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泽斌
2013 年,笔者成为贵州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按照“工作室建设标准”必须凝练出工作室的思想和教学范式的要求,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总结,提炼出“立己达人、和谐共生”的工作室思想和“少教多学薄积厚发”的教学范式。2015 年,该教学范式正式开始实践和推广。所谓“少教多学薄积厚发”,即教师对教学内容根据学情进行取舍,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多学多思多行动,让教与学和谐共生,实现教学相长、学生学习习惯和效果的正向发展。
“少教多学薄积厚发”的教学范式,其路径是“有效记忆——有效理解——有效思考——有效运用——有效创新” ,“前四者是低阶思维和低阶能力,而‘创新’才是高阶思维和高阶能力。”
“记忆”是所有环节的根本,创新是发展的最高境界。在五个环节中,记忆是最基本的层级,它的主体阶段包括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中的那些需要记忆的根本性知识。
“理解”是基于记忆基础上的高一级的能力要求,指的是学生领会所学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或者在交流时能领会讲话者的意图。
“思考”是基于记忆和理解两个层级上的高一级的能力要求,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分解、剖析、归纳、概括学习内容,或者对生活、社会中的现象能进行分析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运用”是基于前面三个层级上的高一级的能力要求,指的是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内容对社会现实生活进行研判、预判的能力。
“创新”是基于前四者发展而来的最高层级,是学生学习的意义和终极目标,能使学生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更别于蓝”的境界。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适应社会生活、改变社会生活,这主要体现在发明创造等方面。
这五个层级的每一层级呈螺旋式上升,有时甚至是交错进行的。“有效记忆——有效理解——有效思考——有效运用——有效创新”五个环节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效记忆”是小学、初中、高中学科素养养成的根本。记忆是人类智慧的根源,是学生学科素养形成的奠基石。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学习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读书、听讲、经历某个事件等都属于识记。保存是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的储存和巩固。回忆是指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始,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关键,这三个环节互相联系、不可分割。要记住某些知识点,一是要大量阅读,二是要摘抄,三是要理解思考运用创新。
“有效理解”是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第二步。在记忆的基础上要“理解”记住的知识。理解是因每个人对事物进行分析后做出的一种认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般也称为了解或领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记住的知识进行正确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住,才会运用。如果是不求甚解甚至是囫囵吞枣,则当时记住的知识就会很快忘记,即便重温也会遗忘。
“有效思考”是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第三步。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学生还要对记住、理解的知识进行“思考”。思考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思考方法有形象法、归纳法、逆向法、移植法、发散法、演绎法等。思考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思考,甚至是奇思异想。这样,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会有独树一帜的思想。
“有效运用”是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第四步。在前三者的基础上要学会“运用”,“运用”是指把某种东西用于预期适合的某一目的,或某人、某事,即把记住、理解、思考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运用到生活中去。培养中小学生具备自主、运用意识是每个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知识只有在那些具有自主意识、运用意识的人那里,才具有力量,才能真正发挥知识即生产力的作用。
“有效创新”是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养成的最高境界。在前四者的基础上,达到质的飞跃——“创新”。创新是在现有的知识内容上,提出新的见解、新的思路、新的路径,并将这些新的见解、新的思路、新的路径付诸研究或者实践,进而改善生活、学习、工作。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先进的生产力,包括更新、创造新的东西。
总之,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这五个步骤,而这五个步骤又是交叉进行的,为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达到“少教多学薄积厚发”的目的奠定了基础。
“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师生的潜力变成实力”,可以使“少教多学薄积厚发”教学范式有效地实施。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夫斯基把人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实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空间叫做“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对提升学生成绩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几次考试成绩,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潜力。这为学生学习的薄积厚发、后发赶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例如,对贵州省铜仁一中2015 届(24)班某学生在高二时的四次段考成绩进行分析后得知,该学生各科最好的成绩是:语文125、数学140、英语140、文综275,总分680 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名学生以后每次考试的实际总分并不能都达到680 分,在以后的考试中该学生最好的一次考试成绩为645 分。教师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激励这名学生,只要科科都正常发挥便是超常发挥,他的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680 分。通过分析,该学生明白了自己的潜力,这使他在学习中有了强烈的目标意识和得分意识。
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样可以估算出每一个学生的单科和所有学科“最近发展区”的潜在能力,以及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所学校的“最近发展区”的潜质拓展范围。
教学业绩优秀:工作室主持人与大部分实验教师及所在学校的教学成绩优秀。铜仁一中从2015 年以来,年年荣获铜仁市教学质量和目标考核一等奖;自2016 年以来,铜仁二中年年荣获铜仁市二类校教学质量一等奖;黄平民族中学2019年荣获黔东南州委、州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工作室研修教师的带动、辐射、助力作用功不可没。
教师专业成长明显。工作室的成员与学员共431 人,其中培养了正高级教师11 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 人,省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1 人,乡村教育家培养对象1 人,还有特级教师6 人,省级名师10 人,省级骨干教师15 人,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 人。主持人还参与培育西藏教学名师,其中1 人获正高职称。
“少教多学薄积厚发”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策略之一,教师要严格执行部颁标准的课时量,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少教多学薄积厚发”教学范式可以解决目前教学中的部分问题,但其推广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
部分教师固守于自己形成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不愿意改变,而“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备课任务也更重。部分教师热衷于自己主宰课堂,其表现为佩戴扩音器满堂灌、加班加点多要课时以辅导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如果自己“少教”,就会湮没了教师的自我价值和存在感,就会弱化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衡量的,不管用什么方式开展教学,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行。
有的教师认为,“少教多学薄积厚发”这一教学范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口号,科学性不强、不严谨,也没有很好的操作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常常利用监控设备去管理课堂,只要发现课堂没有声音,没有教师的讲解,就认为教师没有去尽力教学,因此部分教师不愿意实践这一教学范式。“少教多学薄积厚发”教学范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而部分教师又不愿意改变自己固化的教学经验,再加之教学和各种考核的压力,因而不敢有效践行“少教多学薄积厚发”这一教学范式。
以学定教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理念,要依据学情设置目标,研究学生如何学就至关重要。要将教案向学案转变,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从教师主演转向教师导演,在转向中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思想,据此改进备课策略。部颁标准课时量为每周35 节课,每节课45 分钟。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备课依然是按照过去的方式进行,没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来进行设计。部分教师虽然按照新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但质量不是很高,实施效果不理想。
教学反思是有效实施“少教多学薄积厚发”教学范式最好的路径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教学反思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同时,“少教多学薄积厚发”实施效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难以评价,其理论支撑体系也尚未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