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越南使臣眼中的横县

2020-03-05 09:45李帅
老区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横县明清

李帅

[提 要]横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江近海靠城的重点县域。广西和越南山水相连,一直是大多数越南使臣燕行北使往返的必经之地。在广西境内,越南使臣主要的交通方式是乘船沿江北使。横县居于郁江中游,明清越南使臣经过横县时所留下的丰富诗篇,可以为我们了解当时横县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提供更丰富的史料。越南使臣途径横县的诗文,主要包括对横县风景的描写、过险滩的经历,以及针对横县一些历史文化古迹抒发对伏波将军马援、秦观、建文帝的感怀。借助这些诗文,既可进一步了解横县的历史文化,又可从中看到当时越南使臣对中国文化的心态。

[关键词]明清;越南使臣;横县;《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

[作者简介]李 帅(1995—),女,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广西南宁 530006)

[基金项目]广西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越南使臣的汉文燕行文学与古代广西地理文化研究”(15 BW004);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清代越南使臣诗文中的南宁印象——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视角”(18SCXZD15)

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的《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收录14至19世纪越南使者53人共计79部著作,依原样扫描,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葛兆光先生提出“从周边看中国”的新视角,他认为:“从这种彼此‘对视之中,既可以看到传统中国文化在古代越南的长久影响,也可以看到古代越南对中国认识的变化,以及各个民族、国家和历史意识在近世的逐渐形成,当然还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和越南社会实况和风俗细节,特别是在他们南北穿行千里途中,还可以了解活生生的生活景观。”[1]

广西作为与越南接壤的省份,是大多数越南使臣北使的必经之地。越南使臣路经广西的路线大致是从凭祥镇南关(今友谊关)进入中国,走陆路到达宁明府城,再走水路经过今天的崇左市江洲区、扶绥县,南宁市的邕宁区、横县、武鸣区、上林县,贵港市的港南区、桂平市平南县,梧州市的藤县、苍梧,贺州市的昭平县,桂林市的阳朔县、平乐县、灵川县、兴安县、全州县。越南使臣所到的广西各地,基本都有诗文记载,诗文中记录了使臣行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横县位于郁江中游,今属南宁市,有“茉莉花之乡”的美称。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安广县起,横县建置至今已历2100多年。横县,古称横州,唐太宗贞观八年,以“横槎江为名”置横州。《横州志》其卷三《统辖志·山川》云:横槎江,在州西五十里,又曰槎浦,源出灵山。江中有横槎滩。[2]

据统计,在明清时期,《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所录越南使臣经过横县留下的诗歌有106首,本文以这些诗歌为对象,借越南使臣之眼看明清时期的横县风貌。

一、风景胜地

明清时期,越南使臣途径横县时对横县的美景多有描写,因乘船的缘故,所记叙的横县风光多为沿江所见。

如陶公正的《横州城风景诗》:

历火烟余岁月长,横州胜地尽风光。千层山列新风景,半月江缠旧界疆。[3]

又如阮宗窐的《横州记见》:

东风倚棹左江湄,一幅谁开锦昼帷。月兔捣来珠万斛,风斤运就桂千枝。琴堂清彻朝晴练,粉堞平临远翠眉。[4]

黄碧山的《舟次横州》:

炮响锣声闹底塘,马头又是好江光。参差烟岸浮层阁,隐约风湾白半樯。山郁千松回鸟道,滩冲万浪覆鱼梁。迷离水石重重远,日晚停桡思渺茫。春色浓添新景色,催花雨脚晓垂垂。[5]

在横县的越南使臣刚刚离开祖国没多久,对这趟中国之旅充满期待,当好心情遇上好江景,越南使臣有感而发,听着浪声、吹着江风,写下了这些记录横州美景的诗歌。

在专门描写方面,越南使臣赞叹最多的自然风景胜地是半仙岩(半山洞),共写下了8首对半仙岩的题咏诗。使臣黎贵惇《桂堂诗汇选》中的《登穿山岩》一诗题注曰:“穿山岩,一名半仙洞”[6]。即半仙洞还有另一个名字“穿山岩”。《横州志·山川》中记载:“穿山岩,在城东三十里,即湴塘崆峒岩。吴明垣记。”[7]紧接着《横州志》又有一段关于“崆峒岩”的介绍:“崆峒岩,在城东三十里,石室三层,玲珑有洞。初入穹窿,高敞如广堂。上有窍通天日,后有石窟潜通地下。秉烛而入,逶迤曲折,相传可通隔岸。有石侧踞如虎,一石如龙,舌下垂。中多垂乳,或如圭壁,如姿珞,如宝盖,如龙凤狮象。石笋下插,石柱孤撑,奇景不可名状。明知州曹储以五窍如星,名五星岩。吴时来、董传策游此,易今名。清举人陈翊喜记。”[8]穿山岩和崆峒岩位置都在城东三十里,且有“穿山岩,即湴塘崆峒岩”一句,可推断这同一个地方有“穿山岩”和“崆峒岩”两个名称,后明知州曹储又给它命名为“五星岩”。但是在这些称呼中,都没有提到“半仙岩”这个名字,那么越南使臣所写的“半仙洞”是否就是中国人写的“崆峒岩”?

关于“崆峒岩”,《横州志·艺文》中有3篇散文,6首诗歌,其中一首还是清代出使越南的中国使者杨兆杰所写,可见崆峒岩也是横县一颇有名气的自然景观。清代横州贡生陈奎在《募修崆峒岩序》中写道:“再折而入,幽敞离奇,钟乳滴漏,一线通明,日光映耀,岂其巨灵神斧,而遂不假人工与!……昔之人,构数楹于内,塑绘仙释遗像,蠲租募僧,补偏救弊,亦颇有可观者。第多年所,风雨飘摇,蛊蠹腐朽,非复前日佳况矣。寺惟二僧,昼则跌跏,夜则守御。”[9]從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到崆峒岩内有广西特色的钟乳石,内供奉有神像,有寺庙,寺庙中有僧人,这和越南使臣对半仙洞的描写都在一定程度上吻合。如武希苏的《望半仙洞》:“乳泉银滴天恒雨,老树青遮月有阴”[10],也提到了洞中钟乳滴漏的景象。潘辉注《半仙洞》一诗的题注曰:“洞在横州茶亭塘右岸,石山向江,中开一洞门,中又分开四洞,转折。洞上有宫殿,奉佛圣像。下为斋僧房舍。又名穿山岩。景致奇秀。黎时奉使诸先辈多有题咏刻石,近来颇落寂。余舟过,遥望云山寂然。询之,旁人云:‘今亦不见住持僧,洞遥寥冷。舟中对景有怀,偶成一律。”[11]同样写了半仙洞内奉佛圣像,有僧人在此,和崆峒岩的描写一致。由此可判断,越南使臣诗中常出现的“半仙岩”即“崆峒岩”,这使我们增进了对崆峒岩的了解。

邓文启《题半仙洞》诗中提到了“半仙岩”名字的由来,“化工凿出半山巅,世俗因名曰半仙。”[12]在题咏半仙岩的诗歌中,越南使臣皆抒发了对半仙岩美景的赞叹。如阮宗窐《题半仙洞》:

一簇青幽岭半巅,宛然蓬岛景中仙。飞岩隐约临无地,奇树阴森别有天。路人山云深碧里,门笼江月涌光前。倚栏阔望舒春思,何必登临舣客船。[13]

使臣沉浸在眼前宛如蓬莱仙境的美景中,恋恋不舍,竟有了不愿再回到船上继续前行的想法。

又如阮偍《槎江舟程》:

乍过半仙洞,云窦穿岩隙。佳景依依依,桃源何处觅。[14]

张好合《游半仙洞》:

百仞高峰枕水沅,一来疑是武陵源。绕山石筑千年寺,斜径云开几处门。信是壶中分境界,不知天外亦乡村。入尘我有千山远,劝酒花间欠一樽。胜游何必武陵源,仙境才临醒旅魂。洞口行无云路锁,南风坐爱石床温。雨濡竹径开禅院,月过山头辟佛门。开棹恨谁锣响急,未能终日受真言。[15]

使臣一进入半仙岩,仿佛进入了陶渊明诗中的世外桃源,离开了世俗的纷扰,静静地思考佛禅真意。

总的来看,越南使臣在横县是乐不思蜀,对横县的风光美景流连忘返,由此可见古横县风景的魅力。

二、滩险之地

越南使臣在广西的行程大部分为水路,古代广西险滩多,不像现代可以利用水利枢纽工程使江水水位上升、拓宽航道等,因此越南使臣在船经过广西的险滩时免不了一番担惊受怕,并在平安驶过后写下相关诗文记录此次惊险的经历,为我们展现了明清时期横县险滩之险,如乌蛮滩、飞龙滩、万滩等。当然,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乌蛮滩了。

关于乌蛮滩的名称,据徐霞客的《粤西日记》记载,“庙前有碑,乃嘉靖二十九年知南宁郡王贞吉所立。谓乌蛮非可以渎前古名贤之祠,易名起敬滩。大碑深刻,禁人旧称,而呼者如故。”[16]虽然明朝南宁郡知府王贞吉认为“乌蛮滩”一名是对前贤马援的不敬,将“乌蛮滩”改名为“起敬滩”,并且不准再用旧称,但百姓并不愿因此更改自己一直沿用的称呼。笔者在2019年7月曾走访当地,起敬滩的石碑还保留在伏波庙前,但当地百姓今天还是习惯将它称为“乌蛮滩”或“大滩”、“伏波滩”,并且在走访的当地人中,没有人知道它还有“五险滩”这一称呼,中国古籍文献中也没有明确出现过“五险滩”这一称呼。但越南使臣诗歌中却常会称此地为“五险滩”,如阮宗窐《五滩晓泛》的题注云:“横州地界有乌蛮滩,今名起敬滩,又名五险滩。一曰立壁,二曰门龍,三曰虎跳,四曰转兔,五曰挂蛇。转折五回,经三十余里,纵横石碛,险恶异常。上有伏波将军祠,使舟经过,修礼谒告。地方扒滩夫数十人护送,诚难越险莫大于斯。”[17]又如潘辉益《经五险滩》题注:“横州江中,石根攒列十五里,滩声如雷,舟人沿石而行,极力撑持,篙掳最难。俗称龙门、虎跳、卧蛇、转兔、立壁五险。伏波将军祠在龙门滩口,稔着灵异。”[18]或者是出于对马援的敬意,越南使臣在诗歌中也会称此地为“起敬滩”,称呼“乌蛮滩”的很少,仅出现了三次。

关于乌蛮滩的险峻,先来看中国文献的记载。乌蛮滩,在“横州东百余里,为西南湍险之最。舟从牂牁至广必经焉。滩有四:曰雷解,曰龙门,曰虎跳,曰挂舵。每滩四折,折必五六里,出入乱石中,势如箭激,数有破之患。”[19]《横州志》云:“在州东六十里,乌蛮山下。其滩多石而险,延亘三十余里。水道有龙门、转轨、马槽、犁壁、锁匙、挂柁等名。北涯有伏波庙。因改为起敬滩。下连横石矶。知州刘斌设普济船二只,捐租四十八石,交伏波庙僧掌管,永为水手船备。”[20]从中可看出乌蛮滩的险主要是礁石多、弯道多、航道窄,极易触礁搁浅。

而从越南使臣诗歌中的亲身经历同样可以说明明清时乌蛮滩之险。如武辉琩《经五险滩》:

谁鞭乱石叠危滩,三峡瞿塘想未难。刃立伫于龙虎斗,箭流闪以兔蛇盘。怒涛闹动雷将雨,激瀑分飞雪欲寒。凭伏神功时默相,往回一棹总安澜。[21]

又如胡士栋《过五险滩》:

台翮扶摇万里抟,轻舟一叶泰山安。惊风乍息朝烟淡,积雨初收晓雨寒。乱石拥流翩曲带,晓矶穿地激回湍。前头汉将灵祠在,集棹飞过五险滩。[22]

越南使臣诗歌浅显易懂,使臣在诗中感叹想必三峡的瞿塘峡也没有五险滩这么惊险。通过险滩之时,似与大自然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搏斗,幸而在伏波将军的庇佑下,平安通过。由此可见,在路经此地时,深知凶险的越南使臣也会入乡随俗,祈求岸边伏波庙中的伏波将军保佑航程的平安。可见伏波将军在百姓心中还有“水上保护神”的作用。传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时,经过乌蛮滩,马援率领众将士清理礁石,疏通航道,让后人受益颇多。当然,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局限,尽管东汉时马援将军可能疏通过乌蛮滩的航道,但是明清越南使臣经过乌蛮滩时仍旧险峻难渡。直到当代,人们通过兴修水利工程,使水位抬高,淹没礁石,拓宽航道,今天再到乌蛮滩已经无法再看到昔日的险状,险滩已变成平安航道。

三、名人之地

横县虽然只是一个县,但名人的足迹使得这座小县城有了不一样的历史文化底蕴。横县的名人,文臣武将甚至帝王均有之。

(一)武将马援

东汉时期,交阯女子征侧、征贰举兵造反,公开与东汉朝廷决裂。汉光武帝刘秀便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击交趾,马援不负众望,大破反军,斩杀征侧、征贰,平定了岭南,后以花甲年纪出征武溪蛮,病死疆场。马援功勋卓著,为人正直,却因此受到权贵小人的排挤诽谤。马援南征交趾带回薏苡却被诬为私藏珍宝,导致马援死后家属也不敢将他埋在原来的坟地,只买了城西几亩地,草草下葬。直至后来六次向皇帝申诉,才以丧归葬。马援一生忠心报国,不事权贵,身死蒙冤的悲剧让人更对马援敬爱有加。

马援遗迹与伏波庙,遍布岭南两广各地,远至越南境内。而横县关于马援的遗迹传说也不少。

横县伏波庙始建于东汉时期,现存庙宇为清代建筑,这是岭南纪念马援的古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现在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还会在此举行盛大的伏波庙会,纪念伏波将军马援。

对于马援这样一位忠义之士,越南使臣们也是十分钦佩,在经过伏波庙时总会写下题咏马援的诗文,如段浚《题马伏波祠》:

四七英雄没姓名,将军遗庙峙江城。东都早应风云会,南土重分轸翼星。浪泊风微乡思重,五陵瘴盛暮年轻。至今起敬滩头水,犹为珠车咽不平。[23]

结尾“犹为珠车咽不平”一句,越南使臣用拟人手法,以江水拟人,为马援将军当年因薏苡蒙冤而鸣不平。

又如阮嘉吉《题马伏波庙》:

将军古庙倚山阿,指点苍松说丈夫。顾盼余威泉溜空,勤劳本色石容癯。南交香火高铜柱,东洛功名小画图。起敬滩头瞻望像,纸灰霜片舞江芦。[24]

潘辉注《伏波庙怀古》:

已向中原静斗龙,重临边塞奋英风。七旬马甲威声远,五岭烟岚眼界宽。岂必云台藏画像,直将铜柱显良工。焄蒿永裕千秋庙,肝胆山川晚照红。[25]

从这些越南使臣的怀古咏史诗可以看出明清越南使臣同样受到马援忠肝义胆、为国为民精神的影响,将马援视为为官者的道德楷模。后来随着越南独立建国,为了培育独立的国家意识,时至今日,越南境内已无法找到伏波庙,相反的是二征夫人在越南成为民族英雄。[26]

此外,越南使臣李文馥有一首诗记载伏波庙前有一段木被称为“南木大将军”,他在《南木大将军》一诗的诗序中详细记载了这段木头的传说:

伏波庙前津次见有木一段,长六尺许,已经斮伐成质有似棺木者。木最灵,虽江流激湍不少动,惟涨时木亦浮起,潦落仍卧故处;人有犯之者,立病不复救;船触偶之,辄坏。舟船过,必烧香烧纸以祷。有好事者细认之,云是铁林木。相传木从本国高平辖来,江流转徙至此而止,屡屡作祟。民人相率撑去之,不起;地方官至扒兵推之,亦不动。祟辄愈甚,人皆病之。事闻,乾隆、嘉庆间敕封“南木大将军”,祟从此绝。但立祠祀之,则祟复作。故至今仍在江次焉。或云,伏波南来时见木质坚好,命匠斮为棺样以备身后之用,适以事北还,携带不便,不得已弃之。其木后乃迁转北流,直至庙前津次乃定。其说近似,事属无考,姑并存之。[27]

传说的真伪姑且不论,但现在到横县伏波庙前已经看不到“南木大将军”的踪迹,也无从考证它哪朝哪代消失了,十分可惜。但越南使臣记载的这一传说也为马援和伏波庙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横县与马援相关的地点不止起敬滩、伏波庙,横县的月林湾也有马援的传说。《横州志》载:“月林湾在城东二十里天窟山下。俗传水底有铁船,大风雨间浮水面。汉马援征交趾时,用铁船开道,遗于此。”[28]“天窟山”又名“月林山”,过去“天窟归云”属于“横州古八景”之一,可惜此山今已被水泥厂开山采石所毁。越南使臣张好合《夜泊月林湾有怀》云:“铁艇传闻隐蓼汀,夜来风雨泛江程。停槎有客心虚待,一点残灯夜到明。”[29]

(二)才子秦观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秦觀因为党争,被一贬再贬,先是削秩徙湖南郴州,次年二月被贬至编管横州。在横州,州官没有对这位大才子落井下石,而是非常尊敬他,安排他到浮槎馆居住,与当地的文人学士交往。一天晚上,秦观醉宿在好友祝生家,次日清晨,望着窗外的海棠桥和海棠花,秦观挥笔写下了《醉乡春》:

唤起一声人悄,衾枕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社瓮酿成微笑,半缺椰瓢共舀。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30]

秦观就此为横州留下了千古名句,海棠桥也因这位伟大的词人得以名扬四海。越南使臣在经过横州时,虽没有亲自到海棠桥去观摩,但对秦观在横州写下的这首词和海棠桥的盛名也有耳闻,说明越南使臣对于中国诗词典故之熟悉。如陶公正《横州城风景诗》:“祝圣观森联至圣,海棠桥植对甘棠。”[31]阮偍《横州风景》:“苏海二桥留胜迹,高人何处觅光仪。”[32]

海棠桥至今仍屹立在海棠公园内,人们有幸还可在清晨或傍晚踏上海棠桥,和古人秦观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三)落魄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因此朱元璋去世后由太子的儿子朱允炆继位。建文帝继位后实行削藩,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不满,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最后朱棣成功攻进京都,夺得皇位,但是建文帝朱允炆却不知所踪。传说建文帝曾逃到了横县宝华山中的应天寺,寺门匾额“万山第一”便为建文帝所题。

越南使臣阮文超在听说了宝华山的传说后,写下了《宝华山》一诗:

横州南有宝华山,秀出城南二十里。天清乃有宝气见,云间朝暮横苍翠。闻道震龙之山上有蛟龙潭,罗蚕之山下有神江水。有名不在高与深,蛟龙未必为神异。万山第一此独尊,建文皇帝龙游地。三十年间人不知,桃源世界为天子。当年不及攀龙髯,忠臣义士纷纷死。他年岂作乔山看,山乌山云自清致。从此明家二百年,妇寺权奸相继起。燕王宇宙为纯阴,斯山一点潜阳气。[33]

越南使臣对于永乐帝当年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这段历史的态度令人意外。虽然永乐帝是抢了侄子的皇位,但是他在位期间,编纂《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后世有“永乐盛世”的评价。但越南使臣阮文超却因宝华山的建文帝传说,感叹起明朝衰落之事。“燕王宇宙为纯阴,斯山一点潜阳气”,阮文超将建文帝视作明朝的正统,而朱棣采取了不正当手段夺得皇位,是非正统继位,而他认为正是朱棣导致了之后明朝权臣奸相层出不穷。从中可见当时越南文人受到中国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很深,看重儒家的“正名”。此外,朱棣在位时派兵与安南交战,最终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越南官修正史《大越史记全书》中对这段历史的记叙是“国人自是尽为明人臣妾矣”[34],书中称呼明军为“明贼”,这可能也是越南使臣对朱棣颇有微词的深层原因。

四、结语

明清越南使臣眼中的横县风景秀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他们在经过横县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众多的诗文即是铁证。越南使臣的诗歌为我们了解古横县提供了许多文献资料,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横县历史的了解。经笔者走访,伏波庙、海棠桥现在保护还算得当,但是应天寺已经全然不见一点历史古迹,给人一种现代商业之感,半仙洞一片荒凉。实际上,对于横县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财富,应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地研究保护、发展利用。

[参考文献]

[1]葛兆光.多面镜子看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07-05.

[2][7][8][9][20][28]谢钟龄.横州志[M].横县文物管理所重印,1983.

[3][4][5][6][10][11][12][13][14][15][17][18][21][22][23][24][25][27][29][31][32][33]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6]徐弘祖著.烟照,方岩,闫若冰校点.徐霞客游记[M].济南:齐鲁书社,2007.

[19]屈大均.广东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6]滕兰花.清代以来越南境内的伏波信仰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12,(5).

[30]石海光.秦观词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5.

[34]孙晓主编.大越史记全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横县明清
异域移来种可夸 幽斋数朵茉莉花
横县富硒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建议分析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明清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