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力城乡教育消弭区域差异

2020-03-04 12:38:34倪留云
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23期

倪留云

2020 年初春,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和考验,也给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契机。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在技术方面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在教育形态方面体现在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现代信息技术几乎渗透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领域,正日益成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必不可少的创造性工具。我们要将它引入学校、融入课堂,用它来促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素养的提升;让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获得同样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均衡,消弭城乡教育区域差异。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

一、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的差距分析

1.基础设施的差异

目前,虽然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学校计算机硬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使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基本能满足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之需。但农村学校为教师配备的办公电脑明显不足,只有少部分教师配有个人独立使用的专用计算机;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的拥有量非常少,而且有的学校计算机配置非常低,较少有实时的更新和升级,一些专业软件时常不能正常运行,不能满足高质量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的普及程度、使用率都不高,有的学校只在上公开课时使用,平时闲置,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城市学校几乎每个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利用率相对较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差距。

2.资源建设方面的差异

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资源的合理组织和充分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农村学校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以至于应用软件建设不足,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也不够重视。所以,有的学校即使有了一定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但缺乏配套的信息化应用资源。很多农村学校没有建立教学资源库,学校电子出版物装备也非常少,运行使用的也是一些简单的课件,信息技术应用处于一种浅层次的水平;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求之间差距明显,资源建设是农村学校信息化教育相对薄弱的环节,制约着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二、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均衡教育资源的方法

受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并组织开放空中课堂等许多公共资源平台,网络课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为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同时,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出于抢占市场的动机,迅速推出了很多在线平台,如腾讯课堂、钉钉、QQ 在线课堂等,客观上在一段时间内让农村与城市之间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均衡,打破了区域限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巧借政府、社会提供的资源平台,解决硬件基础设施差异的困难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如果在农村学校教学,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够有条件配备专用教学电脑,而且疫情期间学生都在家里学习,也不是每个家庭都配备了电脑。但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即使是在农村,也几乎是每个家庭都至少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很多学习交流平台都是基于移动终端,只需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拥有电脑一样的功能,而且也很方便、快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随时登陆、学习和交流。例如,QQ 在线教学、腾讯在线课堂教学、慕课网站上的大学课程在线学习等。因此,这就让农村学生有机会摆脱了网络学习硬件落后的掣肘,让我们的农村学校教师、学生与城市学校的教师、学生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缩小。

2. 信息化教育教学可以拉近资源建设方面的差异

疫情期间师生被动接受了一次信息化教育的洗礼,它告诉我们应该建立或利用一个相对成熟的现代化教育网络平台,这个平台既适用于电脑,也适用于手机,能便捷登录和操作,实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多途径传播,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让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一同在网上备课,交流教学经验,教师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借助网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师互助成长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教育信息化也是在网络环境下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3. 信息化教育教学弥补了学生在校学习条件的差异

借助于信息化,学生上课也变得非常便捷,学生用电脑或者手机均可在识别二维码后进入教师的课堂,当然也可以通过教师给出的链接进入课堂。课上,教师可以将全市,甚至全省、全国优秀教师的视频资源、教学软件,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学生如果有疑问也可以通过语音或者讨论留言向教师反馈,教师会给学生布置在线作业,设置截止时间。教师也会给学生提供微课讲解视频,留作学生课后需要时反复观看,教师也可适时在线批改和评析。即使是农村的学生,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获得优秀的学习资源,每周还可以观看两到三次空中名师课堂的答疑解惑。这些面向全体学生的举措,满足了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学生学习需求上的无差别提供。

总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对于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教育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有效学习将提供持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