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珉慧,张辉,张姝
(中国传媒大学 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北京 100024)
公共图书馆是指为群众服务的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有所不同的是它旨在为所有大众群体提供非专业的书籍,通俗读物等,会根据各地地区特色不同收集带有地方特色的相关资料,为大众扩宽视野,提供公共学习场所。公共图书馆体系又作为当前公共文化体系的主体部分,其发展一直被群众所关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文化自信成为了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的话题被越来越多人谈及。故而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增势,但各地区文化如何发展,怎么衡量各地区文化发展,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目前我国对公共图书馆研究十分广泛,但更多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在公共图书馆绩效上,郝蔷(2013)重点分析了陕西省图书馆成本效益,采用了消费者价值评估分析法和条件价值评估分析法,利用问卷调查收集现下数据,得出其效益成本之比为1.33:1,比值不高,但依旧为社会做出贡献[1]。张强、黄禹森和王愽(2019)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公共图书馆各项指标进行处理,得出图书馆投入影响因子对最后综合得分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图书馆产出效益因子和图书馆人员结构因子[2]。
在公共图书馆各地区差异上,梁秀霞(2013)对各省公共图书馆科研产出进行实证分析,选取发表论文总数、核心期刊发文数和论文被引率等指标,得出广东和上海的论文产出能力及学术影响力较好的结论[3]。杨海玲(2015)用熵权法为指标赋值,采用灰色聚类方法对省级公共图书馆进行综合评价,认为西部应注重服务效益,中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4]。周静(2017)采用DEA方法研究公共图书馆投入产出效率,从投入规模、资源利用效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上分析各省份地区差异[5]。
我国现在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找出地区发展不平衡,及时结合新数据分析整理,调整不同地区文化政策,因地制宜。
本文公共图书馆现状分析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文化文物年鉴》[6]中图书馆业数据,选取1990年至2017年机构数、每年新购藏量两个指标,以及2017年各省财政拨款额具体数据,从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在公共图书馆基本建设上的整体发展情况。
观察历年来机构数及新购藏量波动情况,如图1所示,机构数呈现缓慢稳定增长的趋势,说明发展稳定,机构数逐年增加,2017年全国总数达到3166所。新增图书数则有明显波动,前五年新增图书数增长率呈负值,但幅度很小,1996年起新增图书数开始上升,在2012年增长最快,较2011年增长了46%,2012年虽有短暂下降但后续依旧呈上升趋势,可见继1996年后对于新增图书的力度加大,国家愈发重视公共图书馆基本建设。
从2017年各省财政拨款额及人均拨款额,数据如表1,分析政府对不同省份的投入情况。
各省财政拨款额差异较大,从总体上,由具体数据可以看到上海、广东及浙江拨款额最高,位于前三,上海达到21万,而西藏地区该年只有7665元,从人均水平上,上海依旧位于第一,人均财政拨款高达87元以上,天津和北京虽排列第二第三,但仍不及上海人均水平的一半,河南河北作为人口大省,在人口基数的影响下,人均水平很低,平均每人不足4.4元,反观西藏在人均拨款额上位于全国第四,达到22.7元每人,可见对于各省总体及人均水平上的财政拨款有所差异。
表1 分省财政拨款情况
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3.1.1 数据选取和指标构建
为了解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之间的具体差异,本文选取了31个省份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相关指标,构建如下指标体系[8],如表2。从4个维度、16个指标出发来对各省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做出分析与评价,分别为:一、基础建设与运营,相关指标有机构数、从业人员数、总藏量等;二、资源利用程度,相关指标有有效借书证数、总流通人次等;三、人均享受资源,相关指标有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及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四、活动开放情况,相关指标有组织各类讲座次数,举办展览个数等。
3.1.2 各省公共图书馆建设评价分析
因子分析[7]是数据降维的方式之一,目的是在变量较多且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基于变量相关性,将多变量转换为少数公共因子。对于研究的问题,用公共因子的线性表达式来表现原始变量,以此来构建模型。本文指标个数较多,选用因子分析法来简化指标,并通过因子得分分析各地区在不同指标上的差异。
表2 公共图书馆相关指标
进行因子分析须通过巴特利特球度检验:一般显著性小于0.05则证明适合因子分析,本文数据检验KMO值为0.860,显著性为0.00,符合检验标准,故进行公共因子提取,如表3。
可直观看到前2个特征值的累计方差值达到了96.450%,意味着前两成分包含了原始变量的96.450%的信息。其大小表示该成分对公共图书馆情况贡献率的大小,根据表中数值可以确定前两成分分别为第一主成分(86.125%)、第二主成分(10.324%),所选取的公共因子很好的代表了原始十六个指标所含信息。
表3 总方差解释
通过计算旋转后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公共因子与其余指标得分,其中第一主成分与基础建设与运营、资源利用程度、人均享受资源三个维度下的十四个指标得分达到96%以上,最高为书刊文献外借册次及举办培训班,得分为99.9%,第一主成分与大部分指标密切相关,反映了各省公共图书馆的总体建设规模与是否积极利用图书馆开放资源的情况,故称为基本情况建设与利用因子。第二主成分与人均享受资源维度下两个指标得分达到了90%以上,反映了由人口因素影响下的各省图书馆资源差异,故称为人口影响因子。
为得到各省份在所建指标体系下的排名,先计算因子得分,由因子分析原理,两个主成分得分具体如下:
F1=0.072x11+0.072x12+0.072x13+0.072x14+0.070x15+0.073x16+0.072x17+0.073x18+0.001x19+0.003x110+0.072x111+0.072x112+0.072x113+0.072x114+0.072x115+0.071x116
F2=-0.044x21-0.011x22+0.021x23-0.019x24+0.551x25+0.020x26-0.035x27-0.019x28+0.547x29+0.546x210-0.015x211-0.025x212-0.018x213-0.008x214+0.001x215-0.002x216
F=(86.125F1+10.324F2)/96.45
结合表3得出综合得分公式:。计算具体得分系数及排名见表4。
表4 综合得分系数表
由因子分析得到的各分析数据来看,第一主成分对各省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影响较大,即基本情况建设与利用因子,其次为人口影响因子,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各省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在基本情况建设与利用因子中得分较高为浙江、广东、江苏,反映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较好,藏书量较大、公民倾向借书与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活动,得分靠前的省份使用公共图书馆情况较好。在人口影响因子得分中看出,河南、河北和湖南得分排名最后,河南河北均为人口大省,人口密度大,从而得分较低,可以看到三个省份第一主成分排名并不靠后,与前面人均财政拨款情况相呼应,说明需针对图书馆需求人口增加藏书量,提高人均馆藏量,合理扩大公共图书馆面积,避免造成拥挤。综合得分排名前三位浙江、广东、上海的整体情况良好。
3.2.1 公共图书馆建设分类结果
系统聚类[7]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聚类方法,其中心思想为: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规则,将距离最小的放在一起,再计算下一个距离最近,逐次减少一类,直至聚类完成,本文采取系统聚类法对降维后的两个主成分进行聚类,结合谱系图,将31个省份聚为四类具体如下表5。
表5 31省份公共图书馆发展聚类结果
3.2.2 分类结果解释
对四大类指标进行统计,计算类别指标平均值,整理对比,见表6,针对统计数据分析各类发展情况。
表6 各类别指标分析表
第一类别省份为上海,其在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总藏量、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以及开放讲座次数均达到平均最高,部分指标达到了全国均值以上,可见其基础建设与运营在国内领先,人均享受资源较优,在活动开放上有些许不足。
第二类别省份有浙江、宁夏和天津,该类在电子图书指标上遥遥领先,可见在图书馆线上资源发展很好,善于利用网络便携优势来进行书籍推广,其资源利用程度下三项指标也均为最高,举办展览次数及其参与人数、举办培训班个数也为最高,可见这类省份十分重视大众利用图书馆资源,群众参与度高。其每万人拥有图书馆面积也为第一,在较高的基础建设与人均资源下进行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三类别省份以江苏、北京为代表的15个省份,可以看到其大部分指标在全国均值上下浮动,是我国基本水平的代表,所有指标均不为最低,其中阅览室座席数及培训班培训人次为均值最高,可见我国积极培训相关人员。
第四类别省份以海南,黑龙江省份为代表,其大部分指标在全国水平之下,发展不足,人均享受资源为最低,第四类别中不乏河北、河南这种人口大省,第二主成分人口影响较大,虽然其图书馆机构数及讲座参加人数为最高,但依旧为发展较弱的省份。
通过历年全国机构数、新购藏量及2017年各省财政拨款额分析得到我国重视公共图书馆整体发展但地区投入不平衡的问题,针对2017年各省公共图书馆各项指标进行因子分类,划分类别后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找出不同情况省份的具体差异,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上海,国家对该省份投入最高,但在分析中,其两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均不为第一,虽整体情况为全国最优,资源最好,但没有达到充分利用,其活动开展,图书资源流动均需提高,以达到投入与产出平衡,政府在接下来的资源分配投入上应合理考虑其余省份,亦需加强上海资源利用,以便更好的充分发展。
(2)对于第二类省份,群众积极参与图书馆活动,群众对文化事业热情很高,财政拨款额也为我国省份前列,继续加强基础建设,增加图书,扩大图书馆面积,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是发展潜力最大的省份。
(3)对于第三类省份,代表了我国平均水平,政府应积极在这类省份进行相关宣传,既要加大投入,提升基础建设水平,提高人均资源数,亦要针对各项指标合理加强,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以提高我国整体发展水平。
(4)对于第四类省份,各项指标均有不足,大部分人口基数过大,人均资源不足,亦有投入不足,基础建设较差省份,政府需重点关注,不仅要加大投入,注重人均资源分配,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号召、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刺激群众对公共图书事业的关注度,以此提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