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军
措施类政治主观题的设问以“措施”、“建议”、“要求”、“如何”、“启示”等为题眼,其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类型,或者给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或者指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提出需要达成的目标,试题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相关案例留给人们的启示,说明解决相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就达成某一特定目标提出建议。
★解题模板
解答措施类的政治主观题,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确定解题思路:
第一,理解设问。理解问题是寻找措施、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措施类试题的关键和前提是读懂试题的设问,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明确知识。按照教材的知识体系(单元知识体系、课知识体系、框知识体系),根据试题的要求,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
第三,确定主体。明确解决问题的行为主体是谁,是国家或社会,还是企业或个人。从背景材料来看,如果材料中涉及多个行为主体,应选择与该主体相关的内容作为分析的内容;从知识模块来看,如果是经济、政治或文化模块的试题,则需要结合与该主体相关的知识来作答,根据该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负有什么样的职责、应坚持哪些工作原则等知识来思考对策,如果是哲学模块的试题,则不需要分主体来选择理论知识。
第四,解读背景。根据背景材料的不同类型,因材施策,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答案。
(1)案例类背景材料介绍了党和政府(或某一地区、某个人)在推动社会发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施的方针政策或具体做法,要求考生探索认识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般性措施,或者向有关地区和部门提出建议。审读这一类的背景材料,首先要对案例中的方针政策(或具体做法)进行分解,看看该政策(做法)有些什么具体内容,解题时要把方针政策、合理做法、先进经验用理论术语一一表达出来,对其中错误的做法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
(2)问题类背景材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审读这一类背景材料,既要注意从总体上概括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困难是什么,又要对背景材料进行分层理解,了解问题或困难包括哪些内容、可以分解为哪些小问题或小困难,探索这一问题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按照试题规定的解决问题的主体,运用有关理论知识,针对每一个小问题(小困难)、或者每一个具体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3)目标类背景材料介绍的是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预期目标,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说说如何才能达成该目标。运用这一类背景材料解题,或者把目标细化,看看该目标包括哪些内容、可以分解为哪些步骤,分别说出如何达成这些分目标,完成的步骤或者从不同主体(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等)的角度,分别探究达成该目标的措施。
高考真题
[2019全国卷?芋,39(1)]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蘭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
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解题思路:第一步,理解设问:分析关键词“是如何”,“如何”表明本题是一道措施类试题,“是”表明要结合材料所给的内容作答,不能离开材料自由发挥。第二步,明确知识,设问规定了运用“唯物史观”的“群众路线”的知识作为理论依据,是一道微观考查的试题,组织微观考查试题的答案时,一般需要首先简要阐释理论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结合问题和材料阐释。第三步,确定主体,设问规定的行为主体是“兰考县委”,应选择材料中与该主体相关的内容(第三段背景材料)作分析的重点。第四步,解读背景,把“兰考县委”的相关做法转化为理论术语。
参考答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