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军
【摘要】当前,高校在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时,目标已由扩大招生规模转为提高招生质量。为吸引优质生源,高校势必突破传统招生模式范围和影响力有限之局限性,引入新媒体进行招生宣传工作,借助新媒体可承载信息量大、信息传播迅速且传播覆盖范围大、传播效果好等一系列优势,增强招生宣传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互联网+”思维,探讨高校构建招生宣传新媒体模式的策略,力求为高校改善招生宣传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招生宣传;新媒体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时,拥有了全新的方式,即借助网络和新媒体进行招生宣传。相较于高校传统招生宣传模式而言,招生宣传新媒体模式具有宣传成本低、信息更新及时、操作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宣传覆盖范围广等突出优势,因而有利于高校达成吸引优质生源、提高新生质量的招生宣传工作目标。为有效构建招生宣传新媒体模式,高校应采取如下策略。
一、结合本校实际搭建新媒体招生宣传平台
所谓新媒体,就是指区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以电脑和手机等终端为载体而发展起来的全新媒体形态。当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移动智能设备终端网页、微博、微信、各类短视频创作平台等。“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单一媒体形式进行多频次传播已无法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唯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才能切实增强传播的有效性。为此,高校应全面了解不同新媒体各自的特征及优势,结合实际招生宣传需要,搭建相关新媒体平台,以有效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一)高校官方网站
“互联网+”背景下,许多高校都着力建设移动智能设备终端官网,即在手机等移动互联网设备上呈现官网内容。移动端网页具有功能齐全、检索便利等突出优势,但许多高校在開发移动端网页时,没有考虑移动智能设备的具体特点,而是直接将固定端网页照搬至移动端,导致出现网页信息缺失甚至崩溃的情况。高校应转变这种做法,打造专门的移动版网页,以此优化学生及学生家长的网页浏览和使用体验。
(二)微博
微博的主要特点是转发便捷、传播快速,但由于微博更新速度非常快,微博用户注意力集中时间往往有限,因此,高校在搭建微博宣传平台时,需注意要精简发布内容,同时抓住宣传招生重点,保证所发布的微博内容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出本校的办学优势。
(三)微信
应用微信这一形式,高校既可以建立微信群,与有志于报考本校的学生及其家长展开深入交流,又可以创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招生宣传信息。有效应用微信,则需要掌握沟通交流技巧,完善微信群内部交流制度,同时优化招生宣传材料内容,综合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在公众号上发布相关招生宣传文章。
(四)短视频创作平台
当前,短视频正呈现迅速发展态势,短视频短小精炼,且内容具有趣味性,如果高校能够有效运用短视频创作平台进行招生宣传工作,那么就能够顺利拉近与学生及家长的距离,同时用多个短视频向他们展示本校的不同侧面,使招生宣传跳出文字宣传材料的局限。
二、提高招生宣传队伍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素养,即有效应用新媒体应具备的核心品格及关键能力,包括新媒体使用方法(内容投放方法、互动方法等)和新媒体使用规范两部分。“互联网+”背景下,拥有较高新媒体素养是有效应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基础。为此,高校应推动本校招生宣传工作人员转变理念,帮助他们提升新媒体素养,促使他们掌握新媒体使用方法并遵守新媒体使用规范。一方面,高校应引入具备新媒体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和活跃招生宣传队伍;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面向现有招生宣传工作人员开展新媒体主题培训,增进他们对于新媒体的了解,培养他们应用新媒体进行招生宣传工作的能力。同时,高校还应进一步明确不同招生宣传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建立新媒体舆情预警机制及相应的奖惩机制,切实提升招生宣传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工作人员在发布新媒体招生宣传内容和应用新媒体与学生及其家长展开互动时,遵守新媒体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想有效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就必须重视引入新媒体,构建招生宣传新媒体模式。为此,高校应全面了解移动智能设备终端网页、微博、微信及短视频创作平台等不同新媒体各自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搭建相应的新媒体招生宣传平台,同时注重提高高校招生宣传队伍的新媒体素养,从而切实增强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彭易菲.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宣传新媒体模式探析[J].考试周刊,2018(5):27.
[2]钱继兵.新媒体形势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探究[J].教育,2016(2):214-215.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