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娜
(宁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宁县 745200)
宁县位于庆阳市东南部,属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海拔860~1 687 m,属暖温带大陆性高原气候,温润适中,四季分明,年降水量510~580 mm,无霜期160~180 d,年日照总时数2 230~2 640 h,年均气温8.7℃。全县共辖14个镇4个乡、257个行政村、13个社区,总人口56.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15万人。总土地面积2653.17 km2,耕地96.28万亩,年种植全膜玉米18万亩,紫花苜蓿留存面积达到35.4万亩,甜高粱种植面积5 000亩。2019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9.98万头、出栏4.05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21.3万只、出栏8.5万只;奶牛存栏达到1 150头。
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采用放牧、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和粮食作为精料进行饲养;农作物秸秆营养成分不高,主要依靠精料,粮食消耗大,为降低养殖成本,精料供给少,导致动物健康状况下降,发病率高,畜产品品质差。优质牧草可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养殖业提质增效,提升蛋奶品质。青绿饲料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易于消化,但不易保藏,青贮饲料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的优良饲料。
粮改饲项目的实施可以推广优质饲草种植及青贮,是当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粮饲兼顾、种养结合、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粮改饲支持调动市场主体收贮、使用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等优质饲草料的积极性,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粮改饲收贮品种以玉米青贮为主,兼顾苜蓿、燕麦、甜高粱、小黑麦等优质牧草,丰富了该县饲草料加工品种,进一步优化规模养殖场饲草料结构,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
宁县自2017年实施粮改饲项目,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分类青贮、积极推广苜蓿、甜高粱、粮食兼用玉米等优质牧草的种植,采取现场指导、田间学校等途径,以点带户,示范引导,使养殖户掌握了饲草种植与饲草青贮加工技术,在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专业村(小区)、规模户中推广“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收贮、自贮”四种青贮模式,应用推广了包膜青贮,提高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玉米秸秆饲料化率达到70%。农民种植饲用全株玉米比单纯种植玉米收入平均增加318元/亩左右,带动全县150户贫困户增加收入20万元。
全县现有大型青贮联合收割机22台,中型割草机20台、铡草机30台、揉丝机48台,裹包机10台,小型铡草机773台,进口往复式压扁割草机2台、方捆机3台、圆捆机1台、包膜机1台、搂草机1台,进口往复式压扁割草机、方捆机、圆捆机等加工机械的引进提高了全株青贮饲料的质量,为粮改饲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机械保障,节约了青贮成本。
由于粮改饲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大量的一年生和多年生饲草,土壤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增强,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并且减少了二次收贮,降低了秸秆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2017年至2019年,共青贮玉米60 030.94亩,收贮量172 641.21 t,带动了560多户养殖场(户)。通过种养结合,提高了肉牛、肉羊育肥效果和繁殖成活率,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粮改饲项目的实施扩大了饲用玉米、紫花苜蓿、甜高粱等饲草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肉牛和肉羊规模养殖场饲草料结构,推动了宁县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户长期以来种植都是以粮食作物为主,对种植优质饲草没有明确的认识。二是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大多养殖户主要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以农作物秸秆为主,对健康养殖、青贮玉米缺乏科学技术和认知。三是机械配套不足。机械短缺,玉米收贮期容易错过最佳时期,影响后期青贮品质。
一是加大粮改饲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粮改饲和草食畜牧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户积极参与到粮改饲项目建设中,同时做好全株青贮玉米的技术指导,让养殖户充分认识到全株青贮玉米饲喂家畜的好处。二是发挥规模养殖场示范带动作用。在规模养殖场的带动下,2017年全县带动98户进行全株青贮玉米,到2019年,全县带动全贮青贮玉米的养殖场(户)已达到268户。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合作社、规模养殖场等种植和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的力度,实现养殖场(户)和种植户双赢目标。三是完善机械配套设备。利用项目资金采购青贮所需的机械设备,实现青贮机械化,提高青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