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平 余 卉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以肝区疼痛、消化道及全身症状、肝大为主要症状,具有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因此尽早诊治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1]。目前甲胎蛋白是临床上诊治原发性肝癌的最常用肿瘤标志物,但其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较高,诊断及筛查价值并不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单胺氧化酶(MAO)的活力改变和肝细胞受损后再生与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浸润有关。5′-核苷酸酶(5′-NT)为最新发现的肝癌标志物,可作用于多种核苷酸,其浓度增加主要见于肝胆系统疾病[3]。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膜及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已有研究报道[4],GGT对肝癌有一定预测价值。但目前临床上缺乏以上指标联合检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MAO、5-NT、GGT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
选择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入选标准[5]:均根据临床病史、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心、脑、肾等脏器严重不全。排除标准:妊娠或者哺乳阶段;活动性肝病、转移性肝癌;严重创伤。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29~71岁,平均(55.49±8.17)岁。同期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良性肝病患者,包括肝硬化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4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26~74岁,平均(57.01±6.42)岁。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5~73岁,平均(56.38±8.59)。3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用血液分离机按3 000 r/min分离15 min,将上清液保存在-20 ℃低温箱中待检。采用贝克曼AU5821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MAO、5′-HT、GGT水平,MAO试剂盒来自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HT试剂盒来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GGT试剂盒来自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MAO、5′-HT、GGT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良性肝病组血清MAO、5′-HT及GG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MAO、5′-HT、GGT水平比较
血清MAO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为0.613~0.822,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71和0.418;5′-NT曲线下面积为 0.717(95%CI为0.616~0.819,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58和0.476;GGT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为0.611~0.818,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8和0.334;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84(95%CI为0.817~0.952,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401和0.881,见表2及图1。
表2 血清MAO、5′-NT、GGT单独和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其发病隐匿,容易通过淋巴、血液系统转移,是严重威胁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对恶性肿瘤筛查的重视程度不高,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已错过最佳诊疗时机。因此非介入性、重复性高、操作简便的检查方法备受临床关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6],多种血液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MAO是作用于不同单胺类化合物的水溶性酶,广泛分布于肝肾等器官细胞线粒体、结缔组织内,能够参与胶原成熟最后阶段的架桥形成。纤维形成后MAO脱离,增加血清中MAO浓度,肝病患者因肝内慢性炎症性刺激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纤维化[7]。原发性肝癌发生后可慢性损伤肝细胞,促进线粒体破坏,导致MAO释放入血,明显增加MAO活性[8]。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AO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说明血清MAO水平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病情进展的有效监测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筛查及良性肝脏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ROC曲线描述了诊断试验区分患者及非患者的能力,不受到发病率的影响,综合了特异度及敏感度指标,并考虑了所有可能的诊断界值影响,更能全面评估诊断试验准确性[9]。进一步ROC曲线分析发现,MAO曲线下面积高于0.5,证实血清MAO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图1 血清MAO、5-NT、GGT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
5′-NT作为一种糖蛋白,在机体运动、纤维蛋白合成、细胞生长发育及内皮屏障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其和多种疾病发生发展有良好关系[10]。5′-NT在机体主要分布于肝脏胆小管及窦状隙膜内,肝内外梗阻或者肝细胞受损时可释放入血,血清中5′-NT浓度改变较少受到肝外疾病影响,释放的5′-NT只有在胆汁酸作用下可进入血液,因此5′-NT在肝胆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作用[11]。肝癌患者肝脏损伤明显,肝细胞内质网膜结构显著破坏,线粒体出现退行性改变甚至消失,导致肝细胞损伤,明显增加血清中5′-NT浓度[12]。既往研究发现[13],定期检测肝癌患者血清5′-NT浓度改变,有利于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转归的观察。本研究发现,血清5′-NT在良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组中均上升,尤以原发性肝癌组上升最为明显,血清5′-N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说明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度较高,可能是其诊断的灵敏指标。
GGT为微粒体酶,在肝脏、肾脏及胰腺中含量丰富,正常状态下,血清中GGT多来自于肝脏,肝内GGT主要分布于肝内胆管上皮及肝细胞浆内,是生成半胱氨酰甘氨酸及γ-谷氨酰残余物。肝脏发生炎症肝内合成亢进或者胆汁排除受阻时其浓度增加,此浓度上升能够提示发生以胆汁淤积为主的病变。有研究发现[14],血清中GGT不仅来源于损伤肝细胞所释放酶,还可能是胆汁酸作用于细胞膜,导致GGT在细胞表层释放并进入循环,推测GGT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可能受到细胞应答中氧化应激途径调节。癌变肝组织中,GGT重新大量表达,出现胎肝特点,在外周血中出现特异性同工酶带,癌组织自身或周围炎症刺激作用,增加肝细胞膜通透性,引起肝癌患者血清GGT大幅增加,但其在癌变过程中的异常表达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15]。相关研究报道[16],肝脏癌变组织中,GGT催化的谷胱甘代谢可能有待氧化损伤,从而参与癌变组织的恶性转化。本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组、良性肝病组血清GGT浓度均有程度不一的增加,但原发性肝癌组浓度相对较高,说明血清GGT浓度能较好反映肝脏病情进展及肝脏损伤程度。但GGT测定结果容易和其他肝胆疾病重叠,加上GGT在机体分布广泛,多种酶诱导剂可诱导其合成,因此单独检测GG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有待提高。临床诊断指标需满足高特异度及敏感度的条件,但临床实践中大部分非创伤性诊断试验的完善度不高,特异度及敏感度较低,需联合多个指标联合诊断。多个指标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发现,血清MAO、5′-NT及GGT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个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MAO、5′-NT及GGT是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高可靠依据。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有限、观察指标不够全面等不足,因此本研究结果有待更多大规模、大样本的长期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