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蓓
【摘 要】 低年级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大脑损伤,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存在明显困难,因此,对低年级智障孩子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儿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以其语言活泼、节奏明快的特点使孩子们最易受到感染。儿歌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智障孩子认识事物、认识社会、适应生活,从而抒发智障孩子的情感,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感到愉悦。
【关键词】 儿歌;低年级智障生;生活适应
作为生活适应老师,我们通常会把课堂拓展到教室外的校园、附近的超市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所,体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可是,一堂课,我们把孩子们带出去实践、操作,又该如何将课堂收回来呢?我想到了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的“儿歌”。
一、学儿歌领悟生活要领——生活进行曲
1.利用儿歌资源,激发孩子生活乐趣
如在低年级教学《交通安全》一课时,我先引导孩子们观察一段路口的视频,紧接着出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红绿灯》儿歌,和孩子们一起吟唱:“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眨眼提醒你。”由于这首儿歌是孩子们熟知的,因此我一说,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跟着朗诵起来,一下子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于是,我顺着视频播放顺序,让学生往下观看,继续学习“一慢二看三通过,要走人行横道,不在马路上玩游戏”等交通安全常识。
2.利用儿歌资源,巩固孩子生活常识
为了收到良好的巩固效果,我采用“儿歌复习法”。如在认识了各种蔬菜后,帮助孩子巩固识记蔬菜的特征时,我们一起根据之前所学归纳了蔬菜儿歌:“蒜台青青细又长,茄子身穿紫衣裳,菠菜红根叶又绿,菜花密集挤一起。彎弯扁豆像月牙,上粗下细葫芦瓜。柿子高高像灯笼,土豆地下捉迷藏,黄瓜越老皮越黄,韭菜长得似麦苗,穿红戴绿是辣椒,皱着脸的是苦瓜,番茄个个红又圆,卷心菜穿千层装。”就这样,学生因熟记了儿歌内容而较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二、说儿歌动手体验生活——生活实践曲
生活适应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孩子学会更好地生活。而在训练孩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失时机地把儿歌引入其中,对孩子的实践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1.边说边做
如儿歌《红绿灯》,如果在教室里纯粹的说教那必定枯燥至极,所以,我们把地点定在操场上,把跑道作为车行道,小朋友们做一辆辆小汽车,“红灯停”时,两脚站住不动,“绿灯行”时两手做方向盘转动,两脚顺着跑道向前跑,“黄灯眨眼提醒你”时脚步放慢速度,两手做按喇叭动作,嘴巴里喊“嘀、嘀、嘀”的声音。孩子们必须根据儿歌的内容随时变换动作,因此,他们不时为自己做对动作而高兴,为别人手忙脚乱而开心大笑。这样一首简单的儿歌,在经过了一番简单的动作修饰后,让孩子们既爱上了说,也明白了遇到红绿灯时该怎么做的交通规则,轻松有趣地完成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2.指导模仿
如学校每次举行消防演练时,我发现孩子们总是忘了做相关动作,听到警报声就直着身子冲出去了,不弯腰也不捂口鼻。虽然事前也教育过、提醒过,可一到关键时候他们就又不记得了。于是,在学习《防火安全》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防火安全儿歌:“不玩电器不玩火,把住预防这一关。火灾一旦已发生,不要惊恐和慌乱,听从指挥快速跑,乘坐电梯不安全,浓烟围困呼吸难,要把身体贴地面,弄湿毛巾捂口鼻,离开火场去求援,快快拨打‘119,消防队来保平安。”我把儿歌中孩子们要做的每一个步骤划出来,并根据每一个步骤关键词配合讲解,作出示范,然后我训练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言及动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一步一步,保证动作的质量,在准确的基础上再求速度。模仿过程中指导他们一些动作技巧以及注意点,如先捂住口鼻,再弯腰前进等,通过训练调整学生遇到火灾时所做出的行为,不断实践,使之成为学生自然、准确的条件反射。
三、忆儿歌融会贯通生活——生活适应曲
陶行知说:“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因此,教孩子们学会一些生活儿歌,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学到的儿歌来操作生活,并通过回忆儿歌的内容把生活的小细节一一呈现,一定能帮助孩子更轻松地适应生活。
1.定时巩固
如教学有关“饭前洗手讲卫生”的内容时,我先告诉学生不洗手和手洗不干净的坏处,“会使手上的细菌进入口中,可能会引起肚子疼……”然后指导学生学习“洗手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这首儿歌简单、顺口,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教学过后,我带着孩子们到洗手池边,示范洗手方法,再让他们一个一个进行实践。让他们知道“每天吃饭前都要洗手,而且一定要把手洗干净,细菌才不会吃进肚子里……”经过几次巩固实践,孩子们都能认真地对待饭前洗手问题了。
2.随时巩固
对于智障孩子随时要做的事,我们也可以利用儿歌提醒孩子注意。如,大多数智障孩子课堂上不能坐端正,两只手控制不住东摸西碰,身子转来转去,没有定性。因此,我教孩子们学习了坐姿儿歌:“头摆正,胸挺起,两臂交叠放桌上,双腿放松摆向前,读书写字都坐好,天天都是好孩子。”和孩子一起理解儿歌的意思,出示坐姿步骤图片,帮助孩子学习理解,进行了“我坐得最端正”的评比活动,激发孩子的端坐兴趣。同时,我们根据儿歌把正确坐姿的步骤图示贴在教室前面醒目的地方,方便孩子们抬眼就能看到,随时提醒孩子正确的坐姿。经过一段时间的纠正,孩子们现在上课基本能坐端正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儿歌资源,把孩子们引领进儿歌的世界,感受儿歌的魅力,让儿歌更好地为孩子的生活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