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
(山西省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030003)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血脉瘀阻型心悸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70±6.30)岁,平均病程(55.86±7.89)个月。观察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30±6.20)岁,平均病程(55.95±7.8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心悸的诊断标准[2]和《中医内科学》中心悸心脉瘀阻型的辨证标准[1]。②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重大疾病。③年龄在40~60岁。④患者及家属不考虑手术治疗。⑤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剔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肺、肾等脏器衰竭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发热或伴严重感染者。④严重心动过缓或明显低血压者。
1.5 脱落标准①不能坚持完成治疗疗程者。②随访过程中因联系方式或地址等原因脱落者。③治疗期间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者。④治疗过程中使用其他可能影响本病治疗的相关方法者。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盐酸普罗帕酮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905,50 mg/片),饭后服用,每日3次,每次150 mg,治疗30 d。
2.2 观察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免煎剂(四川新绿药业提供)治疗。方药组成:桃仁、丹参、赤芍、川芎、生地黄、桂枝各9 g,延胡索、香附、青皮、炙甘草各6 g,当归12 g,龙骨、牡蛎各15 g。辨证加减:兼气滞者,加柴胡、枳壳各6 g;兼血虚者,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各9 g;兼阴虚者,加麦冬、玉竹、五味子各6 g;兼阳虚者,加附片、肉桂、淫羊藿各3 g;夹痰浊者,加瓜蒌、薤白、法半夏、陈皮各12 g;胸痛甚者,加蒲黄6 g,三七粉2 g。每剂药分装两格,每次1格,开水冲服,每日2次,治疗30 d。
3.1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30、60 d的中医证候积分,心悸的中医证候评分[4]见表1。
表1 心悸的中医证候评分表
3.2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且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变化[5]。总有效率为有效率和显效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即时及停药30、60 d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停药60 d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即时 停药30 d 停药60 d观察组 37 14.83±0.87 2.04±0.23△ 2.09±0.49△ 2.16±0.45△▲对照组 37 14.46±0.92 2.01±0.26△ 2.12±0.46△ 7.57±1.13△
(2)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即时、停药30 d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停药60 d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脉瘀阻型心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大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由折返机制引起,折返可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和心房[3]。西医治疗以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射频消融等方法为主。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导致心律失常的问题,可造成停搏、传导阻滞[6]。射频消融方法虽然疗效显著,但受适应证的限制[7]。
中医认为,心悸多以正虚、心阳不足为前提,血脉运行障碍是造成心悸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心阳不振,心之气血不足,随之感邪,正不胜邪,出现阳虚水泛、痰湿阻滞、气虚血瘀等虚实夹杂病证[8]。因此,振奋心阳、疏通血脉、清除血液瘀滞是治疗心悸的根本治则。本研究选用桃红四物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悸,辨证运用温通心阳、活血祛瘀药物,使气血充盈,阳气恢复,邪气尽祛,血脉畅通,从而心悸得愈。方解:桂枝温通心阳,炙甘草益气固本,二者共奏振奋心阳之功,研究表明桂枝中的桂皮醛、桂皮酸[9]及甘草中的甘草酸均具有抗凝、抗栓作用[10],且桂皮醛可扩张周围血管[9],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可抗心律失常[10]。龙骨、牡蛎有固护阳气、镇静安神作用,使阳藏于内而不外泄,其含有丰富的钙盐和少量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11]。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生地黄、当归养血活血,化瘀导滞,疏通血脉,促进心血运行。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止痛。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停药后60 d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桃红四物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脉瘀阻型心悸具有长远的临床效果。
但本研究主要从中医症状考虑,还存在客观检查指标不足、研究病例数较少、病种单一等问题,且心悸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在后续研究中将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心脏彩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病理结果、血流变检查等进行详细分析,深入研究中西医治疗该病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