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张 程 于谨婵 隋 勇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各领域都在积极探索革新之路,其中就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然而受认知、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凸显,这些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构成了阻碍。究其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绩效管理计划时并未以内控为视角,导致计划可行性不足。要想扭转这个局面,需要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有机结合。本文就二者如何结合进行研究,旨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1.缺乏科学认知。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内控工作的重要构成,在管理过程中融入内控思想,可显著提升管理效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行政事业单位依然单独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至于管理问题频出,主要表现有:不少财务人员会将预算规划作为业务终点,一旦做好规划立刻停止工作,并未开展后续的绩效评价。还有些财务人员认为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工作同时进行会增加工作量,提升管理难度。更有甚者完全认识不到内部控制的应用价值,以至于预算绩效管理和内控工作结合效率较低。
2.缺少健全机制。中央为加强预算管理,在2014年出台了新预算法,还在2017年颁布了重要通知。其中,在通知中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要在2019年实行新会计制度。在政策法律的指导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但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以至于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偏低。要想改变这个局面,需要中央加大法律体系建设速度,从而让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3.评价效果不佳。当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且评价指标的设置也有不合理之初,从而导致评价效果不佳。评价指标缺乏合理性,那么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就会严重不足。如此一来,评价结果就会偏离实际,从而让绩效评价过于形式化。
4.风险意识不足。当前不少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会在项目实施后着手评价工作,显然评价不及时。究其原因是缺少风险意识。在评价过程中没有全面执行风险管控,大大削弱了行政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对内部控制的融入造成不小影响。
(1)强化科学认知。要想彻底解决预算绩效管理问题,需从意识培养入手。行政事业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以此作为培养活动的有力支撑。培养内容应丰富,除了讲解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还要加强内部控制知识的讲解。培养方式应多样,不仅邀请专家莅临指导,传授相关知识与经验,还要组织员工外出学习,以吸收成功的管理经验。(2)健全保障机制。要想预算绩效管理得当,需要健全保障机制。首先,明确管理内容。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研究新预算法,并让其贯彻于预算全过程中,包括预算的制定、预算的执行以及预算管理监督。其次,明确管理流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以绩效为导向,利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再运用评价结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效率。再次,注重结果应用。行政事业单位要清楚的认识到评价结果的价值,在管理机制中要写明评价结果的应用路径及方法,确保应用充分。最后,制定透明机制。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实行全透明管理,尤其是管理结果要进行公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升可促进管理体系的形成,也能降低预算绩效管理的难度,可谓是一举两得。(3)完善评价体系。绩效评价是衡量预算绩效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完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中既要包括定量指标,也要包括定性指标,并且二者的比例适中。无论选择何种指标,都要以绩效评价为导向,并兼具可操作性。在丰富指标内容后,需设置指标层级,以此提升评价效果。指标设置好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权重,以此让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4)培养风险意识。内部控制注重风险防控,因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培养全员风险意识,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单位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在活动中将鲜活的案例作为培训内容,以此影响员工思维,促进风险意识的形成。单位还要布置内部环境,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来为员工提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企业要收集预算执行的真实数据,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从中找出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为确保风险评估效率,单位要实行责任落实机制,让管理人员清楚自身工作内容以及担负的责任。为确保评估质量,需制定风险评估流程,借助流程规范管理行为。
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革新之路,以契合时代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及执行培养计划,提高全员认知。通过健全保障机制,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完整的评价体系,提升管理质量。通过培养风险意识及机制,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种种努力,打造高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