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梅
(山西省阳泉市阳煤集团第三医院,山西 阳泉045008)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重,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张国宁等[1]对上海长宁区中老年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率进行调查,发现性别、年龄及骨质疏松是发生髋部骨折的主要因素。由于老年人愈合能力差,发生髋部骨折后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明显低于受伤前,甚至失去自理能力,增加了社会和家庭负担。老年患者多存在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性差,创伤应激或术后卧床等原因易引起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对4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体位管理,观察其对术后卧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阳煤集团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 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65~80岁,平均(71.02±4.28)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病21 例,糖尿病18例,心脏病20例。观察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66~79岁,平均(70.95±4.16)岁;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基础疾病:高血压病24例,糖尿病16例,心脏病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单侧髋部骨折,需行手术治疗者;65岁≤年龄≤80岁。
1.3 排除标准多处骨折且合并脏器损伤者;骨折时间≥2周;凝血功能异常者;入院前合并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者;严重骨质疏松或粉碎性骨折者。
2.1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护理、骨科专科护理、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等,指导患者家属正确使用充气床垫。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体位管理,护士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开始实施。①术前牵引体位:遵医嘱给予有效牵引,在牵引期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变换体位,如疼痛明显者,床头抬高35°卧位;骨折移位、疼痛不明显者,采取直立坐位,2 h 后更换为平卧位,夜间休息时床头抬高30°为宜。②排痰体位:咳嗽痰多者吸痰后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床头抬高35°,深吸气,屏气5 s后呼气,重复动作至所有雾化液吸完为止。雾化完成后10 min左右拍背促使痰液排出,床头抬高35°保持不变。患者取侧卧位,手指并拢成空心状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进行拍背,重复5次后换成对侧卧位,再次进行拍背。翻身拍背动作每2 h重复1次,选择在餐前或餐后2 h拍背,避免出现呕吐等不适。鼓励患者主动咳嗽,若患者因疼痛不敢咳嗽时应提前做好疼痛护理,拍背动作完成后深呼吸5次,于吸气末屏气咳嗽,将痰液咳出。③术后体位:术后6 h内去枕平卧,在患者麻醉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术后6 h后可适当抬高床头,患者平卧,在双下肢中间放置一软垫,患肢外展25°中立位,腘窝下5 cm 处垫软垫,家属为患者进行下肢按摩,包括踝部、足跟、骶尾部及下肢肌肉,2 h后撤除腘窝下软垫,两种状态每2 h交替1次。术后第1~2日可将床头抬高近90°,坐位进行肌肉锻炼;术后第3~4日协助患者坐于床边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术后第5~6日,在做好防跌倒措施下进行不负重站立训练。出院后所有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少量多次的原则,切忌运动过量。在足跟、骶尾等压疮高发部位使用软垫保护,恢复期间严禁出现患侧卧位、交叉双腿、坐矮凳等不良体位。④进食体位:术后苏醒期进食时及进食后30 min 内保持坐位,避免食物反流。⑤口腔护理体位:取出义齿后在流动水下清洁,有自理能力者餐后自行漱口,对于开口困难者取侧卧位使用注射器进行口腔冲洗,冲洗完成后使用无菌纱布擦去残留液体。
3.1 观察指标①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指标及血液检查结果判断是否有并发症,记录并发症发生率。②患者出院时填写本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医院环境、护士态度、护士技术、责任感、对患者关怀程度5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10分。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低于对照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卧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士态度、责任感及对患者关怀程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院环境、护士技术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医院环境 护士态度 护士技术 责任感 对患者关怀程度 总分观察组 47 5.19±1.75 8.02±1.28▲ 7.28±1.31 7.45±1.27▲ 7.87±1.06▲ 35.81±3.16▲对照组 45 5.00±1.60 5.07±1.85 6.69±1.66 5.89±1.45 5.49±1.36 28.13±3.20
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卧床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手术时,麻醉药物会抑制其咳嗽反射中枢,使呼吸道内分泌物无法排出,老年患者由于肺泡弹性下降,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卧床时间过长,呼吸道内分泌物蓄积,会进一步加重肺组织缺氧,出现肺不张,增加肺部感染率。老年人皮肤组织弹性较差,某一部位持续受压时可引起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甚至造成深层组织损伤、溃烂。手术时间过长及皮肤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引起压疮。另外,术后制动时,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不敢活动,足跟、骶尾部与褶皱床单长期接触增加摩擦力也可引起压疮。留置导尿管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加之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下降,尿道黏膜防御力降低,导致泌尿系感染。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卧床、下肢制动均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2]。
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从术前开始,护士就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咳嗽训练、肺功能锻炼和下肢功能锻炼,协助患者以正确体位进食、专门体位下床及纠正不良体位,通过体位管理有效预防卧床并发症的发生。雾化吸入治疗可以降低痰液黏稠度,翻身拍背在物理震荡下促使痰液脱落,屏气咳嗽后顺利将痰液咳出,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协助患者定期更换体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暴力牵拉,定期更换体位可减少局部皮肤组织持续受压时间。重点部位按摩可促进局部微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况,避免压疮的发生。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术后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3-4]。心脑血管疾病、贫血及电解质紊乱也是老年骨折术后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体位管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态度、责任感及对患者关怀程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于:在体位管理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长,能第一时间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指导患者变化体位时发现不恰当行为及时制止,让患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因此,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但本次研究由于干预时间较短,未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