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活力

2020-03-04 12:01黎素美
教育观察 2020年7期

黎素美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风中学,广东广州,511400)

多种因素影响下,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某些知识点不太感兴趣,很难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让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堂都富有魅力、充满活力,让初中生在课堂上愉快地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就成了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根据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学习景象或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智慧与学习兴趣的启发与激发。本文将以2017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创设适切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时政情境,唤起学生认知冲突

创设时政情境是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时事政治内容和重大热点问题,创设材料情境和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投身于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唤起学生认知冲突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时事政治和焦点事件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对时事新闻、社会热点比较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时政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

比如,在讲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关心国家发展”课时内容时,教师可将党的十九大及全国两会召开的时政事件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和学生一起阅读十九大文件与观看宣传全国两会精神的视频新闻报道,引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今后的发展目标与规划。讲授“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内容时,教师可播放“海尔智慧家庭”视频,让学生感慨智能家居给生活带来便利与舒适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又比如,在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关于三鹿奶粉、PM2.5超标、农村食品安全事件等大家关注的热点新闻导入新课,帮助学生体验对消费活动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家人。再比如,在学习“维护祖国统一”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乌克兰危机等时政新闻唤醒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冲突,富有感染力地为学生呈现只有国家统一,国家才会富强、民族才会振兴、人民才会过上幸福生活的客观事实。

时政情境的创设消除了简单说教的种种弊端,让学生在一个个真实的认知冲突面前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此外,由于每年考试卷中都会有时事政治相关题目,时政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无形中巩固了学生对时政热点的掌握与把握,可谓一举两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体会现实世界

2017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每一课都设置有“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板块,其实质就是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一重要板块,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生活,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欲望,同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力量后,能够真正地陶冶情操,享受生活。

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与理性价值观的初始阶段,他们大多性格乖张,无法预料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处于青少年犯罪的高发时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把握时机,引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案例,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危机的感知力与应变能力,让他们懂得道德与法治就在身边,懂得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情境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融入其中,提高课堂有效性。比如,针对“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教师可利用曾经发生在班上某位学生身上的生活事件作为情境创设的主题,如创设“学习委员曾发现某位同学在课间抄其他同学的作业,她不知道要不要将这件事情告诉老师,你能为她出个主意吗”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再现这个情境,增加学生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友谊的深刻认识。在讲授“走进法治天地”内容时,教师则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从家人那里听说的有关法律的身边事件,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分享对这些事件的所思所想。此外,教师还可与学生共同分析这些事件中的道德两难与法律约束之间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法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各类生活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努力成长为懂法、守法的新时代初中生。

三、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管教,学生管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课堂教学呈现“填鸭式”。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心理感受,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厌学的学习情绪。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的获得。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创设游戏教学情境能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创设游戏情境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实施教学,使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在无比的兴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比如,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运用游戏思维让学生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网络带给了我们什么。然后,教师以抢答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探讨“中学生上网有哪些好处”“中学生上网有哪些坏处”等问题。一旦谈及网络,学生总是表现得兴致高昂。因为网络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教师以此创设情境,能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而针对“青春期的烦恼”课时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玩“打地鼠”的游戏,首先与学生一起讨论青春期可能存在的一些烦恼,然后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些烦恼的各种办法,并将这些办法分别写在事先用纸做好的若干“锤子”上,然后邀请几名学生将自己的烦恼写下来并粘贴在胸前,蹲在教室前面扮演“地鼠”。当某个带有特定烦恼的“地鼠”站起来时,各小组可争先选择带有解决方法的“锤子”上前“打地鼠”,并向“地鼠”解释自己的这个“锤子”为什么能够将“地鼠”打下去,理由得到全班信服后便可为自己小组加一分。如此,既调动了全班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又帮助学生掌握了摆脱青春期烦恼的方法。

四、创设故事情境,帮助学生领悟人生道理

富有生动情境情节及典型人物形象的故事是中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文学题材,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的那些经典故事,大都包含了各种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教师将这些经典故事引进道德与法治课堂,用以说明、印证或代替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氛围中联想到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事件要如何处理,进而实现故事对学生自身问题的反省与警示作用。

例如,在教授“在社会中成长”课时内容时,教师可运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狼孩”的故事导入新课,用以深化学生对“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的认知。然后利用《鲁滨逊漂流记》与学生一起分析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中独自生存下来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撑和精神滋养”这一命题。通过故事的启迪,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大作用,领悟到人必须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人生道理。

五、创设角色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设角色情境是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富有互动性的实践活动的一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针对初中生好动、好强以及处于青春期的特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中的重大作用,选择和实施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演讲式、辩论式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在学习“网络改变世界”一课中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板块时,教师可以“网络利大于弊”为辩题,组织学生采取开展辩论赛这一实践活动的形式,通过辩论得出结论。如此,既可让学生的各种见解得到充分发表,又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深化学生对网络问题的思考与认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此外,教师还可参考现实场景创设模拟情境,带领学生深入其中,体味教材中提到的各种知识点或文化场景。例如,在学习“文化多样性”时,教师就可让学生扮演成旅行在世界各地的游人,并由学生展示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一线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找到更多自然、新颖、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