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燕华
【摘 要】“懂文明,讲礼貌”一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每个小孩子必须要掌握的日常行为习惯。这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存在心理心智等不够成熟等问题。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教育,才能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帮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就从当前的小学教育角度出发,对培养孩子“明礼仪、懂礼貌”的方法和策略做几点教学性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文明礼仪;教学方法;行为习惯
小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华民族的继承人,担负着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个文明礼仪养成的关键教学时机,给孩子们营造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制定有效的心理教学方案和课堂辅导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孩子们身心思维的全面发展,在帮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让他们意识到道德品德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健康快乐的成长。
1.注重文明礼仪的教学理念,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之前,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这是文明礼仪课堂的基础。校园是孩子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健康成长的圣地,学校的环境要做到布局科学,整体有陶冶性。比如在上下楼梯处分别设置“左上右下”的标识语;在走廊、草坪花圃旁张设置“禁止践踏草坪,请爱护花草树木”的警示牌;在教室的各个角落粘贴“请使用礼貌用语”的宣传牌等。这些都是有必要的环境建设,能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在校园生活中享受文化礼仪的熏陶。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的画像,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气息,从而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而且心理特点也不同。有的孩子性格活泼好动,有的孩子却不愿意与旁人交流,我行我素。鉴于此点,教师要从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构建不同年龄段、不同内容的“文明礼仪”课堂。如果孩子们缺乏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我们可以组织游戏活动,从不同层面上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发展;如果有孩子违反了校纪校规,我们要严格的批评和教育,以儆效尤,保证整体同学的心理素质进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生的监督者和教育者,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思考,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
为了让全校师生都能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要制定并推出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加强《道德与法治》等文化课程的教学力度。刚开始的道德建设比较基础,教师可以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来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让小学生学习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实效,激励学生参与学校每周评比“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也能从这个过程中,掌握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为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引路护航。
2.加强文明礼仪的教学模式,提高孩子行为意识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不仅是学生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行为,给孩子们建立良好的道德模范,引领孩子们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在着装方面,小学生年龄较小,应以朴素大方、活泼整洁为主,不能穿得过于“花枝招展”,否则会养成不良的穿着习惯。班主任要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仪表仪态,严格要求学生的穿着礼仪,不烫发、染发,在规定的时间一定要佩戴红领巾或校徽。在日常生活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相互尊重和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协商解决,加强校园文明礼仪建设。
在校园环境方面,要求做到“地面无污迹、廊道无追逐、校内无纸屑”等。在相应的校园制度下,孩子们能逐渐形成道德观念,把校园当作自己的家,共同呵护和保护校园文化环境。对于乱扔纸屑、不爱护校园设施的学生,教师要严格制止,并做好批评教育工作,保证孩子们接受道德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能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成长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水乳交融”的教学实效。每个班级中都可以选出一个“文明礼仪小标兵”,即优秀学生代表,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和成长。通过这种有效的竞选,全校上下都能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每个小学生都想要当班级的“文明礼仪标兵”,实现了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从一个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能给学生引导文明礼仪方向。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来带动和感染学生,给学生做好言语示范,才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每节课开课前,教师可以向孩子们问好“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听到这样亲切的问候之后,孩子们也能高兴的回答“老师,早上好!”。虽然这是简单的问候语,但却能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尤其对于文明礼貌的教育,我们要抓住每个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引入孩子们喜爱的教学活动,带给他们精神所向往的东西。
3.引入文明礼仪的教学实例,促进孩子道德品质
关于“文明礼仪”的教学实例有很多种,比如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广播站等,促进孩子道德品质,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活动方案的策划者。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获取科学文化知识,而教师通过各种主题教学活动,扩展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提早的适应多变和多元化的社会。这种合乎情理的教学模式,是时代教学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每个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孩子们从小接收到的文化教育不同,性格特点也不一样。在面对紧张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有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厌倦学校的生活。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过多的与人交流,走不出自己的“阴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要从日常的生活元素出发,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礼仪教育。有趣的课堂文化活动,是每个小孩子都喜爱的教学形式。在这种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大力弘扬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貌,在全校师生中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学生也能在学好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逐渐强化生活中的法律道德观念,围绕文明礼仪的教育主题,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
小学生们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遇到问题时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出现“选择盲区”,甚至做出违反校纪校规的事,与学校中提倡的“文明之风”相违背。我们毕竟比孩子们有更多的社会经验,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成立“礼仪风范”讨论小组,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探究生活中能展现礼仪风范的实例,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能否随地乱扔垃圾”、“见到老师该不该问好”、“同学之间需不需要互相帮助”等,都是有价值的課堂讨论主题,能带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自我道德意识和行为品质。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人格品质的关键时期。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做好和每个孩子的沟通交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习惯入手,培养他们的文明礼仪习惯。只有从小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才能制定出新时期的教学策略,满足孩子们全方面的发展和需求,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稳步前进。
(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江苏 苏州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