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现状分析

2020-03-05 09:46韩玮
决策探索 2020年4期
关键词:胜任力党的建设执行力

韩玮

【摘要】政治领导力是由胜任能力和执行能力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政治资格的认证,另一方面是政治效能的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政治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健全、党内监督机制欠缺、党内权力分配失衡。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首先要明确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现状,了解其所取得的成果和制约因素,才能把握从哪些方面着力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

【关键词】政治领导力;党的建设;执行力;胜任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本质特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进一步推进更高层次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政治领导力是由胜任能力和执行能力两方面构成的,一方面是政治资格的认证,另一方面是政治效能的展示,体现了政治领导力内在与外源的有机统一。了解政治领导的内涵与功能是远远不足的,必须明确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现状,了解其所取得的成果和制約因素,才能把握重点,着力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

一、党的政治领导力的现状

(一)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强化治党管党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前线战斗堡垒,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宣传窗口,是党员干部与上级党组织保持思想同步、行动一致的重要关口。党的政策方针是否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完全取决于各级党组织是否发挥了作用,尤其是党组织的末梢——基层党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树立了大抓基层的工作方针,进一步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着力排查整顿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宽松软状况。各个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夯实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强化了治党管党的能力,有效地降低了政策传达和执行的误差。大力调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能,脱贫减贫成果显著,累计减贫6853万人,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3以上,年均减少13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二)紧密围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紧抓作风建设,扭转了不良之风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是群众观点,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形象,直接影响到人民对党的评价,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严重损害党群关系的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违背了党的宗旨,违背了党的群众路线。党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整治。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失底线、不踩红线,做到令行禁止。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并且在长时间内形成常态,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党内政治生态全面净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制度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提高,制度化建设向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迈进

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建立和完善制度化和常态化运行机制,同时也是治国理政的前提条件。制度管党治党实际上就是依规管党治党,其主要依据就是党章党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如何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和制度安排,开创了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建设的新局面,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党的制度化建设走向常态化和长效化提供了解决路径。在此期间,共制定或修订了70多部党内法规,集中清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废止和宣布失效300件,467件继续有效,其中42件将作出修改,党纪党规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完善。我们党坚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进一步为制度化的笼子添砖加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不断加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和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制度执行,着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党员干部的规则意识明显提高,违规行为得到减少。

(四)初步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机制,反腐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民心是治国之本,民心所向是治国成效的风向标。惩治贪腐就是民心所向,纵容贪腐就是民心所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全国共立案审查违反政治纪律案件1.1万件,处分1.1万人,其中中管干部72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党员干部人数,从2013年的18.2万人到2016年的41.5万人,共处分153.7万人。确保权力的使用在法律的框架中稳步运行,加强了对腐败苗头的发现和处理,加大了党内反腐败的力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初步形成了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机制。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还要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增强制度执行力,严格党内监督,发挥巡视利剑的作用,聚焦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按照结构合理和制约有效的原则,大力推动反腐败工作法治化、公众化和媒体化,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二、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制约因素

(一)党内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一些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出现严重偏离

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是政治领导力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其党性是否动摇,是考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性因素。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政治领导力的核心问题,这关系到党员干部是否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是否认可和服从党的纲领与宗旨,能否坚定不移地拥护党中央的领导,能否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然而却有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己要求,忘记了党的光辉历程,长期应付党内活动,淡化了党员的第一身份意识。究其原因,是部分党组织长期将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未能进行有效的思想建设,忽视了政策方针对党员干部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享乐之风和奢靡之风在党内逐渐抬头,导致一些党员政治意识和思想作风出现偏离,严重玷污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考核标准不健全,未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现行的干部选拨任用机制,缺乏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评估和把握,不能保证选人用人方面的全方位考察,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政治建设,削弱了政治领导力的实际效力。考核标准缺乏细化和具体化,存在过分强调票数,导致投票随意、民意失真,甚至存在人情票、关系票,缺乏民主含量,缺乏对干部的综合评估和把握。在考核过程中,存在过分强调“才”,降低了“德”的标准的现象,造成了真正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难以充分发挥才能,为了升迁拉拢他人而降低工作标准,出现了一些滋生腐败、渎职等现象。干部選拨任用的范围通常局限于本区域、本系统,导致其他区域、系统的优秀人才难以进入选拨范围,存在从小范围少数人中选人,造成人才大量积压和严重短缺的不均衡现象。人才与职位的匹配存在用非所长和长非所用的乱象,导致了人才晋升通道不畅通,造成了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功能失灵。

(三)党内监督机制欠缺,监督环节存在错位,缺乏经常性的督促

党内监督是自我纠错的保障机制,而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存在隶属关系,监督主体相对缺乏独立性,对有效的监督形成了一定阻力和难度,造成了“灯下黑”的现象,严重降低了党内监督的存在感。从涉及领导干部的大案要案来看,几乎没有同级监督机关的举报,存在“事前基本没有监督,事中基本难以监督,事后基本不是监督”的怪象。党内监督存在监督环节上的错位,缺乏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不够重视预防工作,难以发现苗头性错误,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影响。打铁必须自身硬,从事纪检工作的干部一旦选错,付出的代价就会极其惨重。如监督主体自身免疫力严重不足,发生过多起纪检监察干部贪腐大案;监察主体监督意识薄弱,监督机制的保障措施不健全,存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随着监察力度不断加大,逃避监察和对抗监察的手段也越来越“高级”,存在监察能力不足和处置力度不够,难以一查到底的现象,严重挫败了监督工作的积极性。

(四)党内权力分配失衡,缺乏良好的信息公开机制

原则上讲,普通党员干部和党委书记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却存在权力过于集中在“一把手”的现象,一些干部沉迷于“家长制思维”,视主管部门为“私人领地”,决策时一人拍板,出现问题则相互推诿,严重破坏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内代表常常被“代表”,随意性比较大,存在“只唯上,不唯实”的现象,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依然存在,导致党内民主缺乏一定的生存环境。党内信息公开通常是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等形式,存在“小事开大会,大事不开会”的潜规则,党务活动不透明,普通党员干部的知情度较低,党内民主沟通渠道不畅通,尚未形成规范性的信息公开程序。党员干部对权力范围不明晰,导致对党内建设参与缺乏积极性,阻碍了党的基层民主的发展,尤其不利于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进程。

参考文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胜任力党的建设执行力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