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教材,搭建读写高架桥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读写结合教学例谈

2020-03-04 12:01柯茂莲
教育观察 2020年7期

柯茂莲

(梧州市苍梧第一初级中学,广西梧州,543100)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两条腿,用来走路的两条腿本来应当很匀称,可是现实并非如此。现在还有不少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分离,认为阅读教学仅仅为了阅读而教学,为了提高理解和阅读能力,在考试中能准确答题,获得高分。这些都将阅读教学局限化、表浅化、功利化了。知识获得的最终目标都是学以致用,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应该是从阅读走向写作。而作文教学更是一片乱象。因为没有官方统一下发的作文教材,教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优秀教师自主研发作文教材,而更多的教师只能在黑板写下一个作文题,然后手持《中考满分作文》,或念叨,或幻灯片出示,分析几点,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结果是哀鸿一片,谈文色变。其实,教师都忽略了语文课本就是最优秀的作文教材。2016年秋学期开始实施的部编版新教材,经过专家名师认真细致的甄别与筛选,选取的作品大都是经典名篇,是极好的写作范文。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选材立意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写作的典范。因此,利用新教材把课内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整合优化,使阅读教学价值得到提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最便捷的途径。

一、结合教材人文情怀,抒写自我丰富情感

统编教材,立德为首。当阅读教学从词语到句段再到篇章,从大意到中心再到表达,从梳理到分析再到归纳,从文本到拓展再到升华,就已经完成语文素养的教学过程。文本中有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的高尚的人格是语文素养培养的好素材。教师不妨带着学生一起从课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相类似的写作素材,让课文成为写作的延续。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人物系列中的《台阶》一文,笔者的阅读教学重点落在如何围绕“台阶”这一事物线索展现父爱。通过品词析句,如“父亲坐在绿荫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深沉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些神态描写,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不甘落后,有人生理想的父亲形象。通过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一个坚定的眼神,学生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坚韧。于是,笔者趁热打铁说:“台阶是父亲的理想,台阶是父亲的尊严,台阶是父亲对家人的爱……父爱无言,在你的眼里,哪一件东西里留下父爱的记忆?今年的6月18日是父亲节,你们也拿起笔用细节描写的方法,记录和父亲有关的一个物件,表达对父亲的感谢之情。”以下是赵××同学的作品:

蓦然回首,仿佛一股清泉徐徐从心田流过,您知道吗?每次您带我出去吃饭,每次吃完饭,您都会去拿牙签(这是爸爸的习惯,每次吃完饭都要拿牙签剔牙)。这时,您都会多拿一支牙签,静静地放在我面前。这时,我心里总觉得有一股暖流淌过,爸爸您知道吗?给女儿多拿一支牙签,可能在您心中以为只是一个父亲对女儿应该做的,但这个动作足够让我暖心很久。爸爸您知道吗?其实没上《台阶》之前,我还没有理解原来您对我的爱,并不是用语言表达,而是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对我成绩的肯定,都包含了满满的父爱。以前的我还不理解父爱,现在的我正慢慢理解父爱,珍惜父爱。

二、结合教材文本特质,记录场面精彩瞬间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部编教材具有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教师要有对语文教材价值的认识与开掘的功力。语文教材选文类型众多、风格各异,不同体式的文本,其篇章布局、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各具特色,阅读方式、方法等也不同,内蕴的教学价值亦不同。因此,适度关注文体特质,开掘不同类文体独有的教学价值,是教师开发教材打通读写途径的重要渠道。如八年级下册的《安塞腰鼓》,是一篇极好的场面描写范文,笔者在教学时关注了文本特质,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破解场面描写的三种写作方法。

【方法一】排阵布局总分总 喻前本后形象美

文段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问题:你发现了哪些写作“密码”,从结构、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评点。

【方法二】侧面烘托层次多 反义对比更鲜明

文段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问题1.腰鼓的热烈还可以从其他相关的物体表现出来,这里是从哪方面写腰鼓的热烈的?(空气、阳光、世界)

问题2.腰鼓的热烈还可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三组反义词,读出重音)

【方法三】诗意联想添文采 夸张反复抒情怀

文段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问题1.“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和哪首诗有关,写出了安塞腰鼓 的意境。

问题2.“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信天游夸张和对偶句式写出安塞腰鼓的 。

问题3.“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夸张、反复)

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开始模仿《安塞腰鼓》写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以上述方法写的场景“下水文”,学生很快就轻车熟路地完成了作文。以下是某教师的“下水文”:

语文课堂

一上起课来,就清醒了,投入了,振奋了。一个老师和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同学,如百花园中修枝剪叶、浇水施肥的园丁,和争奇斗艳的鲜花,灿烂在你面前。星星一样是渴望的眼睛;树林一样,是高举的小手;阳光一样,是灿烂的笑容;擂鼓一样,是朗朗的书声;电石一样,是碰撞的思维。教室里上演一场多么激烈、多么豪放、多么动人的演出呀——语文课堂。

使人想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使人想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使人想起:柳暗了又花明,花明了又柳暗,而后最终永远花明了的豁然开朗。

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新闻活动探究,收录了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三种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则新闻特写实时地记录了前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夺冠的情景。十米跳水短短1.7秒的过程,记者用了500多字,百余个动词,再现当时精彩紧张的时刻。在教学时,笔者抓住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将跳水过程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再逐一分析各环节步骤如何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韵,精炼词语、表现特征,类比联想、添其内涵,同类对比、侧面烘托。学生掌握了新闻特写的写作“密码”后,笔者播放了不久前在天津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田径项目女子100米决赛中,广西选手韦永丽以11秒31的成绩夺冠的视频,让学生用新闻特写的方法记录精彩瞬间。学生全都兴致盎然,用600多字的美文定格11秒31的精彩瞬间,学生由此也感受到用文字打败时间的喜悦。以下是冼××同学的作品片段 :

幸福,就在那一刻

——广西姑娘韦永丽夺魁记

……

“预备!”她微蹲望向前方,如一只将要捕食的猎豹一样。“砰!”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在观众们屏息敛声的瞬间,她就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超过了一个个选手,直奔终点!

越来越快了!

好快呀!她的脚底好似踩着风火轮一样。她“哔”地从观众的眼帘掠过,如闪电,似流星,不给我们一点反应的余地,只留下了她那矫健潇洒的英姿让我们回味。

“11秒31!”她胜利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来迎接她——这一只捕食成功的猎豹,一个追光成功的天使!

她,就是来自我们广西的壮族姑娘——韦永丽!

……

三、结合教材表达技巧,描绘景物多姿多彩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在教学中,笔者注重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运用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为阅读到写作架起了桥梁。例如,在学完第一单元四季美景后,写作实践第一题有描写景物的要求。在这个单元作文指导中,笔者以第一单元第3课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为范文。这篇文章描写手法高超,写景形神俱备,是一篇指导写作的好范文。读写结合指导环节如下:

(一)看全篇结构:总—分—总

分写部分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归纳方法:总分总好身段,纵式铺排脉络清。

(二)看文段表达

1.春雨段

问题预设:我在________(物)中看到了春雨,那春雨呀________,________(句子),我感受的春雨是多么________(特点)。

归纳写法:侧面描写最霸道,春雨不碰成绝杀。

视听嗅触全上阵,春雨恩泽说不完。

2.夏雨段

问题预设:文段哪些词语、句子写出了夏雨的热烈和粗犷?(预设点:豆粒大、浇灌、交响曲……)

归纳写法:修辞炼句真功夫,句句都是锦上花。

咬文嚼字善推敲,夏雨热烈不可当。

3.秋雨段

活动:找出直接表达对秋雨赞美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归纳写法:抒情议论点睛笔,秋雨纯净你灵魂。

4.冬雨段

问题预设: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冬雨,突出冬雨哪些特点?

归纳写法:对比手法真神奇,冬雨蜜情做礼物。

笔者利用教材中《雨的四季》作为作文教材,采用看篇谋结构、看段构写法、读句表情感、品词悟深意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很快掌握了写景的方法。学生无论选取哪个地点、哪个时段的景物,都能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语文教师要善于搭建读写高架桥,有效利用这些教材资源,打通读写通道,使学生情有生发,写有道法,积累写作能量,催生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