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2020-03-07 06:27张圣明南勇善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硬膜外

张圣明,南勇善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吉林 延吉 133000

临床上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但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和器官功能下降,实施麻醉会有一定风险,因此,如何确保麻醉方案的效果是临床关注的重点[1]。本文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5例,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10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70岁;单纯骨折,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2];ASAⅠ-Ⅱ级;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随访期≥1年。排除标准:严重血管、神经及重要器官损害;严重基础性疾病;病理性或1个以上部位骨折;随访期内有重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1.2 麻醉方法 实验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选在L2-3或L3-4处进行穿刺,到达硬膜外间隙后放置导管,使用15 mL 0.75%利多卡因+5 mL 0.75%布比卡因+0.5 mg 0.1%肾上腺素制成混合液,先行实验剂量注入,观察患者无生命体征异常后间断性给药。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4 ug/kg+丙泊酚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8 mg/kg/h与瑞芬太尼0.5-1 ug/kg/min+顺式阿曲库铵0.03 mg/kg/0.5 h。

1.3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常规抗感染及运动指导。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6个月,记录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和回归术前状态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Mean±SD)

2 结果

表2可见,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反应、恢复至术前状态时间等指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结果与并发症(Mean±SD)

3 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常用术式,但老年患者自身器官功能减退,在术中若麻醉处理不当,会增加并发症风险[3]。倪洋林[4]研究发现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全身麻醉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主要原因是:连续硬膜外麻醉作用在脊髓,麻醉用药量少,起效快,操作方便,能缩短手术时间;镇痛持续有效,放松肌肉,可减少下肢血栓等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对患者中枢神经伤害较小,有助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术后恶心、呕吐是麻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3.46%)明显小于对照组(24.53%)。主要原因是: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可保留硬膜外导管,便于在术后给药镇痛;有效地抑制交感神经的传导,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度,促进胃肠蠕动,降低并发症。

综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道反应比例小、术后状态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硬膜外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