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2020-03-07 07:11贾红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二聚体研究组

贾红云 卢 坤

在临床中,消化系统肿瘤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肿瘤类型较多,涉及部位较广,同时有研究显示,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始终居于首位,且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势态[1]。消化系统肿瘤的诱发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由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有研究显示,若患者患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则会导致其消化功能的急剧下降,并使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显著降低,免疫功能衰退,严重时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由于在对患者的消化系统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检查结果具有一定滞后性,这就导致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实现消化系统肿瘤的确诊和后期治疗,因此对消化系统肿瘤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研究组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均参与了消化系统肿瘤的各项反应,其水平的高低是正确区分消化系统肿瘤和其他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对其进行检测,可有效诊断桥消化系统肿瘤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发展进展,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开展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我院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和同期的健康体检者,对比分析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所有研究组患者均符合消化系统肿瘤的相关诊断标准;入院前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意识清楚并可以通过语言或者文字表达;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肝病、肾病;合并精神病;有家族病史患者;脏器有出血性病史患者;依从性较差或中途退出不能完成此次研究的患者。

研究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3.3±2.3)岁,其中食管癌患者16例,胃癌患者14例,大肠癌患者10例,胰腺癌患者10例,且按病情严重程度来分,轻度患者19例,中度患者21例,重度患者1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共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4±1.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在入院后治疗前,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静置10 min,在3 h内以3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5 min,分离血清后,将其放置在零下20 ℃的环境下保存[4]。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试剂盒为美国雅培公司生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试剂为北京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所有检测标准和操作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5]。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不同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不同病期和病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并计算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DAI评分、CPB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比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比较

2.2 研究组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比

研究组内不同肿瘤类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2 研究组内不同肿瘤类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

2.3 研究组肿瘤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比

研究组中,重度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最高,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和中度患者(P<0.05),具体见表3。

2.4 研究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DAI评分、CPB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DAI评分、CPB之间呈正相关性(γ=0.926,γ=0.874,P<0.01)。

表3 研究组肿瘤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比

3 讨论

在临床中,消化系统肿瘤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消化系统肿瘤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消化系统肿瘤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6]。有研究显示,消化系统肿瘤本质上属于1种血栓疾病,因此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机体内存在各种炎性反应和高凝状态,进而使得患者机体内的血管完全堵塞或部分堵塞,导致患者的细胞组织无法实现发展、再生,严重时可引起患者的细胞组织坏死和凋亡[7]。除此之外,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影响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使得患者机体内的肿瘤细胞发生增殖和转移等情况,加重患者的病情,加快病期发展进展,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8]。在以往的临床实践中,由于检查技术的局限性,导致在对患者进行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时,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检查结果的精确性并不高,且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不良现象,因此就使患者无法在有效时间内接受积极、及时的治疗,由此可见,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进行较早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全面进步,影像学、病理学等各种检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因此临床中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检查和诊断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有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消化系统肿瘤发展进展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9]。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也称Hcy,本质上属于1种活性较高的有害因子,其参与了人体内甲硫氨酸向半胱氨酸转化的全过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有研究人员更加深入的研究人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其含量高低与患者的年龄、遗传病史、营养摄入等多个因素相关[11]。有研究显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机体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这一结论也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D-二聚体产生于人体发生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过程之中,即人体血浆中的纤维蛋白降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后与活化因子X交联经纤溶酶作用产生的特异终末标志物,当人体内血管存在高凝状态及微血栓时,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升高[12]。同时有研究显示,D-二聚体的水平的升高,与消化系统肿瘤的肿瘤负荷、病灶数目、疾病分期等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提示当患者患有消化系统肿瘤疾病时,机体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则明显升高。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内不同肿瘤类型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研究组中,重度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最高,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和中度患者(P<0.05),这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联系,这主要是由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具有促进炎症和调节体积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诱导患者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引发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进而促进肿瘤疾病的发展进展[14]。此外,研究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与DAI评分、CPB有明显的相关性,且为正相关,这就说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受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作为研究消化系统肿瘤进展分期和严重程度的黄金标准,但D-二聚体水平容易受到如吸烟、酗酒、年龄、感染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诊断时应注重提高其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提升其临床检测价值[15]。

综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水平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好的判断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有效、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二聚体研究组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