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近年来,抚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将抚州独有的“旴江医学”“建昌药帮”中医药传统资源与抚州的生态、文化和政策等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中药材种植业和中医事业融合发展,对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美好需求、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推动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抚州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就抚州市中药材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强化引导、多元投入,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强化品质提升,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强化品牌效益,推进中药材种植市场化;强化资源整合,推进中医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化组织保障,推进扶持中药材种植制度化。
[关键词]抚州市;中药材种植业;优势;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何兵兵(1988—),男,中共抚州市委党校马列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等。(江西抚州 344000)
一、抚州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重大意义和优势禀赋
(一)重大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美好需求
中草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用来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及发展壮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西药在世界近代医学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西药产生的毒副作用很大,且许多西药治标不治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在人民中兴起了一股“回归自然”热潮,追求绿色健康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中草药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疗效可靠的显著特点。除了防病治病之外,中草药还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中草药可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医疗保健的美好需求。
2.有利于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
中医药产业作为抚州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对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拉动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加快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环境美化、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抚州落地生根,而且能带动农民通过基地务工、土地入股、合作分红等形式,就地务工、增加收入,进而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3.有利于加快推动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指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也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中药材种植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好的显著特点,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和节约型产业。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必须对诸多中药材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抚州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遗传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加快生态修复、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的中药材种植业具有独特的特点,对其进行发展将有益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做出巨大贡献。最为重要的是,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将有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进而助推抚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优势禀赋
1.政策机遇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全民健康,大力发挥中医药“五种资源”优势,国家先后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把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建议》《江西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确立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发展目标。抚州市委、市政府将中医药产业列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并将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列为抚州市委、市政府十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进行重点部署,出台了《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抚州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抚州市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把中医药发展作为抚州市优先重点发展战略。国家、省、市不同层级出台的上述若干政策文件,为加快推进抚州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强劲的动力。
2.资源优势
抚州市具有独特的生态和人文优势,这两大优势为抚州市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中医中药资源独具特色。江西抚州是中国中医药诞生地之一,也是历史上极具盛名的“旴江医学”、“建昌帮”的发源地。抚州名医名派辈出,诞生了中医名家970多人,编撰了有目可查的医籍680余部。在江西省“历代十大名医”之中,抚州就有七人。“建昌帮”中药业起源于东晋,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统炮制技术,国内外行业影响深远。二是中医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的长河中,抚州的政治和文化杰出人物,有不乏留心岐黄、热心中医学之人,他们为医学的发展与传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文化名人的养生之道,都为抚州市中医药种植业以及健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文化载体。三是药用动植物资源丰厚。抚州种植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境内属南方湿润多雨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形地貌多样,良好的种植条件和丰富的丘陵山区地势,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抚州市属于药材资源大市,拥有药用植物1900多种,常用药材多达300余种,有金银花、白花蛇舌草、枳壳、艾草、黄精等29种道地药材,还盛产莲子、百合、泽泻、淮山等药食同源品种。这些先天独有的自然条件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医药卫生教育资源丰富。作为地级市,抚州市拥有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等院校,既能培养专业的医疗卫生人才,又能为发展中医药产业、健康服务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3.区位优势
抚州市已成为5个国家发展战略和1个省级战略的“5+1”政策叠加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优势。抚州市除临川区、东乡区外均纳入原中央苏区范围,享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红利;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融入南昌、对接海西、建设向莆经济带”上升为省级区域发展战略,昌抚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抚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借助所及地区的中医药产业优势资源,为发展壮大中医药种植产业提供了有利契机。
二、抚州市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基本现状
中药材种植业关联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医疗康养等多个产业,是一、二、三产相关度较高的阳光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抚州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紧密结合抚州实际,顺应市场需求,把中医药产业列为全市发展重大战略和主攻方向,发展态势良好,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为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步伐,抚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和出台了若干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制度文件和政策措施,对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补助对象、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和种植质量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对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达到100亩以上(含100亩)的新增中药材基地,按一年生中药材新建基地80元/亩,多年生中药材新建基地2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贴;同时,各县(区)也陆续出台政策,加大对中药材种植支持力度,如南城县安排了1000万元扶持发展基金;乐安县采取“一企一策”形式,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企业扶持力度。诸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引领抚州中药材产业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优先发展。
2.种植面积扩大,规模效应初步形成
截止2019年上半年,抚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2.18万亩,其中主要品种面积为30.29万亩,一般品种面积11.79万亩。新增中药材面积9.85万亩,同比增长30.5%。种植面积千亩以上的品种27个,其中黄栀子10.43万亩、瓜蒌4.42万亩、白花蛇舌草3.55万亩、金银花2.79万亩、枳壳2.36万亩、紫苏1.74万亩、香榧1.82万亩、金毛耳草1.47万亩、杜仲1.41万亩、泽泻1.22万亩、何首乌1.04万亩。从江西省内横向比较,抚州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仅次于宜春市。
3.因地制宜引导,聚焦发展重点品种
根据抚州市《关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每个縣区重点种植2-3个道地药材,“一县一品”格局初步显现,如南城县的枳壳、白花蛇舌草、葛根;乐安的瓜蒌、紫苏、何首乌;临川的金银花、黄栀子、灯芯草;黎川的艾草、七叶一枝花等。截至目前,临川金银花、东乡白花蛇舌草、广昌白莲、泽泻、金溪黄栀子、南城淮山和麻姑仙枣共七个中药材品种已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中药材种植标准化也有所突破,抚州市已建立了泽泻、金银花、淮山、黄栀子等9项地方标准。2019年《建昌帮古法炮制标准化试点》、《黎川县艾草中医药综合标准化试点》2项试点项目被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批准为江西省中医药标准示范项目,江西省共有8项,抚州市是唯一有2项获批的地级市。
4.注重培优扶强,中药材种植企业有突破
抚州市各县区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其中乐安县引进高馨药业种植中药材68900亩,占全县种植面积的98%;润邦药业新建15000亩白花蛇舌草种植基地、洋望集团种植枳壳3000亩、润通实业种植瓜蒌等产品4000亩、仙盖山种植杜仲5000亩。这些种植龙头企业,有力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二)存在问题
1.种植规模偏小,特色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目前,抚州市中药材(含药食同源)种植品种68个,主要道地药材品种29个,但种植区域较为分散,规模偏小。除了黄栀子单品种植面积达10.7万亩外,瓜蒌、白花蛇舌草、金银花、枳壳、紫苏、香榧、金毛耳草、杜仲、泽泻、何首乌等10个单品种植面积在1-5万亩,其余57个品种均未达1万亩;种植面积5-10万亩的只有乐安、金溪、南城三个县。同时,选种的中药材品牌不响,市场名气不大,缺乏影响力和话语权,与吉林人参、宁夏枸杞等全国知名品牌相去甚远,尚未形成产业特色和产品竞争优势。
2.龙头企业不够强,“头雁效应”欠佳
目前,抚州市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龙头企业普遍处于“规模小、实力弱、精深加工能力弱”的状态,以企业自身种植为主,对当地农村经济和药农增收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较小,现有企业本身也存在管理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产品成本高、创新能力弱等问题。甚至,个别种植企业把北方中药材在抚州市进行试种,设想在取得效果后再推广,但由于企业本身没有形成系统有效或成熟的栽培技术,导致“头雁效应”成效不佳,甚至衍生出种植户盲目跟风种植乱象,造成不必要损失。
3.高效益品种稀缺,品牌效益还不高
抚州市道地药材潜在的经济价值还未得到深入挖掘,品牌效益的作用不明显。从整体来看,中药材种植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受气候、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必须深加工。如黄栀子目前市场价(干果)1元/斤,种植采摘成本1.5元/斤,如果没有产品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就净亏0.5元/斤;再如艾草种植,市场价全株(干品)1.5元/斤,净叶2.5元/斤,纯杆0.15元/斤,加上全国各地包括江西省部分市、县都在大量种植艾草,特别是湖北蕲春、河南安阳等地艾草种植历史悠久且已成为全国主要产地,销售竞争压力较大。受历史条件影响,“建昌帮”传统中药业仍在恢复阶段,品牌效益尚待进一步激活。抚州市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不健全,企业经营成本较高。
4.专业技术薄弱,粗放管理较为普遍
中药材种植技术要求高,从选种、播种、施肥、除虫到采收等,都直接影响药材质量。长期以来,受传统小农经济影响,抚州市中药材种植的规模不大,种植水平比较原始,中药材质量难于得到保证。目前,抚州市现有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既懂中药材种植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难以满足中药材种植发展需要。个别企业对中药材仓储技术掌握不够,按工业厂房建设,没有安装除湿、通风、恒温等设备,极易造成药材受潮,品质降低。由于技术人才不足,指导不够,一些农户对种什么、怎么种、卖到哪里去等实际问题感到茫然。
5.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抗风险能力较弱
抚州市中药材种植现代化程度不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收成好坏,很大程度上由气候条件决定。譬如,2019年气候异常,从2018年11月份至2019年6月底持续降雨,而2019年7月份至11月份持续高温干旱,严重影响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和产量。以南城枳壳为例,已产果的枳壳,由于开花期遇持续降雨,严重损害保花保果,导致质量产量降低。有的地方利用高标准农田种植中药材,由于排水能力差,并不适合某些中药材的生长。
三、抚州市加快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对策建议
中医药产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工业和服务业,是一、二、三产互动关联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针对抚州市中药材种植发展基本情况及问题短板,抚州市加快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必须深入贯彻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以“旴江医学、建昌帮”为引领,按照“强引导、扩规模、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工作思路,鼓励各地区道地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种植,将抚州打造成“中医药文化高地,交易中心、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基地”,实现中医药强市目标。
(一)强化引导、多元投入,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
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自我积累发展为基础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种植。第一,政府引导,扩大投入。要全面落实江西省和抚州市关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对种植中药材资金补助要进一步落到实处,做到专款专用,防止将其整合到涉农资金挪作它用;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将中药材种植配套设施纳入设施农业补助项目;提高对中药材种植保险的补助,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风险分散转移和保障机制,增强种植中药材抗风险能力。第二,外招内引,增加投入。加大中医药产业招商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保险”模式;积极开展中医药产业“双返双创”活动,鼓励在外发展的本籍优秀企业家回乡创业,投资建设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第三,激发活力,吸引投入。鼓励中医药种植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和乡村经纪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推广“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努力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中药材种植的投资主体。第四,开发特色品种,多层投入。按照“一县一园一品”、“一县多园多品”的原则,各县区选择1至N个资源可控、品牌缺失、价格可塑、药食同源的道地中药材,进而实现规模化种植。
(二)强化品质提升,推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因此,必须推进中药材优良品种筛选,保障和提升中药材质量;探索中药材套种、中药材轮种、林下种植、混合种植、野生抚育等种植技术,形成中药材种养、采储技术标准。第一,实施中药材种植GAP建设工程。中医行业有句谚语:“中医毁于中药”。各地要大力推行中药材种植标准示范区的建设,以国家药监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及《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为标准,从种质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中,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积极向上申报中药材示范标准化项目,加快制定符合抚州市特点的道地中药材种植规范、质量标准。把中药材种植标准示范区建设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药材种植样板,通过示范带动,推动全市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第二,实施中药材良种繁育工程。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从源头上保障优质中药材生产,着力加快建设抚州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良种繁育中心,加快推进资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黎川艾草种苗繁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建立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技术体系,加强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第三,实施中药材质量监督工程。加强质量监测与质量保障追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中药材检测中心,确保中药材产品质量“优质、稳定、可控”。
(三)强化品牌效益,推进中药材种植市场化
品牌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灵魂,没有品牌,就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第一,打造特色品牌。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对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和注册商标的申报、保护和使用,尽快组织专家认定抚州新的道地药材,培育催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材品牌。加快培育拓展中药材资源利用产业链,开发以中药成分为特色的食品、保健品、饮品、化妆品等新兴产业。第二,培育中药材交易市场。支持南城县建设线上线下区域中药材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促进中药材产业向品牌营销,培育中药材物流骨干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抚州中药材交易网”电子商务平台,推动抚州市中药材实行网上销售,不断提高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第三,积极推广订单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药企签订稳定的产销合同,以销促产,产销对接,切实解决“卖得出、卖得好”的问题。
(四)强化资源整合,推进中医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中医药产业是一个经济、资源、文化、历史相交叉的特别产业,挖掘 “盱江医学”、“建昌帮”等历史文化,在抚州市中心城区或县区规划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借鉴青海藏药博物馆经验,聘请名医在博物馆坐诊,开设药店,并利用现代声、光、电等手段,展示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通过举行“旴江医学”论坛、“药帮”文化节、“建昌帮中药炮制品种博览会”,提高抚州市中医药文化影响力。大力开发文创特色产品,挖掘以王安石、汤显祖为代表的文化巨匠的中医药养生文化故事,利用现代信息、传媒等技术,创作反映抚州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动漫影视作品,逐步拓展抚州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产业。建立中医药生态旅游区,兴建中药种植“大观园”,在旴江36個乡镇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大规模种植不同药类花草,供游客观赏体验 “春赏桔花、牡丹花,夏观栀子花、荷花、金银花,秋看菊花,冬品款冬花”的意境。同时,在抚州市范围内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提高中药材种植效应。
(五)强化组织保障,推进扶持中药材种植制度化
一方面,要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各县区要成立中医药产业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主抓中医药产业发展。同时,要组建市、县两级中医药产业推进队伍,由5—7名专业人员构成,安排专门工作经费,具体负责协调中医药产业发展指导与服务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市中医协会、中医药学会等相关社会组织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统筹、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才支撑。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质量保障,人才是关键。因此,要内培外请专业人才,对龙头企业及种植户进行现场指导、技术追踪,增强本地专业技术供给,满足先进、科学的栽培技术需求,为中药材种植提供坚实的人才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万少菊.“旴江医学”印象[J].中医药文化,2007,(2).
[2]周步高,喻松仁,刘静,艾志福.旴江医学著名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和成就述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6).
[3]李全新,郑少锋,李瑞青.西部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优势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3).
[4]华思德,冯杰,肖明,连雷龙.黎川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对策[J].南方林业科学,2017,(6).
[5]李颖,李晓琳,杨光,黄璐琦.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1).
[责任编辑: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