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鑫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生命是教育的终极服务对象,认识、感悟并珍爱生命,是教育的主要目标。当前,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刻,重视度也逐渐提高。这既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人们的现实需求。梁启超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1]在幼儿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既要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又要考虑幼儿学习的特点和适合的方法。图画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幼儿文学样式,“用再创造的方法把语言和绘画这两种艺术,不失特性地结合在一起”[2]47,特别适合幼儿阅读。通过阅读绘本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父母是幼儿生命中最重要也最信任的人,亲子共读是幼儿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亲子共读生命教育类图画书,引导幼儿加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可以为幼儿的生命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教育包括对自我、友情、爱、生命、生存、成长、死亡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怎样引导幼儿认识生与死这一生命的必然经历,怎样培育幼儿关爱他人、重视友情,怎样帮助幼儿认识个体的成长发展以及如何面对成长道路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挫折等,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对此,图画书以有趣的内容、凝练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将生命教育的内容细致巧妙地蕴含其中。当今,随着早期教育的发展,包含儿童生命教育主题的图画书俯拾皆是。《小威向前冲》《我不知道我是谁》等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认知,《獾的礼物》《象老爹》为幼儿讲述关于生命、友情、成长的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安的种子》《爷爷一定有办法》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将生命教育的多重内涵囊括在内。
绘本不是对故事的简单陈述,而是以“文字×图画”[2]68这样有机结合的形式,创造故事情境,引导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和起伏去感受体会。这种阅读体验不再局限为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获取,而是饱含情感、充满温度的感知和体验。幼儿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生命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生命价值以及意义的唤醒[3]。幼儿生命教育是在幼儿感性认知的前提下,在幼儿的自然本心被激活、被触动的基础之上发挥作用的。幼儿对生命能量的流动、生命发展的体验以及生命流逝的认知,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画书的特殊展现形式,对幼儿理解和感受这些抽象内容提供了具体的对象,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受生命的脉动。
阅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它就像一扇窗户,通过这扇窗,幼儿可以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和更为深邃的智慧,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底层逻辑。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帮助其思考并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点上,图画书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成人的说教。这不仅是因为图画书是幼儿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种类,而且由于其读者主要是幼儿,所以每一本图画书都承载着创作者的独特的思考,其中既有对于生命现象本身的深刻理解,又有从幼儿视角呈现的细腻感受,还有考虑到幼儿生命教育所需而进行的积极引导等。优秀的图画书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生活智慧,闪耀着作者思想和想象的光辉,这些对幼儿生命意识的形成、甚至整个人生底色的建立和未来成长的走向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当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校教育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家庭。”[4]1著名的《科尔曼报告》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诚如其言,家庭是孩子人生之路的起点,家庭教育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领地,而亲子共读图画书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生命教育起着很大作用。
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明白生命的本质,体会生命的价值,引导幼儿在未来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其最初基本是来源于家庭。英国启蒙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说:“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完全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所受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总之,家庭教育左右着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4]87好的家庭教育,必然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
亲子共读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图画书的创作特点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堪称亲子共读的最佳选择。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选择符合幼儿兴趣、适合幼儿生长规律的图画书并与幼儿一起阅读,不仅能够为幼儿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素材,还能够凭借其以图为主的特征去思考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而且,图画书中存在着大量与生命教育这一主题相关的内容,是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不仅如此,图画书还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连接起亲子之间更加牢固的情感,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安全感,帮助幼儿内心变得更加充实、情感细腻,对生命和生活多一份明亮的期许和希望,为幼儿未来的成长道路提供更加可靠的力量源泉——而这些也正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
生命是精神的载体,关注精神成长是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5]作为幼儿早期阅读最主要的方式,亲子共读图画书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策略去加强亲子阅读具有的生命教育作用。
生命教育是一个比较敏感而深刻的话题,因此在绘本的选择上,应该选取故事角色符合幼儿审美、故事情节适合幼儿理解、故事基调舒缓温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作品。
比利时作家罗伦丝·布赫基农(Laurence Bourguignon)创作的图画书《象老爹》讲述了一个关于老鼠妹妹和象老爹的故事。老鼠妹妹和象老爹像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象老爹一直照顾着老鼠妹妹。可是象老爹老了,他告诉老鼠妹妹自己该去大象天堂了,而且去了就再也不能回来。可是通往大象天堂的吊桥断了,只有老鼠妹妹能把它接上。但是,老鼠妹妹不愿意象老爹离开她,因此不愿意接上吊桥。可象老爹越来越老,已无法支撑自己的生命。最后,老鼠妹妹终于鼓起勇气修好了吊桥,并且目送象老爹安详地走向大象天堂。
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离去,这些阶段是每一个生命都要经历的非常自然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由于幼儿对于世界具有天然的敏感和好奇心,自然也会对跟生命过程相关的现象产生好奇和疑问,比如当宠物死亡、认识的人离去等现象发生时,幼儿多会询问家长“他们去哪里了?”面对这样的提问,很多家长都因不知如何回答而刻意回避。这样做不仅失去了对孩子进行引导的恰当时机,而且可能加重孩子的疑惑甚至建立错误的生命观[6]。
通过亲子共读图画书来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象老爹》中,象老爹和老鼠妹妹是最亲密的家人。可是即便如此,象老爹还是无可避免地衰老了,无论怎样努力,他必须离去。他们各自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本图画书既没有逃避,也没有说教,而是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让它的小读者了解生命的必经之路,并给出了面对这些生命现象时最平静也最美好的情感与态度。
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是通过自己的声音向孩子传递图画书中的内容与情感的。“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婴儿期和幼儿期,更是根植于声音文化之中的。母亲会无意识地对怀抱中的婴儿低语,即使是初生的婴儿,也能分辨出。……正因为被包裹在如此饱含爱意的深情言语中,孩子才能在安全感中成长。”[7]对于幼儿来讲,家长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传递生命力量的重要媒介和资源。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家长把自己对于图画书内容的理解、获得的感受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到声音语言中讲给孩子听,孩子可以通过家长讲述时使用的语气、语调,快慢、轻重等特征,实现与家长情感交流的同时,获得对于生命经历、生命感受的直观体验。
在共读《象老爹》时,当讲到象老爹力气很大,总是会保护老鼠妹妹、带她到处玩等美好的情节时,家长的语气应该是欢快的、饱满的;讲到象老爹越来越老、越来越衰弱时,家长的语速可以逐渐放慢,声音沙哑苍老、有气无力,让幼儿从声音中就能获得对生命衰弱的感知,进而产生同理心,为进一步接受后续的情节做好心理和情感的准备;当讲到老鼠妹妹目送着象老爹走上通往大象天堂的吊桥、彼此鼓励对方“一切都会好起来”时,家长的语调也随之变得坚定而有力……在家长用声音演绎的故事中,幼儿获得了对生命过程的进一步理解和感受。
富有生命教育意义的绘本,蕴含着细腻深刻的情感、一定的象征意义以及积极的情绪引导等。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理解和感受故事与情感线索的变化,家长可以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就幼儿可能感兴趣或不太理解的问题与孩子展开讨论,积极引导。
《象老爹》中的老鼠妹妹起初不愿意帮助象老爹修好通往大象天堂的吊桥,后来却主动修好了。在首次共读完这个故事之后,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带着这个问题,在第二次共读时可以引导孩子留意老鼠妹妹态度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老鼠妹妹虽然做了很多努力去照顾象老爹,但衰老让象老爹越来越痛苦,老鼠妹妹终于意识到:为了象老爹能够获得快乐,她必须帮助其去到大象天堂;而且在照顾象老爹的过程中老鼠妹妹渐渐长大,也更加自立和坚强,能够独立面对象老爹离开后的生活了。
隐喻在图画书中的生命教育之深意,随着亲子的共同思考和讨论逐渐清晰;而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答案,也会在幼儿感到豁然开朗之余对其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进而潜移默化为其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部分。
由于家长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在进行亲子共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可能会缺乏技巧,甚至无从下手。这就要求专业的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尤其是幼儿园能够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指导。
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家长讲堂等活动,在此类活动过程中为家长推荐生命教育主题的图画书、讲解和模拟亲子共读图画书的技巧;可以通过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或家校交流平台如“优蓓通”、“掌上家园”等APP定期推送生命教育相关知识、亲子共读指定图画书的案例分享等。同时,虽说家庭是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学校的引导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幼儿园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切入点对幼儿开展更加系统、规范的生命教育相关活动,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呼应,巩固并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和效果。