同时,把民族食品、民族手工艺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有效链接到红色产业链上,构建产、学、研、销一体化的红色产品业态,带动合作社、农牧户创业和农牧民就业增收。强化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七)建设队伍,提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红色教育水平的根本,打造“精本职、通相关、懂邻近”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我州专业研究人员欠缺、研究力量相对薄弱、讲解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需要完善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机制,提高从业人员录用标准,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培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一)如何把握好原子城主題和主线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在把握红色文化的主题和主线上,也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胸怀大局、理顺关系、主动出击,找准原子城红色文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原子城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国实现强国梦与强军梦的奋进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从事“两弹一星”精神的挖掘、宣传和弘扬工作,正是不断吸收典型经验和优秀事例,寻求不断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激发原子城红色文化基因的发展活力。
(二)如何做好历史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发展红色教育事业,首要任务是做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一要继续对原子城遗址遗迹进行广泛、深度的挖掘,进一步摸清家底,做好史料研究工作,认真核实相关历史脉络关系,让原子城红色文化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二要依法依规做好保护工作,让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在科学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三要拓展思路,充分借鉴井冈山、延安等地的红色资源挖掘经验,全力让红色文化更好地为海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好服务。四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明确革命遗址遗迹的管理保护责任主体,建立完善保护机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保护措施,全面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五要做好各类发展规划,保持原汁原味,杜绝各种过度、失真的开发。
(三)如何搞好红色旅游宣传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问题。传承发展红色文化,一定要注意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问题。原子城红色教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见证,更是让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保护原子城红色资源,更重要的是多措并举发挥好红色资源的应有作用。原子城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整合拓展出不同形式,再现红色历史、传播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宣传形式走心,红色教育的内涵才能入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绝不能把红色教育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教育,更不能套路化、形式化、庸俗化,只有态度上求真务实,行动上因地制宜,才能真正让受教者达到洗涤心灵、接受教育的目的。
(四)如何处理好建设大场面与小细节的关系问题。红色教育基地除了要做好大场面的规划建设外,还要注重挖掘原子城发展史上许多感人的细节,提高宣传教育的生动性和真实性。讲好原子城的故事,挖掘研究是基础。目前,我们对原子城历史内涵挖掘力度不够,还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两弹”研制背后的故事和细节。一是讲故事要讲事实、讲史实,以事实逻辑陈述好各种故事。二是讲故事要讲过程、讲情节、讲细节,以历史逻辑演绎好红色故事。三是讲故事,既要微观讲点,也要宏观谈面,以辩证逻辑展现好红色故事。四是讲故事要讲道理、讲精神,以理论逻辑深化好红色故事,展现革命的逻辑和历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