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济南250002)
工程项目施工前期,传统的测绘方法主要是对地形图矢量化,再结合现场调绘调查情况,对地形地物加以补充和完善,但这种测绘方法,因原有的地形图形成的时间相对较长,地形地物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影响到最终测绘结果的时效性,难以满足当前工程项目对精准测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推进,无人机和测摄设备技术不断更新,逐渐应用到工程建设中,测绘更加精准,成本相对较低,且对复杂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第一时间获取现场的信息数据。通过无人机测绘所获取的数据信息丰富、数据量较大,需要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加以整合处理,最终将所得的数据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无人机测摄技术,主要是借助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技术、遥测遥控技术、通信技术等,自动、智能化地获取自然环境、国土资源等信息,完成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建模。无人机遥感系统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具有速度快、投入人员少、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也逐渐从研究分析到实际应用发展阶段。无人机测摄最先应用于军事和侦察工作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体积小、精度高的新型传感器出现,无人机的性能在不断提升,其应用范围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工程实践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采用无人机为飞行平台,搭载小型数码相机传感器构建的摄影测量系统,应用在地理影像测绘的收集工作中。根据旋翼不同,可以分为多旋翼和固定翼航摄系统,包括飞行平台、数字传感器、影像处理等部分【1】。无人机测摄主要是采用GNSS定位,借助后期软件处理自动拼接影像,对实时影像的处理相对比较便捷,不需要耗费设备和大量人力的投入。
2.2.1 无人机测摄作业流程
常规测绘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测量难度相对较大,无人机测摄作业有成本低、易操作、响应快速等特点,能适应更多的难度较大的环境,有效弥补数字线划图测绘的不足。分析无人机测摄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航线的设计,像控点实地测绘、外业调绘等。在航线的设计中,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了解环境状况,从而对航向加以设定,并设计好基线长和航线条数等信息,借助软件导入无人机,确保在天气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对测区进行航拍,获取相应的影像。像控点的确定,可以采用快速静态等观测的形式,采集三维坐标,结合区域网模式开展。
2.2.2 无人机测摄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大比例尺地形和线路地形测绘中,按照测绘相关要求,设置航摄像控点,并采集像控点平面和三维数据,结合原有影像为底图,设置坐标,并对航向等指标要求加以分析。在实际的工程作业中,利用无人机采集影像,将数据导入相关软件中,完成影像的匹配和拼接建模,最终形成三维模型,结合预设的像控点外业数据和坐标,完成最后影像配准与外定向,标注出建筑结构、地物类别,从色调、亮度方面重点加以调整【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其在建设和发展中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该系统中包含了许多子系统,如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分析、数据输出等系统。GIS技术,主要是融合数据结构、数据集成,借助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和搜索能力,实现图形创作和工具空间定位,更好地处理和模拟地理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程度相对较深,地理工程勘探、项目设计施工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行业发展中,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发展每年会形成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较为分散,采用原有的存储方式,会影响到后期资料的查阅,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信息的统一管理和查询,实现信息数据管理和应用的一体化,并建立数据库平台,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能力,分析用户需求,将信息精准、全面地展示给用户,满足行业发展对空间信息的需求,为行业发展和信息决策提供依据。
2)在工程勘探中有较广泛的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能快速获取工程勘探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也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减少因数据失误带来的影响。在具体的应用中,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3,4】。
3)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规划中的应用。城市、空间规划中,地理信息系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城市基础设施较多,分布广泛,在城市管理、统计中借助GIS技术,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并确保工作的精准性,给选址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能结合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分配、地形因素、交通条件等,选择出最佳位置。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的规划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航测作业中,一般采用的无人机有固定翼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2种。2种无人机特点不同,应用领域也有差异。固定翼无人机飞行的速度比较快,但自身负重相对小,对能承载的设备重量及起降场地有严格要求。多旋翼无人机的负重能力相对较强,飞行过程相对稳定,能悬停滞空,可以承载重量较大的测摄仪器。
无人机搭载千万级像素数码相机,超广角镜头,在不同的飞行高度航拍照片,分辨率可达0.05~0.15m,同时拍照时相邻航线的照片旁向重叠度要在30%以上,航高差不能超过30m,无人机在低空摄像中,多采用的是普通数码相机拍摄,在拍摄中会受到视角、航线偏角的影响,最终拍摄的照片会产生畸变,需要借助相关的软件对照片加以矫正,如采用Dxo Optics Pro,可应用于多种类型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光学处理、几何处理和畸变矫正。
在对原始照片进行畸变矫正后,考虑到计算机处理照片的能力,测量对数据精度的需求,可以对照片进行分块处理。分块处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为了给后期拟合提供对比参照,分块需要有一定的重叠区域。
2)分块要规整,以免出现狭长区域。在分块中,对照片分别加以分布式相对定位处理,借助空中三角测量数据软件,对其加以分析和运算,获取初步的定向正射影像、地面模型等。然后对所得结果进行检查,在三维数据浏览软件中,导入所得三维点数据,对此加以核查,并剔除异常点。将地面模型及数字高程模型(DEM)导入地理信息系统中,载入正射影像数据,从而显示地形三维模型,对模型数据的合理性加以验证【5】。
结合所得的正射影像,对工程目标附近布置控制点,对其进行测量。控制点的布设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控制点布设要均匀,各点之间的布置距离要保持在300~500m,如果遇到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要增加控制点的密度。
2)控制点在野外实地位置和照片影像位置可以加以明确辨认。
3)控制点的设置,要选择固定的不容易被遮挡的点,控制点的选择上,先在航摄照片上进行标示,根据标识点进行测量,如果实地的情况和照片不符合,无法满足条件,需要在原来的控制点附近重新选择控制点进行测量。
控制点布设测量完成后,在相对定向正射影像基础上,处理绝对定向,导入控制点的绝对坐标高程,检查绝对定向点的误差,删除误差较大的点。最后完成控制点的检查后,生成最终的正射影像图,确保结果能满足地理信息数字成果的要求【6】。
正射影像图中,因植被及其他物体遮挡,最终的高程与地表实际高程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地面模型数据难以真实反映出道路、河流的实际状况,因此,需要补充离散点高程测量。传统多采用RTK进行碎步测量,其中最重要的是离散点的选择,在选择中,要能反映出实地的真实形态,如悬崖、陡坎、田坎等。在应用中RTK碎步测量花费的人力和时间较多,可以采用无人机搭乘激光雷达扫描采点,这种适用于环境面积较小的工程测量中,大范围采用会出现海量的信息数据,需要计算机较高的处理性能,最终形成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
综上所述,无人机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发展和应用,能让设计人员摆脱原有设计流程,在分析三维真实场景图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最终对整个项目设计过程和结果加以虚拟现实化,能将地形、地物、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考虑其中,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研究中,要结合应用现状,认识到无人机测摄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应用中的作用,对其系统完善做出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