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辆油料消耗变化情况及规律

2020-03-04 09:15:53王文轩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王文轩

道路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大户,近年来随着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等理念的提出,道路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统计问题又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车辆运行过程中自用油消耗成本占运输公司变动成本比重居高不下,通过回归分析统计办法找出油料消耗指标的规律,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及依据,对降低车辆油料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自用油消耗在运输行业成本中的重要性

油料消耗是道路运输企业除人工成本外最大的成本支出,如果管理不严,燃油浪费和流失现象难以控制,会给运输经营带来沉重压力,油料管理也是多年来困扰运输企业的一道管理难题,管理效果如何会直接影响企业运输成本的高低。旧的管理体制下,管理方式粗放,节油管理缺乏有效制约等因素影响,使企业开展节油消耗工作举步维艰。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营观念的转变,让企业经营者注意到节油降耗的重要性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并认识到企业实施节油降耗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会促进企业生产、安全、设备等专业管理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宏观和微观的现实背景,汽运公司开始集中精力抓节油降耗工作,并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努力实现节能增效新目标。

影响油料消耗的各项因素的分析

1.车辆自身因素。(1)车型不同。不同车型、不同车辆自重,车辆油耗不同。在同等运输任务的情况下,车辆自重越大,油料消耗越大。(2)车辆马力不同。相对于汽车动力装置而言,不同车辆马力在油耗料转化中的损失是不同的,就比如马力大的车辆中柴油所含能量的大部分都是被消耗了。而对于这些车辆而言,行驶过程中引起的自身油耗料的损失是与发动机的转速也就是马力有关。对于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而言,这种相关性说明:在车辆马力大的情况下,燃油耗量就增加了。(3)车辆使用年限不同。车辆的使用年限也会影响汽车的油料消耗情况,车辆年代越久,技术状态性能就越差,各部机件润滑的效果也不好,会导致车辆的油料消耗越来越大。应合理安排维护时间,按照维护手册中的建议,使用机油、燃油滤清器,并定期清洁和维护发动机冷却系统。

2.驾驶习惯影响。车辆的油料消耗在一定程度上要靠驾驶员来体现,驾驶人员在“人、车、路”这一系统中是起到主导作用的。驾驶员的习惯也影响了节油效果,驾驶员也要具备节能减排的意识,对于驾驶车辆要掌握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法,才能达到降低汽车油料的目的。例如,在汽车升温时缓慢驾驶。也就是说,发动机的加热过程与起动和慢速行驶同时使用。这种慢启动程序既能满足规范要求,又能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驾驶员的安全驾驶,有利于节油降耗。

3.其他因素。油品质量:油品质量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车辆油耗的高低。

控制油料消耗措施

1.制定合理油料定额体系。油料定额核定是运输公司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油料定额可采用跟车实践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估算法等方法制定。

油料定额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先进性、合理性和激励性,既要保证制定的定额能够起到油料消耗节约的效果,又要保证大多数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实现目标,同时又要和企业每位员工的业绩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激励性。

2.严格审核基础数据。系统运单是车辆运行过程的原始记录,与油料定额管理相关的车辆信息、道路、海拔、温度等各项系数是油料消耗分析的基础数据,因此确保运单的基础数据真实准确是开展油料消耗分析的必备需求。

3.提高车辆运行效率。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及时掌握、获取市场信息,合理调派车辆,减少运行过程中不必要空驶,对行驶路线进行合理选择和制定,寻找最佳运输路线,提高配送趟次。

4.加强考核力度。健全完善的油料考核制度是运输公司加强油料消耗统计和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保证。油料消耗超出定额部分由驾驶员按当期扣款价格全额赔偿,考虑到车辆拉运成品油的特殊性,油料节约不奖励。实行月考核,月兑现。

5.加强月度分析效果。强化月度定额分析,细化到基层车队、具体车辆油料消耗情况的统计与分析,便于各级人员及时、全面地了解运行车辆油料消耗的总体水平,为企业经营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决策机制。

6.开展驾驶员培训。组织节能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适时开展节能工作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以老带新经验交流,不断提高驾驶员操作水平。定期安排厂家对车辆使用注意事项及车辆性能进行引导,实践证明,良好的驾驶技能和丰富的处理经验,可以使同等情况下每百车公里油料下降2%。

结论

运输公司油料消耗统计与节能降耗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道路建设、车辆制造、运输经营、运输管理、政策环境、驾驶习惯等多方面因素。道路运输业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油料消耗定额,建立系统完善的统计制度,实施积极有效的考核方法,一定能够激发企业节能降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道路运输业节能降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